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雅娟

作品数:79 被引量:1,39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土壤
  • 24篇污染
  • 14篇污染物
  • 9篇有机污染
  • 9篇有机污染物
  • 9篇持久性有机污...
  • 7篇生态风险
  • 7篇蚯蚓
  • 7篇赤子爱胜蚓
  • 6篇有机氯
  • 6篇有机氯农药
  • 5篇毒性
  • 5篇生态风险评价
  • 4篇生态毒理
  • 4篇全氟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急性毒性
  • 4篇POPS
  • 4篇存活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生...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五邑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本溪冶金高等...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厅
  • 1篇三亚学院

作者

  • 79篇史雅娟
  • 43篇吕永龙
  • 20篇王铁宇
  • 14篇罗维
  • 10篇孟凡乔
  • 8篇张红
  • 8篇宋帅
  • 8篇汪光
  • 6篇李静
  • 5篇郭非凡
  • 5篇徐湘博
  • 5篇焦文涛
  • 5篇王佩
  • 4篇李国学
  • 4篇郑晓奇
  • 4篇贺桂珍
  • 3篇梁丹
  • 3篇任鸿昌
  • 3篇彭金辉
  • 3篇张翔

传媒

  • 1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0篇生态毒理学报
  • 8篇环境科学
  • 7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试验采用人工土壤法,通过14 d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TBBP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在14 d急性毒性试验中,随着暴露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蚯蚓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未出现死亡现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基因表达量在低浓度(50 mg·kg-1)时受到诱导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基因表达量在400 mg·kg-1染毒组受到明显诱导,是对照组的8.73倍;热休克蛋白(Hsp70)的基因表达量在50、100和200 mg·kg-1染毒组被诱导上调。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显示,在50、100、200 mg·kg-1浓度条件下,蚯蚓可以利用自身的抗氧化能力维持体内的动态平衡稳定,使得机体免受损伤。但是在超过400 mg·kg-1浓度后,TBBPA的毒性效应超过了机体的应对能力,使机体遭受损伤,外在特征主要表现为蚯蚓身体蜷缩、变细变硬。从生物标志物角度,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对TBBPA毒性效应的指示作用较生长抑制率更为敏感。
徐湘博史雅娟吕永龙郑晓奇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生长抑制率基因表达
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人工土培养法,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丹对蚯蚓14d LC50为162.09mg·kg-1,属低等毒性;呋喃丹对蚯蚓14d LC50为3.11mg·kg-1,属中等毒性.2)林丹在急性暴露期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在亚急性暴露期低浓度林丹对蚯蚓生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林丹则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呋喃丹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期对蚯蚓的生长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3)林丹和呋喃丹均可显著抑制蚯蚓的繁殖能力.4)林丹和呋喃丹均可对蚯蚓皮肤结构造成损伤,林丹的损伤程度较严重,呋喃丹相对较弱.5)LC50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初步判断,而生长抑制率和幼虫孵化数是更加敏感的评估农药对蚯蚓毒性的指标.
史雅娟吕永龙王昕张翔
关键词:土壤动物生态毒理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我国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为了解二恶英(PCDD/Fs)和多氯联苯(PCBs)在中国的研究水平、研究能力和驱动力,本文对有关研究论文的数量、题材、内容、资助来源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研究能力有限,研究机构间合作交流不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邢颖吕永龙史雅娟张红王铁宇贺桂珍
关键词:二恶英多氯联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政策
焚烧、水泥窑和安全填埋法处置PCBs污染物技术优选被引量:7
2007年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社会和经济因素,建立了PCBs处置技术选择与评估的层次模型,分析了影响PCBs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针对3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PCBs污染物处置技术,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案评价.在处置对象为低浓度与高浓度PCBs污染物2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方案的优选.研究指出,环境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焚烧法是最适宜的PCBs处置技术.对高浓度PCBs污染物,或低浓度污染物具备经济条件或处理量较大,宜采取专用焚烧炉焚烧处置.对低浓度污染物,在不具备经济条件且处理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水泥窑法或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置,并且参考就近处理的原则.此外,对不同技术方案的适用条件和改进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PCBs处置水平的政策建议.
邢颖吕永龙史雅娟王铁宇罗维汪光马骅孙亚梅
关键词:多氯联苯焚烧炉水泥窑层次分析法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采集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的残留浓度,并对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药厂区域的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为:鞭毛虫和肉足虫为优势类群,纤毛虫为稀有类群。土壤理化性质与原生动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含量与鞭毛虫、纤毛虫数量和原生动物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磷含量与肉足虫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农药厂区域土壤中的原生动物数量较对照区显著减少,污染场地中长期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对原生动物有明显抑制作用。
