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消毒副产物
  • 8篇氯胺
  • 7篇游离氯
  • 5篇三卤甲烷
  • 5篇顺序氯化
  • 5篇消毒工艺
  • 5篇卤乙酸
  • 4篇氯胺消毒
  • 4篇氯消毒
  • 2篇水厂
  • 1篇电极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稳定性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 1篇前体物
  • 1篇中试
  • 1篇中试研究

机构

  • 14篇清华大学
  • 6篇天津市自来水...

作者

  • 14篇刘静
  • 12篇陈超
  • 12篇张晓健
  • 8篇朱玲侠
  • 7篇何文杰
  • 7篇韩宏大
  • 5篇王云
  • 2篇周小红
  • 2篇李文华
  • 2篇施汉昌
  • 2篇王洋
  • 1篇王恩福
  • 1篇张车琼
  • 1篇胡建坤
  • 1篇邹宗森
  • 1篇王秀丽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2篇给水排水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全国自来水厂...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序氯化对微生物、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综合控制被引量:8
2006年
在中试规模试验中,研究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该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综合利用了游离氯消毒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消毒副产物生产量低的特点,通过氯化消毒技术的组合,安全经济地实现了消毒卫生学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双重控制.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异养菌平板计数、总大肠菌群指标的控制效果略好于传统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减少35.8%~77.0%;卤乙酸减少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就越有优势.该工艺对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氯消毒.
陈超张晓健何文杰韩宏大朱玲侠王云刘静
关键词:游离氯氯胺顺序氯化消毒副产物
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中的应用
本研究基于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原理,提出了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即在过滤和清水池前的两点分别加氯,并在清水池加氯后立即加氨转化为氯胺消毒的工艺.采用该工艺对常规处理工艺的给水厂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表...
刘静张晓健陈超王洋
关键词:氯消毒氯胺消毒
文献传递
组合氯化消毒工艺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被引量:13
2009年
比较4种单独使用氯或组合氯化消毒工艺在较长管网停留时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4种工艺为单独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清水池游离氯消毒后转氯胺的先氯后氨消毒、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结果表明,游离氯消毒工艺在管网停留时间长时,卤代消毒副产物会持续大量的生成,而一氯胺消毒工艺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量很低.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先氯后氨消毒工艺与游离氯消毒相比,可以降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了9.6%,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42%.但是先氯后氨消毒工艺由于游离氯接触时间约为2 h,卤代消毒副产物已经大量生成.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由于控制了游离氯的接触时间,可以在保障消毒工艺灭活微生物效果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单独游离氯消毒工艺相比降低了48%,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72%.因此,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更好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提高水质安全性.
刘静陈超张晓健
关键词:氯消毒氯胺消毒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
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
2006年
研究开发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消毒工艺对指示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优于游离氯消毒,游离氯和氯胺存在协同消毒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减少了35.8%~77.0%;卤乙酸减少了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就越有优势.
张晓健陈超何文杰韩宏大朱玲侠王云刘静
关键词:游离氯氯胺顺序氯化消毒副产物
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中试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安全氯化消毒工艺-'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中试试验研究表明,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异养菌平板计数、总大肠菌群指标的控制效果略好于传统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
张晓健陈超朱玲侠王云刘静何文杰韩宏大
关键词:游离氯氯胺顺序氯化消毒副产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污水厂出水消毒方式与微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本文采用氯、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消毒技术对北京市主要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了实验室消毒研究,探讨了各种消毒方法和剂量与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细菌总数)的关系,消毒方法和剂量与毒理学指标(三卤甲烷、卤乙酸)的关系,以及有机物...
张晓健陈超王云朱玲侠刘静周军 甘一萍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二氧化氯臭氧紫外消毒副产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微生物杀灭效果试验中的游离氯转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实验室研究游离氯灭活微生物的试验中发现,由于试验体系中有机氮的存在,投加游离氯消毒后,游离氯会迅速与之反应转化为无消毒作用的有机氯胺.在对大肠杆菌、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中均发现同样的问题,投加2 mg.L-1的游离氯消毒剂对初始菌浓度为108CFU.mL-1的大肠杆菌进行灭活试验,反应5 min后游离氯就已经为0,而一氯胺和二氯胺的量分别为0.92 mg.L-1和0.4 mg.L-1.为了降低有机氮的干扰,采用多次离心纯化菌液、膜过滤纯化菌液和增加受试菌液的稀释倍数的方法进行测试,发现当菌液浓度降至105CFU.mL-1以下时,游离氯转氯胺的比例可以明显降低;而2种纯化过程并不能分离菌液中的有机氮,进而改善试验中出现的游离氯转氯胺的现象.该结论也说明参加反应的有机氮应来源于细菌自身的细胞物质,有机氮的干扰在消毒的相关研究中需要引起关注.
刘静陈超张晓健张车琼
关键词:消毒游离氯大肠杆菌
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结果表明,该消毒工艺对指示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优于游离氯消毒。游离氯和氯胺存在协同消毒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比游离氯消毒工艺减少35.8%~77.0%;卤乙酸减少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DBP)控制方面就越具优势.
张晓健陈超何文杰韩宏大朱玲侠王云刘静
关键词:游离氯氯胺顺序氯化消毒副产物病毒
五氯酚对生物膜活细胞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废水处理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表征生物膜细胞活性的磷脂测定方法.研究中采用冷冻切片技术,以150μm为一层,考察生物膜不同深度的磷脂浓度.结果表明,当五氯酚浓度为零时,生物膜磷脂含量随深度方向呈近似的正态分布,磷脂含量的绝对值在(1246.2±217.4)~(527.2±95.3)μg/L之间(n=4),峰值出现在生物膜深度(0.60±0.15)μm位置,表明该处生物膜活细胞含量最高.当五氯酚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g/L时,控制暴露时间为2、6和24 h后,结果表明,除5μg/L五氯酚暴露2 h的情况之外,五氯酚作用下的生物膜各层磷脂分布值明显下降,尤其在0.7~0.9μm附近,磷脂的降低程度最大可达70%.实验数据表明五氯酚对生物膜内细胞存活情况具有不利影响,且随着PCP浓度及暴露时间的增加,不利影响的程度增强.
刘静周小红施汉昌
关键词:五氯酚生物膜
基于纳米修饰电极的测酚微传感器研究
邹宗森周小红陈光刘静施汉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