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峰

作品数:109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杨树
  • 20篇真菌
  • 18篇病原
  • 14篇病原菌
  • 9篇细菌溃疡病
  • 8篇杨树冰核细菌...
  • 8篇桦褐孔菌
  • 7篇溃疡
  • 7篇溃疡病
  • 7篇斑病
  • 6篇线虫
  • 6篇病菌
  • 5篇木霉
  • 5篇枯病
  • 5篇枯梢
  • 5篇枯梢病
  • 5篇灰斑
  • 5篇灰斑病
  • 4篇樟子松
  • 4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102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云南省林业科...
  • 6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3篇塔河林业局
  • 2篇黑龙江省科学...
  • 2篇南京森林警察...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广东粤微食用...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09篇刘雪峰
  • 23篇董爱荣
  • 9篇刘雪英
  • 7篇刁桂萍
  • 7篇马玲
  • 7篇李玲
  • 6篇项存悌
  • 6篇马玉堃
  • 6篇刘秀嶶
  • 6篇徐阳
  • 4篇盖玉杰
  • 4篇熊文
  • 4篇张杰
  • 4篇朱晓梅
  • 4篇王滨松
  • 4篇张映
  • 4篇王娇
  • 4篇王天亮
  • 3篇包怡红
  • 3篇陈洁

传媒

  • 28篇东北林业大学...
  • 12篇西部林业科学
  • 9篇森林工程
  • 6篇中国森林病虫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菌物研究
  • 2篇菌物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林业科技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尔滨地区缀叶丛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2023年
为防治哈尔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中发生的缀叶丛螟Locastra muscosalis,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调查统计缀叶丛螟在3块样地中的危害情况,明确缀叶丛螟在哈尔滨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的缀叶丛螟老熟幼虫冬眠期长达220~240 d,越冬茧入土浅,多分布在距地表3 cm内(P <0.05)的土层中。缀叶丛螟在哈尔滨地区表现出相应的适应寒冷的特征,化蛹和羽化时间都比文献记载的向后推迟。
李玲尹艳豹刘雪峰
关键词:缀叶丛螟生物学特性胡桃楸
一种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桦褐孔菌人工栽培方法,1)桦褐孔菌菌株的分离、纯化;2)选用无碳基础培养基、无氮基础培养基,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黄豆粉为氮源,碳氮比20:1,pH为7,温度为30℃;3)桦褐孔菌...
董爱荣刘雪峰
文献传递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的结构抗病性被引量:3
1999年
研究了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茎、皮孔的结构与抗性的关系,及气孔的开闭与病菌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茎的导管腔小,数量多:抗病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小、数量多、角质层厚、补充组织外层细胞壁较厚、且与皮层交界处有木栓层细胞:1、2年生枝条的皮孔虽然大小基本相同、但2年生枝条皮孔在新旧补充组织间有一层加厚的细胞;病原菌对寄主气孔的开闭有诱导作用。
刘雪峰常国彬董爱荣毛得奖项存悌李克政李淳原树忠谭振平张景华尹宁
关键词: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
捕食线虫菌物玻片标本制作方法被引量:3
2004年
采用玻片培养———棉蓝染色法解决了食线虫菌物永久玻片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室培养加盖玻片的方法解决了捕食器不能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的难题 ,并且可以拍摄到高质量的显微图象 ;刮片法改进了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刘雪峰张克勤
关键词:玻片制作方法
8种检疫线虫传入黑龙江的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07年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vention,IPPC)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11(InternationalStandardforPhytosanitaryMeasures11,2001,ISPM11)并参考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andMediterraneanPlantProtectionOrganization,EPP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指导标准(EPPOStandardPM5/3GuidelinesonPestRiskAnalysis—PestRiskAssessmentScheme),对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相似穿孔线虫、鳞球茎茎线虫、甜菜胞囊线虫、水稻茎线虫、椰子红环腐线虫和松材线虫这8种检疫性线虫传入黑龙江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表明,相似穿孔线虫传入黑龙江省具有高度风险,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鳞球茎茎线虫、甜菜胞囊线虫、和松材线虫传入黑龙江省具有较高风险,水稻茎线虫风险较低、椰子红环腐线虫无风险。应该加强对风险较高的几种线虫的风险管理。
王峰王志英刘雪峰
关键词:线虫风险评估
偃松叶栖真菌种类组成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偃松春、冬两季的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偃松叶部共分离出21属(种)真菌,均为微型真菌。冬季偃松叶栖真菌分布达到17属(种),优势属为Paecilomyces、Leptographium、Penicillium;春季叶栖真菌分布达11属(种)真菌优势种为Penicillium、Trichoderma和未定名的CYPZ003。当年生针叶与2年生针叶种类数量较接近,但共有种类较少,而且优势种不同。树冠上层种类相对于中冠层、下冠层种类较少。
朱晓梅刘秀嶶刘雪峰
关键词:偃松叶栖真菌种群结构
一种利用钩状木霉胞外液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一种利用钩状木霉胞外液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存在反应条件苛刻,费时费力,产率低,不适于大批量生...
张杰张映王滨松盖玉杰张国财包怡红刘雪峰钱程熊文王娇郭瑞李贵福
文献传递
一种简易培养厌氧菌的装置
一种简易培养厌氧菌的装置,涉及一种厌氧菌的培养装置。解决了现有培养厌氧菌的装置操作繁琐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氮气高压瓶的瓶口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气管上设有单向开关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四通...
张杰王滨松娄虎崔明岐刘雪峰盖玉杰于震王娇张映熊文
文献传递
樟子松赤枯病病原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以4个地区采集到的樟子松赤枯病标本为材料,采用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2株真菌为PYJ12、TYJ13,经室内致病性接种试验证明TYJ13为樟子松赤枯病的致病菌。运用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菌TYJ13进行了鉴定,其病原菌为柠檬拟盘多毛孢,并对该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株接种当年生的樟子松针叶没有成功,2-3年生的针叶大量感病,说明该种病原菌寄生性较弱。本文首次确定了引起樟子松赤枯病的病原真菌。
徐阳任洪婷王朴赵贺新宋义前于庆帆刘雪峰
关键词:樟子松赤枯病病原菌
捕食线虫真菌对松材线虫捕食率测定的新方法
2008年
本文依据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特性以及松材线虫的生长习性,对松材线虫进行了定时、定量的测定试验,试图通过培养后线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来摸索定量测定捕食率的方法。在漏斗法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成功地摸索出3种方法捕食率测定的新方法。各方法各具优缺点,滤膜镜检法和双层镜检法的数据更精确,条切镜检法和漏斗法所测数值较粗略。因此,可依据实验的侧重点以及实验所需的精密程度,而采用最适宜的方法进行捕食率测定实验。
魏志艳刘雪峰王伟杨民宝刘长明
关键词:捕食线虫真菌松材线虫捕食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