黄敦奇史雅娟张强斌吕永龙胡文友郭非凡
关键词:污染场地有机氯农药POPS土壤原生动物生态效应
无机硒肥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_2SeO_3)对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Na_2SeO_3在土壤-根部-作物之间被吸收、转运、转化的可能路径,为生物强化生产富硒农产品及调控硒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进行连续42天盆栽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每千克土施Na_2SeO_3 0 (对照)、1、10、30 mg,分别于定植后的14、28、42天测定菠菜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菠菜生长期间,≤10mg/kg Na_2SeO_3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被激活后减弱至对照水平,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铵态氮变化趋势正好相反;30 mg/kg Na_2SeO_3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整个培养时期与对照水平相当,土壤NH_4^+-N含量后期明显减少,转化成的NO_3~–-N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菠菜吸收利用。同等Na_2SeO_3添加量条件下,Na_2SeO_3对三个取样时间菠菜叶的硝酸盐、维生素C (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各异。1 mg/kg Na_2SeO_3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Vc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变化;1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中的硝酸盐、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减少,Vc含量没有变化。【结论】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土壤有效氮及菠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富硒作物生产中无机硒肥施用量要综合考虑硒在作物体内的转化率及硒对作物品质影响的各项因素而确定。
史雅静史雅娟王玉荣王慧敏秦礼凯
关键词:亚硒酸钠铵态氮硝态氮
全氟辛烷磺酸对赤子爱胜蚓的抗氧化酶、代谢酶和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非致死浓度下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在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抑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暴露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p=0.000),生长抑制率随着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42 d时250mg·kg-1处理组的生长抑制率最大(55.86%).PFOS暴露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对GST和CAT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GST:p=0.067;CAT:p=0.123),采用GST和CAT酶活性评价非致死浓度PFOS对蚯蚓的生态毒性时,需要参考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PFOS暴露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可致体腔细胞DNA损伤;PFOS暴露亚急性期,体腔细胞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得到恢复.
郑晓奇史雅娟吕永龙徐湘博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赤子爱胜蚓亚急性毒性GST彗星试验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SSDs)的土壤硒生态基准值推导被引量:1
2023年
土壤中过量的硒会对土壤生物造成毒害效应,然而目前我国还未制定用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生态标准.本研究通过搜集土壤硒的毒理数据,并根据不同的效应终点对其进行筛选,分别推导对5%物种危害的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of species,HC_(5)).以20%效应浓度(20%Effect Concentration,EC_(20))、25%效应浓度(25%Effect Concentration,EC_(25))和最低观察效应浓度/水平(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Level,LOEC/LOEL)等为效应终点的毒理数据进行一级HC_(5)值的推导,以半数效应浓度(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EC_(50))和半数致死效应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等为效应终点的毒理数据进行二级HC_(5)值的推导.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s)曲线由5种函数(Burr Ⅲ、Log-Logistic、Log-Normal、Weibull和Re-Weibull)对分级后的毒理数据分别拟合,并根据偏差信息准则值(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确定Burr Ⅲ函数具有最优拟合度.推导出的一级和二级HC_(5)值分别为0.079 mg·kg^(-1)和1.26 mg·kg^(-1).将安全系数和自然背景值考虑在内,得出土壤硒的一级和二级生态基准值分别为0.146 mg·kg^(-1)和0.385 mg·kg^(-1).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土壤硒的生态标准制定及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王靖菡许秋云王婷张强斌史雅娟钱力周譞柯玲杰
关键词:土壤物种敏感性分布
有机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研究
本文选择典型有机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生态系统模拟和实际生态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种类目标化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内对代表性土壤动物(蚯蚓)的生长及生理活动的影...
史雅娟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土壤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中美两国面向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控制决策管理和科学研究沟通研讨会
2004年
罗维史雅娟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管理污染控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