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芳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3篇近视
  • 2篇黄斑
  • 1篇电图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网膜
  • 1篇多焦视网膜电...
  • 1篇眼轴
  • 1篇移植瘤
  • 1篇淫羊藿
  • 1篇淫羊藿素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视功能
  • 1篇视力
  • 1篇视盘
  • 1篇视网膜电图
  • 1篇视网膜功能

机构

  • 6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东省眼科研...

作者

  • 6篇刘艳芳
  • 2篇刘维锋
  • 2篇曾祥云
  • 1篇刘锦荣
  • 1篇袁思奇
  • 1篇唐罗生
  • 1篇谢静
  • 1篇杨一涛
  • 1篇董晓光
  • 1篇刘晶
  • 1篇吕昊琴
  • 1篇谢林英
  • 1篇王辉
  • 1篇黄志华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去水淫羊藿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去水淫羊藿素(ICT)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n=8),通过夹闭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构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模型。分别于夹闭前,一次性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 mg/kg、2.0 mg/kg、4.0 mg/kg)ICT;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只分离不夹闭,模型组与药物组建立视网膜I/R模型。各组分别在夹闭前、缺血30 min时行视网膜电流图(ERG)、眼底照相检查以及再灌注1 h后行ER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再灌注6 h后获取视网膜,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白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CT治疗组能显著改善ERG的a波、b波振幅降低,使后极部视网膜缺血动脉明显扩张,并且能升高视网膜I/R损伤后视网膜组织IL-10蛋白表达水平[(1.02±0.44)vs(0.4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吕昊琴吴维霖刘艳芳刘锦荣刘星芳谢佳丽黄志华王辉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IL-10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学与视力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与近视弧和视网膜厚度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6^-27D的高度近视55例104眼,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A,B,C组,对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最大水平视盘长度、最大水平近视弧长度、脉络膜萎缩弧面积、6mm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中央厚度、6mm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A,B,C三组近视弧面积分别是8.29±4.82,4.31±3.05,2.49±2.60mm2;近视弧宽度分别是1.88±0.83,1.31±0.66,0.86±0.61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是4.26±4.27,1.23±1.74,0.62±1.5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8,P<0.01);A,B,C三组视盘面积、视盘水平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P=0.33;F=0.44,P=0.64)。A组6mm平均视网膜度、6mm视网膜体积较B,C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1;F=3.35,P=0.03),但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视网膜中心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络膜萎缩弧、6mm平均视网膜厚度、6mm视网膜体积可以帮助评估高度近视视功能的改变,近视弧扩大提示高度近视进展。
刘艳芳刘维锋
关键词:高度近视视网膜视功能
不同程度近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
2016年
目的探究不同程度近视眼与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的135例(255眼)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正常组22例(44眼)、轻度近视组39例(78眼)、中度近视组3l例(62眼)、高度近视组28例(56眼)、高度近视伴对侧眼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对5组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并比较5组一阶反应各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密度和P1波的潜伏时间、振幅以及3D图显示模式所表现的整个视网膜的反应密度。结果5组一阶反应各环形视网膜区域反应密度及P1波的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逐渐减小;5组P1波的潜伏时间在第1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6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环,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逐渐增长;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组与高度近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整个视网膜的反应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与整个视网膜的反应密度呈负相关(r=0.507,P=0.011)。结论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动态监测近视眼患者视网膜功能,有助于发现、评估其隐匿性眼底改变,帮助判断其预后和转归。
刘晶曾祥云刘艳芳
关键词:近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近视程度视网膜功能
眼轴与近视弧形斑、黄斑视网膜形态关系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轴长度对近视弧形斑、视网膜形态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等效球镜-1--27D近视眼43例86眼临床资料,按眼轴的长度分为A、B、C、D四组(A组:≤26mm、B组:26.01mm-28mm、C组:28.01mm-30mm、D组:≥30.01mm),分析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的变化;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D四组视盘面积分别是(1.95±0.39)mm2、(1.87±0.48)mm2、(2.70±0.81)mm2、(2.26±0.76)mm2,近视弧面积分别是(0.76±0.51)mm2、(1.42±0.31)mm2、(3.87±2.04)mm2、(5.87±2.73)mm2;A、B两组之间的视盘、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之间及与A、B组在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部体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眼轴增长,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增加,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无变化。
刘艳芳刘维锋
关键词:眼轴视盘视网膜
褪黑素对裸鼠HXO-RB_(44)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对裸鼠HXO-RB44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50只裸鼠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C组、D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E组为阳性对照组。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分别按每只每次腹腔注射MLT20 mg.kg-1、40mg.kg-1、60 mg.kg-1各2 mL进行给药,阴性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只每次腹腔注射等量足叶乙甙(4 mg.kg-1);每天给药1次,共7 d。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质量的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裸鼠移植瘤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E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值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次黄嘌呤核苷值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LT各治疗组裸鼠血常规结果及肝、肾功能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B组、C组、D组裸鼠体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裸鼠皮下移植瘤肿瘤质量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剂量的MLT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抑制作用,C组、D组与A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表明大剂量的MLT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低、中、高浓度MLT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裸鼠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12.50%、27.89%、40.72%、44.52%;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LT治疗组及E组肿瘤内出血、坏死的程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MLT治疗组VEGF、ICAM-1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MLT的治疗剂量与VEGF、ICAM-1蛋白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结论MLT对HXO-RB44细胞皮�
杨一涛唐罗生曾祥云董晓光李学喜袁思奇刘艳芳
关键词:褪黑素HXO-RB44细胞裸鼠移植瘤
OCT对视网膜脱离术前及术后黄斑区扫描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应用OCT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及术后黄斑区变化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累及黄斑患者63例,在显微镜下经过巩膜外加压联合或不联合环扎术后网膜复位,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检测最佳矫正视力及OCT检测网膜修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视力提高情况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864,P<0.01)。有11.1%的患者黄斑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103,P<0.01);术后1个月视力情况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1,P>0.05)。术后1个月有12.8%的患者黄斑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1);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情况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P<0.05)。术后3个月有17.5%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4,P<0.05);术后12个月视力情况与术后3个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P<0.05)。术后12个月有93.7%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下液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5)。结论 OCT可以客观的反映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形态变化情况,并对病情的评判提供帮助。
谢静谢林英刘艳芳谢菊欢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脱离黄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