刘洪柏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史氏鲟稚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被引量:65
- 1997年
- 史氏鲟稚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THEASPHYXIATIONPOINTANDOXYGENCONSUMPTIONRATEOFACIPENSERSCHRENCKI宋苏祥刘洪柏孙大江范兆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0)SongSux...
- 宋苏祥刘洪柏孙大江范兆廷
- 关键词:史氏鲟稚鱼窒息点耗氧率
- 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促进鲟鱼无公害健康养殖,以闪光鲟[初始体质量(412±30.5)g]为对象,投喂添加4种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试验组(复方A-D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中草药,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投喂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鱼临床表现无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复方A、B组闪光鲟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复方D组肝体比显著升高(P<0.05);复方A组总蛋白含量增加较显著(P<0.05),复方A、C、D组白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方B、D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复方D组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含量,复方C组能显著降低尿素氮含量(P<0.05);复方B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乳酸脱氢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复方B、C、D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闪光鲟机体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初步筛选出了对闪光鲟生长和生化指标有促进作用的复方中草药。
- 齐茜刘洪柏麦丽开潘鹏王荻刘晓勇
- 关键词:中草药生化指标
- 施氏鲟幼鲟人工配合饵料室内饲养试验报告被引量:8
- 1993年
- 1992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室内水族箱进行了施氏鲟幼鲟人工配合饵料饲养的试验。幼鲟经驯化、消毒、投喂人工饵料、科学饲养等几个阶段的试验,有65%的幼鲟由食生物活饵转口食人工饵料,试验获得了成功。
- 陈声栋许平周效广赵明华孙大江刘洪柏徐伟
- 关键词:施氏鲟配合饵料室内饲养饵料系数
- 摄食不同喹乙醇水平饲料的鲤鱼肠道菌群的变化被引量:6
- 2003年
-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喹乙醇对鲤鱼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 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 (0、 2 0 0、 40 0、80 0、 1 60 0和 32 0 0mg/kg) ,对鲤鱼进行 84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 ,各组随机取 2尾鱼 ,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1 60 0、32 0 0mg/kg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 1 60 0mg/kg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 ,在 40 0mg/kg时中肠菌群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后肠菌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 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 ,但这 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 ,其中鲤鱼肠道菌属中Aer属、Aci属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 ,80 0mg/kg (1 1 0 6 % )、 1 60 0mg/kg (1 1 735% )和 32 0 0mg/kg (7 40 % )组中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 6 2 55 % ) ,而 80 0mg/kg (37 50 2 % )、 1 60 0mg/kg (36 52 % )和32 0 0mg/kg (41 357% )组中Aci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1 3 2 1 3%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喹乙醇可明显影响鲤鱼肠道主要菌群的数量及组成比例。
- 卢彤岩叶继丹杨雨辉刘洪柏赵吉伟
- 关键词:摄食水平鲤鱼肠道菌群菌群变化饲养试验
- 虹鳟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被引量:31
- 1996年
- 采用国标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鲢鱼、鳙鱼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虹鳟鱼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上述几种淡水鱼类。
- 宋苏祥孙大江范兆廷刘洪柏
- 关键词:虹鳟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
- 人工饲养史氏鲟仔鱼和幼鱼的试验被引量:9
- 1997年
- 出膜后的史氏鲟仔鱼400尾,平均体重0.05克,饲养于两只1.0×05×0.6m水族箱内,每箱200尾。投喂配合饲料,饲养40天。平均成活率43.25%;平均体重1.01克。随后,从存活的173尾中选规格较齐的129尾,分三组,每组43尾,做三种饲料试验。三组饲料中鱼粉和豆饼粉的比例分别为①45:25,②35:35③25:45。水温19-25℃,试验9周。各组的成活率和平均B增重率分别为:①97.7%,3.67%;②88.4%,3.56%;③88.4%,3.47%。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作为史氏鲟仔鱼的开口饲料完全有可能;饲养过程中仔鱼较大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开食后的前10天左右;幼鱼对配合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有一定利用能力;配合饲料饲养幼鱼的成活率很高。
- 曲秋芝孙大江宋苏祥刘洪柏马国军赵明华贾思杰
- 关键词:史氏鲟仔鱼幼鱼配合饲料人工养殖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株基质蛋白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之一,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作用蛋白。为分析IHNV M蛋白的序列及结构特征,研究利用敏感细胞(EPC)培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分离株(IHNV-Sn),根据M蛋白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M蛋白全长ORF,并且构建至表达载体pET27b(+)中,构建出pET27-M重组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蛋白基因的序列长度为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残基,推导分子量约为21.88 ku,等电点为9.3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蛋白富含丝氨酸、苏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存在丰富的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M蛋白不含有信号肽;疏水性大于亲水性;没有跨膜区存在;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结构预测显示,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7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IHNV-Sn株与美国分离株同为一簇。
- 徐黎明刘洪柏卢彤岩
- 关键词:基质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施氏鲟的核型及DNA含量研究被引量:26
- 1997年
- 采用体内注射小牛血清、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的染色体,并进行了核型分析。施氏鲟二倍体的染色体为238±8条,其核型为78m+12sm+28st,t+120±mc,NF:328±。以外周血红细胞为样本,鸡的红细胞为对照,用美国产的FACStarPlus流式细胞仪测定了施氏鲟二倍体细胞核的DNA含量,其DNA含量为鸡的5.06倍,绝对含量为11.73±0.68pg/N。
- 宋苏祥刘洪柏孙大江范兆廷桂建芳
- 关键词:鱼纲鲟形目施氏鲟DNA含量染色体组型
-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被引量:39
- 2000年
-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盘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果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脏形成博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 h,总积温需用 1710~1872℃·h。胚后发育水温为20~23℃,刚孵出的仔鱼全长9.42~11.0 mm,体重29~39 mg;出膜后第 30天的平均全长42.8 mm,平均体重3.2 g,其外部形态与成鱼基本一致。
- 刘洪柏宋苏祥孙大江范兆廷贾世杰苏辉
- 关键词:施氏鲟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 虹鳟鱼肌肉营养成份的分析被引量:16
- 1995年
- 采用国标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鲢鱼、鳙鱼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虹鳟鱼的蛋白质含量。
- 宋苏祥孙大江范兆廷刘洪柏
- 关键词:虹鳟肌肉营养成份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