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怀恩
- 作品数:174 被引量:3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都匀和从江牛带绦虫囊尾蚴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 2005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都匀亚洲牛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和牛的实验中,囊尾蚴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B组)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C组)及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D组),采用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灌喂猪和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后67d剖解,切取病变组织制片、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B组、C组感染后的囊尾蚴分布在肝脏;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B两组囊尾蚴完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壁乳头状增生向囊腔内突出,周围少量嗜酸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D两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不同绦虫或同一种绦虫所寄生宿主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病理变化表现差异。
- 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 关键词:实验动物感染病理学变化
- 都匀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并同牛带绦虫的比较
- 2005年
- 目的:全面了解都匀亚洲带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与其他带绦虫差异。方法: 用两种带绦虫孕节直接灌喂荷尔斯坦乳牛和长白种乳猪,共分四组。A组: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牛1 头;B组: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猪1头;C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1头;D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1头。四组实验动物感染后62、67d分别剖检,观察成虫形态特征、囊尾蚴在牛、猪体内分布及发育情况,并利用其14指标,与其他带绦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都匀亚洲带绦虫长度较短,节片数较少、较薄。囊尾蚴寄生中间宿主的肝脏,头节有两圈退化的点状小钩结构;而从江牛带绦虫囊尾蚴在牛体内全身分布, 头节无小钩结构,聚类分析都匀亚洲带绦虫与台湾亚洲带绦虫同为一簇,与牛带绦虫最接近。结论:根据囊尾蚴分布、大小、发育时间、形态特征及都匀亚洲带绦虫与4种带绦虫的聚类分析,进一步证实都匀牛带绦虫为亚洲带绦虫。
- 莫兴泽王红艳包怀恩戎聚全杨胜文邱样智
-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聚类分析
- 都匀亚洲带绦虫感染免疫抑制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建立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变化。方法:将都匀亚洲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经次氯酸钠孵化后经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喂三种方式感染小鼠,同时用地塞米松(1mg/d)皮下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在30、40、50 60d剖杀,观察小鼠的感染情况,囊尾蚴用胆汁进行头节翻出及组织压片,显微镜下观察其态变化。结果:皮下注射组的的感染率为46.7%,囊尾蚴总数359个;腹腔注射组小鼠感染为20%,囊尾蚴69个;灌喂组小鼠感染率为零。皮下组感染30d发现早期囊尾蚴,组织学检查显示头节,未见吸盘和小钩,感染40d后囊尾蚴出现吸盘的雏形,随感染时间延长,囊尾蚴大小、吸盘直径增加,50d后看见明显的四个吸盘和不完整两圈呈点状小钩结构。结论:用免疫抑制小鼠可替代scid小鼠感染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建立囊尾蚴动物模型。
- 陈利红包怀恩戎聚全
-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小鼠动物模型免疫抑制地塞米松
-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和猪的比较研究
- 2005年
- 目的:观察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发育情况。方法:用都匀牛带绦虫孕节和从江牛带绦虫孕节分别灌喂5-33d龄健康乳牛2头和3头、17-23d龄健康乳猪各2头。于感染后25-85d分别剖解,观察牛和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结果:在感染都匀牛带绦虫2、85d的2头乳牛肝脏共检获28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16-1.19/1.03-1.50)mm。在感染都匀牛带绦虫50、62d的2头乳猪肝脏共检获67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28-2.84/1.28-2.57) mm。两组囊尾蚴仅分布在肝脏且形态特征相同,活体观察成熟囊尾蚴均可见到头节上4个吸盘和伸缩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31%囊尾蚴的顶突略凸,69%的顶突略凹,56%的顶突周围有两圈退化的小钩;在感染从江牛带绦虫25、35、67d的3头乳牛体内共检获2 847个囊尾蚴,为全身分布,其大小为(0.96-6.52/0.66-4.39)mm。在感染从江牛带绦虫50、67d的2头乳猪体内共检出106个囊尾蚴, 仅分布于肝脏,其大小为(1.08-2.68/0.96-2.68)mm。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囊尾蚴,活体观察及压片染色镜检,其原头节均未发现顶突和小钩。结论:都匀牛带绦虫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在牛和猪体内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囊尾蚴常具有退化小钩。从江牛带绦虫为传统牛带绦虫,在牛体内囊尾蚴为全身分?
- 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
- 关键词: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牛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形态学
- 两种人体带绦虫幼虫入侵对家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定量检测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种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第4天的乳猪中,分别有1头乳猪的外周血细菌培养由感染前的阴性转为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各感染乳猪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较感染前增高(t检验,P<0.05);光镜下可见肠黏膜明显损伤,损伤级别为Ⅲ~Ⅳ级;电镜观察可见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小肠微绒毛排列紊乱或脱落。
- 陈峥宏吴晓娟包怀恩杨廷秀胡兴竹
-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六钩蚴肠黏膜屏障
- 寄生虫感染与肝纤维化被引量:2
- 2013年
- 多种寄生虫可侵犯宿主的肝脏,引起肝胆疾病,包括吸虫、原虫、线虫和绦虫。这些寄生虫在肝内移行和寄生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进而发生局灶性的纤维化。轻度的损伤康复后,其不成熟的胶原纤维可被酶降解消除。持续或严重的损伤则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
- 陈峥宏包怀恩
- 关键词:寄生虫感染肝纤维化肝胆疾病炎症刺激致纤维化局灶性
- 我国亚洲牛带绦虫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 牛带绦虫病(Taeniansis bovis)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地区,严重危害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的肠道蠕虫病之一。由于其病原体牛带绦虫主要通过人生食受感染的牛肉而进入人体,主要危害青壮年,对
- 包怀恩
- 文献传递
- PRU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组织免疫病理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0d,剖杀感染组小鼠5只和对照组小鼠3只,取脑组织,部分作病理切片;部分提取其RNA,检测IFN-γ、IL-4、IL-6和TNF-αmRNA;部分获取脑组织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因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小鼠脑组织中IFN-γ于感染后第5d开始升高,第10d时下降达到最低,之后开始上升;TNF-α在感染第10d或15d时明显降低,接着上升并于第30d时达到高峰;IL-6在感染第5d时开始升高,感染第10d时降至最低,之后缓慢上升,并于第30d后达到高峰;IL-4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PRU感染ICR小鼠的过程中,脑组织中IFN-γ、IL-6和TNF-α细胞因子在感染第10d或15d的低表达有利于弓形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导致速殖子在脑组织中存活;同时细胞因子的分泌不平衡,导致小鼠脑组织中出现弓形虫包囊与病理变化共存的隐性感染状态。
- 吴升伟胡国顺王正蓉包怀恩
- 关键词:免疫病理细胞因子
- 牛和猪人工感染牛带绦虫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被引量:2
- 2005年
- 将试验动物牛和猪分为 4 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B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C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及 D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分别灌喂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并于感染后第67 d剖检,对牛带绦虫人工感染牛、猪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组、B组囊尾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尾蚴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生长,周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组、D组囊尾蚴发生坏死、钙化,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组、D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 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 关键词: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理学变化囊尾蚴
- 我国亚洲牛带绦虫研究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54
- 2002年
- 包怀恩
- 关键词:牛带绦虫病肠道蠕虫病牛肉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