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学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5篇生物力学
  • 4篇韧带
  • 4篇生物力学研究
  • 4篇骨折
  • 4篇副韧带
  • 4篇侧副韧带
  • 3篇掌指
  • 3篇掌指关节
  • 3篇指关节
  • 3篇稳定性
  • 3篇关节囊
  • 3篇复合体
  • 2篇指骨
  • 2篇指间关节
  • 2篇撕脱
  • 2篇撕脱骨折
  • 2篇脱位
  • 2篇外固定
  • 2篇外固定支架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黄富国
  • 8篇刘爱学
  • 7篇岑石强
  • 4篇王荣诗
  • 4篇牛学强
  • 4篇尚峥辉
  • 4篇秦廷武
  • 3篇项舟
  • 1篇郑华伟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手第二掌指关节骨-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维持掌指关节稳定性的主要结构.在其完整、破坏、破坏后修复及修复后外支架固定四种模式下,采用纵向牵引试验和侧方应力试验,进一步观察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的最大断裂负荷和位移、侧方松弛角度等生物...
黄富国刘爱学岑石强秦廷武项舟
手侧副韧带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刘爱学黄富国
关键词:侧副韧带损伤掌板韧带断裂缝合锚撕脱骨折
手第二掌指关节骨-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维持掌指关节稳定性的主要结构.在其完整、破坏、破坏后修复及修复后外支架固定四种模式下,采用纵向牵引试验和侧方应力试验,进一步观察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的最大断裂负荷和位移、侧方松弛角度等生物...
黄富国刘爱学岑石强秦廷武项舟
关键词:掌指关节生物力学侧副韧带
手第二掌指关节骨-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维持掌指关节稳定性的主要结构.在其完整、破坏、破坏后修复及修复后外支架固定四种模式下,采用纵向牵引试验和侧方应力试验,进一步观察关节囊-侧副韧带复合体的最大断裂负荷和位移、侧方松弛角度等生物...
黄富国刘爱学岑石强秦廷武项舟
肱骨干骨折髓内外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交锁髓内钉和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支架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自愿捐赠的18个新鲜湿润肱骨标本,制备肱骨干复杂骨折模型,根据不同固定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钢板组:采用单一加压钢板螺钉加髓内针固定;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外支架组:采用微创技术简单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支架固定。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和水平扭转实验。结果轴向压缩实验:各组载荷-位移曲线呈线性到非线性变化。钢板组及髓内钉组最大载荷值分别为(6162.09±521.06)N和(6738.32±525.89)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组最大载荷值为(2753.57±185.59)N,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及外支架组刚度值分别为(171.69±6.49)N/mm和(132.59±2.93)N/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刚度值为(333.04±36.85)N/m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扭转实验:各组扭矩-扭角曲线呈线性到非线性变化。髓内钉组和外支架组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7.12±5.73)Nm和(20.26±6.42)N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的最大扭矩为(38.24±7.08)N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及外支架组刚度值分别为(16.36±2.07)Ncm/°和(18.79±2.62) N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刚度值为(11.45±0.22)Ncm/°,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组压缩和扭转强度均较强,旋转刚度较强而压缩刚度较弱;髓内钉组压缩强度和压缩刚度较强,而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较弱;外支架组仅在扭转刚度上与钢板组相当,而在其他3顶指标上均较弱。
牛学强黄富国岑石强秦廷武王荣诗尚峥辉刘爱学郑华伟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生物力学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单臂外固定支架
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及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10例,根据Hasting分型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8个月。根据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Ishi-da-Ikuta评分系统,优良率70%;影像评价骨折复位良好、一期愈合;短期并发症少。结论: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术后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效果满意。
刘爱学黄富国岑石强王荣诗尚峥辉牛学强
关键词:指骨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背侧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评估实验性创伤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后腕关节稳定性的变化,为不同类型损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自愿捐赠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4个,其中2个标本用于测试实验装置和测量技术。使用INSTRON8874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标本进行扭转试验。根据Palmer关于创伤性TFCC损伤的分类,将12个标本随机分为4组(n=3),先切开背侧关节囊(arthrotomy,ART)检测,然后进行4类实验性创伤:1A类:TFCC中央部撕裂;1B类:TFCC从尺骨茎突止点上撕裂,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1C类:TFCC远端撕裂,伴尺月韧带和/或尺三角韧带损伤;1D类:TFCC从桡骨附着缘上撕脱,分别测试腕部从屈60°到伸60°(每变化30°测量1次),被动内外旋(0~20°)的扭矩值。将关节切开后测试的扭矩值与各实验组的扭矩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B类损伤仅切断TFCC在尺骨附着点(1B-1)的扭矩值为(0.709±0.134)Nm,仅切开ART的扭矩值为(0.713±0.121)Nm,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B-2),扭矩值为(0.409±0.113)Nm,与仅切开ART的扭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类损伤在腕关节处于背伸和掌屈45°时扭矩值分别为(0.878±0.184)、(0.988±0.197)Nm,切开ART在背伸和掌屈30~60°时测得的扭矩值分别为(1.510±0.173)、(1.540±0.093)N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A、1D类损伤和切开背侧关节囊测得的扭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CC1B-2类损伤和1C类损伤对腕关节的稳定性有影响。
尚峥辉黄富国岑石强王荣诗牛学强刘爱学
关键词:腕关节稳定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生物力学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
2007年
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常见,其受伤机制复杂,处理棘手。当骨折块不超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30%时,近侧指间关节常较稳定,可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但当骨折块超过关节面的40%~50%时,关节出现不稳定,则需切开复位内固定。2003年2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Orthofix)治疗12例不稳定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尚峥辉黄富国岑石强王荣诗牛学强刘爱学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治疗近侧指间关节有限内固定骨折脱位复位外固定受伤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