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艺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再次手术治疗巨大壁内冠状动脉瘤中期存活一例
-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轻度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阵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入院。有慢性高血压病史及14年前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修补手术史。院内超声心动图、CTA、冠脉造影提示右室侧壁及下壁靠近房室沟处占位性、血管样结构...
- 肖付诚许建屏史艺刘若凡
- 球囊封堵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单中心100例早期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100例行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停循环时间(5.2±3.1)min,最低鼻咽温(27.9±1.0)℃,最低尿温(29.2±1.2)℃。院内死亡1例,原因为急性肝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0天死亡共4例。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梗塞3例,截瘫2例,需IABP辅助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需持续透析的肾衰竭5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二次气管插管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结论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应用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中安全可靠,其器官保护作用仍需大样本对比研究证实。
- 刘雁翔张博文梁盛华李蕴峰史艺郭宏伟孙晓刚
- 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外科治疗
-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导致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出现的病因学特点.方法:2005-01至2013-04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手术治疗73例,男21例,女52例.平均年龄(52.1±8.4)...
- 史艺许建屏董超杨研吴永波吕锋张怀军
-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成人左心耳憩室一例
-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2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发作胸闷,当时未有重视就诊。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加重,患者进一步于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侧壁可见薄壁囊性结构,通过左心耳位置与左房交通,并向左室壁延伸,范围约45...
- 佟明汇史艺
- 单中心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近期效果
- 目的:总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至2013-09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入组患者31例...
- 佟明汇刘燊史艺许建屏
- 基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阜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及早期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依据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阜外分型,研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中针对冠状动脉的处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阜外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冠状动脉处理策略依据冠状动脉受累的阜外分型制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修复术(coronary artery repair,CAR)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分析不同治疗策略及方法的围手术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CAR38例,CABG12例,其中包括术中补救性旁路移植(即CAR转CABG)3例和预防性旁路移植(即CAR加CABG)2例,随访4~32个月,平均18.6个月。CABG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均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基于阜外分型的冠状动脉处理策略对于冠状动脉受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刘雁翔李岩史艺梁盛华孙晓刚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一例
- 患者资料:男性,34岁。主因'发作性胸痛1年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2012年6月开始间断出现胸痛,未行就诊。2012-11患者于睡眠中突发胸痛,伴大汗、眩晕,伴有意识丧失,患者自诉心脏停跳,外院造影见前降支(LAD)近...
- 骆翔佟明汇刘燊史艺许建屏
- 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与围术期管理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10.3)mm,血肿厚度(15.9±6.4)mm;术前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16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休克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5例。术前平均等待时间(3.4±2.4)d。术后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7~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月。结果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2例。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51例,其中杂交全弓手术19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9例。体外循环时间(137.1±40.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27.3)min。院内死亡率2.5%(2/80),均为急诊病例。术后呼吸机时间(37.8±65.9)h。出院病例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A型血肿的手术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积极急诊外科手术;对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杂交全弓技术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史艺黑飞龙顿耀军于存涛钱向阳郭宏伟田川孙晓刚
-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体外循环手术时机
- 主动脉球囊腔内阻断技术在A型夹层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主动脉A型夹层行全弓替换术时,多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的方法。由于深低温停循环可能引发内环境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及多器官损伤等,尽可能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全弓置换术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我们对3例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时应用主动脉球囊腔内阻断降主动脉技术,显著缩短了深低温停循环时间,现总结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
- 孙晓刚田川方坤魏以桢史艺刘雁翔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A型夹层置换术阻断技术腔内深低温停循环
-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治疗:单中心106例报道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总结本中心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外科治疗经验,分析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型IMH患者共106例。手术策略:出现心包填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对病情稳定的患者采取初始药物治疗和择期手术治疗。临床终点包括手术死亡和复合临床终点,复合临床终点为死亡、永久性神经损伤(卒中和截瘫)和新发的需血液滤过治疗的肾损伤。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死亡和复合临床终点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免于主动脉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IMH 79例,亚急性IMH 27例。平均年龄(57.9±10.6)岁,58例(54.7%)为女性。1例因心包填塞行急诊手术,其余患者接受初始药物治疗和择期手术。9例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8例患者行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45例患者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及支架象鼻术,34例患者行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其中23例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手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38.7±41.6)min和(79.3±27.8)min。55例(51.9%)患者术中进行低温停循环,平均持续时间为(18.5±6.1)min。手术死亡率为1.9%(2/106),7例患者出现复合临床终点。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200 min和慢性肾脏病是复合临床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共97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0.8±16.2)个月。随访期间,3例死亡,5例发生主动脉事件。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95.3%和79.4%,而1年、3年和5年免于主动脉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7.7%、95.3%和89.4%。急性IMH组和亚急性IMH组之间生存率和免于主动脉事件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出现心包填塞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对病情稳定的患者采取初始药物治疗和择期手术治疗。�
- 史艺顿耀军郭宏伟钱向阳于存涛孙晓刚
- 关键词: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