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瑶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碱性Al-H_2O_2半燃料电池Au/Ni阴极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以泡沫镍为基体,AuCl3为沉积液,应用快速自沉积法制备了泡沫镍负载的纳米Au/Ni电极.电化学方法测定AuCl3溶液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Au粒子的尺寸和分布以及以该电极作为Al-H2O2半燃料电池阴极对H2O2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泡沫镍经2mmol·L-1AuCl3溶液浸渍60s后,其表面完全被粒径小于100nm的Au粒子覆盖;以其为阴极的Al-H2O2半燃料电池,在0.4mol·L-1H2O2溶液中峰值功率达135mW·cm-2.
- 陈书礼卢帮安刘瑶王贵领曹殿学
- 关键词:纳米金阴极
- FePO_4包覆LiNi_(0.3)Co_(0.7)O_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结构稳定性,用沉淀法在层状LiNi0.3Co0.7O2表面包覆一层FePO4,并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包覆FePO4,有效地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其循环稳定性能。当包覆比例为1.0%wt时,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925 mAh/g,经过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52%;电池的电化学综合性能较好。
- 陈猛皮庆立王文刚陶涛刘瑶
- 关键词:FEPO4表面包覆
- Zr掺杂对Li_4Ti_5O_(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锆锂钛氧复合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锆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锆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Zr∶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7.5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6.9mAh·g-1.
- 刘瑶陈猛武洪彬蔡智皮庆力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掺杂
- 丙酮对Pd电极上异丙醇电氧化的毒化作用
- 2012年
-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丙酮浓度和反应温度对Pd电极上异丙醇直接电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丙酮对Pd电极上异丙醇电氧化存在严重的毒化作用,并提出了其发生竞争吸附的毒化作用机理.
- 刘瑶曾亚超刘冉王贵领曹殿学
- 关键词:异丙醇丙酮电氧化
- 高温固相法制备LiMnO_2及其掺杂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正交LiMnO2及其掺杂改性的Li1.08MnO1.92F0.08和Li1.08Al0.0625Mn0.9375O1.92F0.08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材料的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i1.08MnO1.92F0.08、Li1.08Al0.0625Mn0.9375O1.92F0.08的结构比未掺杂的LiMnO2表现出较少的阳离子混排和跺堆层错,其中材料Li1.08Al0.0625Mn0.9375O1.92F0.08的电化学性能最佳,该材料以0.2C的倍率循环充放电,最大放电比容量可达129.28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4.26mAh/g以上,容量保持率为96.12%。
- 陈猛蔡智敖文乐刘瑶
- 关键词:正极材料LIMNO2
- 丙酮对Pd催化剂上异丙醇电氧化的毒化作用
- 刘瑶刘冉程元徽曾亚超王贵领曹殿学
- 尖晶石型Li_4Ti_5O_(12)的制备与性能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尖晶石型Li4Ti5O12。用XRD、SEM、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图谱、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Li4Ti5O12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其中草酸与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比为1.0时Li4Ti5O12电化学性能最佳,以0.5C的倍率循环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0.82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0.06mAh/g,保持率为85.26%。
- 陈猛武洪彬刘瑶康亮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溶胶凝胶LI4TI5O12
- 铬元素掺杂对Li_4Ti_5O_(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介绍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铬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SEM、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铬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铬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Cr∶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75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66.5mAh/g。
- 刘瑶陈猛武洪彬皮庆力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