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
- 作品数:12 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肠道病毒71型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已经引起世界各地的大范围流行,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并导致患儿死亡。其引起严重并发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细胞趋向、细胞凋亡和宿主免疫反应。该文主要介绍决定EV71细胞趋向的因素,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及宿主免疫反应在EV7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 刘雪张国成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细胞凋亡免疫反应
- 小干扰RNA靶向5'非编码区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筛选靶向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组保守的5’非编码区(UTR)的有效小干扰RNA(siRNAs),确定有效靶点序列。方法设计合成靶向EV71基因组5’UTR的siRNAs;细胞毒性实验检测siRNAs对RD细胞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显微镜观察siRNAs对EV7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影响,细胞生存实验、TaqMan实时定量RT-PCR实验筛选有效siRNAs。结果 siRNAs未影响RD细胞的生存及生长,对培养细胞无明显毒性。靶向EV71基因组5’UTR的si-1和si-2抗病毒效能最显著,能够延缓及减轻EV71感染致细胞病变效应,明显提高感染细胞的生存率,降低感染细胞中EV71 RNA的转录水平,且这种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结论筛选出的靶向EV71基因组保守5’UTR的2个有效siRNA(ssi-1和si-2),对多株EV71中国流行株可能具有广谱抗病毒效能。
- 邓军霞刘雪张国成马超峰雷迎峰刘瑞清林海波
- 关键词:RNA干扰小干扰RNA抗病毒药物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RSV感染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刘瑞清杨晓蕾李秋红吴海霞黄可飞张国成邓军霞林海波刘雪许东亮徐晓丽
- 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和喜炎平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腹腔注射(12.5μg/kg)、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12.5μg与25.0μg)、利巴韦林腹腔注射(123.3 mg/kg)、喜炎平腹腔注射(61.65 mg/kg)、炎琥宁腹腔注射(61.65 mg/kg)连续5 d的干预治疗,同时设RSV感染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于第6天摘眼球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CD3+CD8+水平;无菌剖取肺组织,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RSV载量。结果成功建立RSV感染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RSV感染阳性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明显,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治疗后,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有不同程度恢复,RSV载量显著下降,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损伤程度最轻,RSV载量最低,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V感染阳性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干预各组小鼠外周血CD3+CD8+水平升高,CD3+CD4+与CD3+CD4+/CD3+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显著,喜炎平、炎琥宁腹腔注射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与炎琥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喜炎平均有抗RSV及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作用,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25.0μg雾化吸入组最为显著。
- 黄可飞张国成刘瑞清邓军霞黄艳娴吕香萍林海波刘雪成胜权许东亮曹云新马福成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干扰素Α1B药物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Toll受体3、4、7及NK细胞变化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儿童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细胞免疫与病情程度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西安市西京医院及西安市儿童医院门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并确诊为EV71感染...
- 刘雪李小青张国成安源邓军霞林海波刘瑞清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感染TOLL样受体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Toll受体3、4、7及NK细胞变化初步研究
- 刘雪李小青张国成安源邓军霞林海波刘瑞清聂晓晶
- 感染相关性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住院并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的患儿280例,对其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名正常对照儿童作血清免疫球蛋白比较。结果 28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3岁以下占78%,男性占62.5%;呼吸道感染占90.7%;全年均可发病,1、3、8月份患儿数量增多。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12个月患儿的IgM高于正常对照儿童,IgG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第1周出现粒细胞减少的占79.7%,使用升粒细胞药物可以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论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男性婴幼儿多见,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免疫功能紊乱。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及时对症治疗可以缩短其病程。
- 刘雪邓军霞张国成成胜权陈彩平孙新许东亮邓跃林林海波刘瑞清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儿童
- 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表型及其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临床分离的呼吸道感染ESBLs细菌,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并采用PCR技术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检出儿童呼吸道感染产ESBLs细菌47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酶率分别为52.0%、47.7%)。产ESBLs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耐药gN100.0%),对头孢吡肟部分耐药(耐药率26.9%~38.1%),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率有差异(依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率为0。耐药基因型有TEM,SHVCTX-M-1组、CTX-M-9组基因,以CTX-M-9组最多见。结论产ESBLs细菌具有多重耐药的表型特征,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酶抑制剂复合物部分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完全敏感。以质粒介导的多种耐药基因表达赋予了产ESBLs细菌多种耐药表型。
- 林海波张国成许东亮徐修礼樊蕊邓军霞刘雪刘瑞清杨佩红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儿童
- 儿童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特征
- 林海波张国成邓军霞刘瑞清刘雪付蓉
- Toll样受体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限的临床研究发现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或者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免疫功能失调并出现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然后对于其产生细胞因子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
- 刘雪李小青张国成安源邓军霞林海波刘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