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文娇

作品数:86 被引量:69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2篇经济管理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气候
  • 18篇土壤
  • 14篇气候变化
  • 11篇生态
  • 11篇作物
  • 8篇土地利用
  • 8篇农业
  • 8篇曲面
  • 8篇曲面建模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7篇地统计
  • 7篇土壤重金属
  • 6篇有机碳
  • 6篇水量
  • 6篇土壤有机
  • 6篇土壤有机碳
  • 6篇南方红壤
  • 5篇地统计学
  • 5篇农田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河北省环境演...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闽江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江苏省测绘工...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86篇史文娇
  • 16篇岳天祥
  • 14篇石晓丽
  • 9篇杜正平
  • 8篇李启权
  • 7篇陶福禄
  • 7篇邓祥征
  • 6篇汪景宽
  • 6篇赵娜
  • 5篇李冰
  • 5篇宋伟
  • 5篇王昌全
  • 5篇王宗
  • 4篇迟凤琴
  • 4篇李双异
  • 4篇高雪松
  • 4篇刘奕婷
  • 3篇刘纪远
  • 3篇匡文慧
  • 3篇王秋兵

传媒

  • 10篇地理学报
  • 6篇全球变化数据...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年份

  • 11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的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19
2019年
通过大量文献梳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与现状、建设适宜性评价、效益评价、影响因素解析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当前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方向以及研究方法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最后进行整体总结与展望。结果表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项目建设前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更侧重于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在项目建设后的效益评价研究中,从早期注重经济效益评价逐渐发展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并重;在影响因素解析研究中,当前研究仍较为薄弱,对不同建设区域效益提升水平存在差异的解释仍较少。针对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综合考量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本研究能为科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王晓青史文娇史文娇孙晓芳王猛孙晓芳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影响因素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被引量:35
2020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线,以及独特的分类体系和动态区划体系,奠定了中国LUCC信息平台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回顾陈述彭学术思想指导中国LUCC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梳理了我国LUCC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团队在最近20年LUCC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动态时空表征与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方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林业活动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LUCC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纪远张增祥张树文颜长珍吴世新李仁东匡文慧史文娇黄麟黄麟宁佳
关键词:遥感环境效应信息平台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被引量:5
2017年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研究,是江西省主动适应"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以往的区划研究重生态保护理念、轻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建立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44项指标体系,评价各研究单元的发展条件与方向,科学划分了4类一级区、17类二级区和51类三级区.首次实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县域资源及其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各单元绿色发展途径为出口的区划.该区划结果有助于明确各县绿色发展方向,便于指导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的合理布局,并可为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朱美青史文娇黄宏胜
关键词:区划指标体系
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回顾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发展的背景、历史和内容,概括总结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的发展进程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情景模型的概念框架,讨论了自然和自然贡献情景模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了在全球层面解决现有综合集成模型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理和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提出了具有中国原创特点的自然与自然贡献情景模型概念框架。
岳天祥范泽孟范泽孟赵娜
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地表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的研究多关注全球变化对地表过程的影响,而地表动态过程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较少。系统认识地表物候动态对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对深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业物候动态的事实、农业物候动态在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参数化表达、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在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影响下,以种植期和灌浆期为代表的农业物候期发生了显著的规律性变化;耦合农业物候动态,改善了模型对地表动态过程、生物物理过程和大气过程的数字化表达;农业物候变化对地表净辐射、潜热、感热、反照率和气温、降水、环流等过程产生了影响,并表现出以地表能量分配为主的气候反馈机理。针对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效应的时空重要性,需要继续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全球变化对地表物候动态的影响及其反馈的综合研究;(2)不同光谱波段地表反射率与农业物候动态的关系研究;(3)农业物候动态引起的作物生理学特征变化在地表生物物理过程中的贡献;(4)重视不同气候区物候动态对气候反馈效应的差异。
刘凤山陈莹史文娇张帅陶福禄葛全胜
基于Landsat影像的环胶州湾不透水面格局演变过程被引量:5
2018年
不透水面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及时、精确地掌握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环胶州湾为例,基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1年Landsat TM影像和2016年Landsat OLI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决策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胶州湾不透水面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本文提取的1990—2016年环胶州湾不透水面丰度与验证数据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16.70%以下。(2)环胶州湾不透水面面积由1990年的105.17km^2增长到2016年的620.02km^2,总的扩展方向为由南向北、向东和向西移动。(3)1990年城阳区成为辅助市区发展的重心,现由城阳区逐渐向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区和胶州市发展。
吴溪郭斌陈忠升史文娇
关键词:LANDSAT
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建模基本定理研究结果基础上,演绎提出了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空间升尺度、空间降尺度、空间插值、数据融合和模型-数据同化等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与传统算法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于生态环境曲面建模基本定理的各种算法综合了外蕴量信息和内蕴量信息,同时运用了理论上完善的信息综合方法,使海拔高度曲面的升尺度均方根误差至少降低了9m,年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精度至少提高16%,年平均气温过去变化趋势的数据融合精度至少提高70%,年平均降雨量过去变化趋势的空间插值精度至少提高0.2%,碳储量的模型-数据同化精度提高了40%.文章最后讨论了生态曲面建模基本定理亟待解决的五大理论问题和四大应用基础问题.
岳天祥赵娜赵娜王轶夫张斌王轶夫张斌杜正平范泽孟赵明伟史文娇王世海陈传法赵明伟李启权王世海宋印军闫长青王薇孙晓芳马胜男田永中卢毅敏王英安王晨亮黄宏胜卢毅敏王情王晨亮尹笑哲王宗包正义赵苗苗赵亚鹏王宗Ufra NASEER范斌李赛博杨阳John P.WILSON
关键词:空间插值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粮食自给能力数据集(1985-2016)的研发
2022年
青藏高原粮食供需安全关系到边区稳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1985-2016年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统计数据,采用粮食自给率和供需缺口两个指标,分析了青藏高原区域、省级和县级三个尺度的粮食供需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6年青藏高原粮食自给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数据集包括:(1)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整体1989-2016年粮食产量、消费量、自给率、供需缺口变化以及1985-2016年城镇和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变化;(2)各时段(1985-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6年)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各省粮食产量、消费量、自给率、供需缺口变化;(3)各县区粮食产量、消费量、自给率、供需缺口现状(2010-2016年平均值)。数据集存储为.xlsx和.shp格式,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20.3 MB(压缩为1个文件,6.58 MB)。
史文娇丁锐崔佳莹石晓丽
关键词:青藏高原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评估:InVEST模型与meta分析对比被引量:21
2021年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评估已存在基于不同原理和数据源的多种评价方法,然而,不同方法造成的评估结果异同尚缺乏系统性定量化比较。为了揭示不同评估机制对同一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采用"点数据-综合蓄水能力法-meta分析"和"面数据-水量平衡法-InVEST模型"两套方法体系对福建省森林水源涵养服务状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InVEST模型模拟的水源涵养能力年均值为529.62 mm,涵养总量236.18×10^(8)m^(3);meta分析法估算的能力均值为653.68 mm,涵养总量291.07×10^(8)m^(3)。水源涵养能力表现出相当大的空间差异,随海拔升高呈递增趋势,西部、北部山地高于东南沿海平原。InVEST模型侧重气象、地形和土坡覆被因素,meta分析侧重林分条件,因此同一森林类型不同方法的涵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点尺度分析,造成结果差异的不确定性包括水源涵养相关参数定义的多样化、测量方法及误差以及系数本地化水平。分析自上而下的InVEST模型与自下而上的meta分析两类方法的特点和机理,为不同区域研究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提供借鉴,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刘业轩石晓丽史文娇
关键词:水源涵养META分析
基于实测站点的区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方法综述被引量:3
2019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加和淡水资源紧张等多重压力下,水资源存储和保护至关重要,森林水源涵养是对降雨的截留、存储和调控,是调节气候、存储水资源的重要过程。已有的大尺度水源涵养量研究多是基于水文或遥感模型估算,缺乏基于站点实测数据的大尺度区域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方法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实测站点的大尺度区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框架,总结了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和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结合影响因子的站点空间化方法,总结了森林水源涵养量空间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站点空间化过程中辅助变量选择、分区分模型空间化、森林水源涵养量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吴溪史文娇
关键词:空间化大尺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