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麻醉
  • 5篇液动
  • 4篇血液动力
  • 4篇血液动力学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病人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外科
  • 2篇心脏外科手
  • 2篇心脏外科手术
  • 2篇血管
  • 2篇异丙酚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吸入
  • 2篇麻醉期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沈阳铁路局大...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叶小平
  • 7篇徐世元
  • 6篇梁启波
  • 6篇肖广钧
  • 5篇招伟贤
  • 3篇许平
  • 2篇唐先南
  • 2篇萧广钧
  • 1篇侯景利
  • 1篇刘辉
  • 1篇沈七襄
  • 1篇田玉科
  • 1篇高天华
  • 1篇梁滨沈
  • 1篇王鹏
  • 1篇吴民慧
  • 1篇吴新民
  • 1篇张志方
  • 1篇田昭涛
  • 1篇于金贵

传媒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wan-Ganz导管监测中的问题和并发症被引量:3
1997年
Swan-Ganz导管监测中的问题和并发症吴晓明*招伟贤*叶小平*肖广钧*Swan-Ganz导管监测在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我科自1985年应用此项技术以来,共进行了367例监测。现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并发症作一回顾分析。...
吴晓明招伟贤叶小平肖广钧
关键词:SWAN-GANZ导管监测并发症危重病
坐位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期间及出现空气栓塞时血液动力学变化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研究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后坐位及空气栓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23例择期手术病人以羟丁酸钠-芬太尼-硫喷妥钠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坐位前 RAP、SVRI增高(P<0. 05),HR、CI、SI、LVWI、LVSWI及 RVWI、RVSWI显著降低(P<0.05);坐起后及其后的30~60分钟CI、SI、RVWI、RVSWI进一步减低(P<0.01或P<0.01),SVRI继续增高(P<0.01);坐位60分钟后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术毕改卧位后除SI及PVRI外,其余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本组9例病人出现空气栓塞,早期表现MPAP、PCWP显著增高(P<0.01),P_(ET)CO_2显著降低(P<0.01),而后PVRI、CI及LVWI、RVWI、RVSWI显著增加(P<0.01)。经早期抽气处理,10分钟后MPAP、PCWP及ETCO_2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而 PVRI、CI、LVWI、RVWI、RVSWI变化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坐位手术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前60分钟波动较大,以后相对平稳;置入Swan-Ganz导管可早期发现及处理空气栓塞。
张志方叶小平梁启波肖广钧
关键词:坐位麻醉空气栓塞血液动力学
异丙酚与羟丁酸钠对下颌神经-咬肌及尺神经-拇内收肌传递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研究异丙酚、羟丁酸钠松弛下颌肌群的作用部位。方法:80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静注异丙酚1.5mg/kg、3.0mg/kg与羟丁酸钠50mg/kg、80mg/kg。采用四次成串刺激(TOF)、双重爆发刺激(DBS)和强直刺激(TS)监测下颌神经-咬肌、尺神经-拇内收肌传递功能。结果:(1) 注药前后各组所测尺神经-拇内收肌的T1值(TOF中的第1个颤搐反应高度)、TR值(TOF中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与第1个之比)及静注异丙酚前后下颌神经-咬肌的T1值与静注羟丁酸钠前后其TR值无明显差异;(2) 静注异丙酚后下颌神经-咬肌的TR、DBS、TS值较注药前显著增高,静注羟丁酸钠后其T1、DBS、TS值较注药前显著降低。结论:异丙酚与羟丁酸钠不影响尺神经-拇内收肌传递功能;异丙酚松弛下颌的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而羟丁酸钠则可阻滞下颌神经-咬肌的传递功能。
徐世元肖广钧叶小平
关键词:异丙酚羟丁酸钠神经肌肉接头下颌神经咬肌
艾司洛尔对脑血管及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 (esmolol,ESM)在无气管插管刺激的条件下对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心率 (HR)、血压 (BP)的影响。方法  5 4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静注ESMlmg/kg、2mg/kg ,于注药前 1min ,注药后 1、5、10min ,检测病人CVDI、HR、BP。结果 A、B两组在注药前后各时点CVDI、体循环血压(BP)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相同时机CVDI、BP的两两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B两组注药前后的HR两两比较 ,唯注药前 1min与注药后 1min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B两组同时点的两两比较 ,唯注药后 1min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7) ,其它时点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静注ESMlmg/kg、2mg/kg不对脑血管产生作用、亦不影响体循环血压 ;注药前与注药后 1min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静注ESM
唐先南招伟贤徐世元叶小平
关键词:艾司洛尔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体循环围麻醉期
静脉复合诱导对肺高压心脏瓣膜病人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研究安定 -芬太尼 -羟丁酸钠复合诱导对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手术病人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手术病人 ,根据麻醉前肺动脉平均压 ( MPAP)分为三组。组 1,MPAP≤ 2 .67k Pa;组 2 ,>2 .67k Pa≤ 5 .3 3 k Pa;组 3 ,>5 .3 3 k Pa。麻醉诱导均采用安定0 .2 m g/ kg、芬太尼 2μg/ kg及羟丁酸钠 5 0 mg/ kg。以 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血液动力学。结果 麻醉前三组间的血液动力学状况显著不同 ( P<0 .0 5~ 0 .0 1)。组 1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基本正常。组 2和组 3的 MPAP呈轻度或中至重度增高 ,CI和 SI随 MPAP增高而减低 ,PTRI、PVRI、PORI及 SVRI则随之增高而增加。诱导过程平稳 ,诱导后三组的 HR均略减慢 ,但 CI、SI、PTRI、PVRI、PORI、SVRI、L VSWI及 RVSWI等无显著性改变 ( P>0 .0 5 )。气管插管后三组的 HR均回升 ,但仍略低于麻醉前 ;CI和 SI保持在麻醉前值水平 ;MAP、MPAP、PAWP、PVRI、PTRI、PORI、SVRI、L VWI、RVWI、L VSWI及 RVSWI等变化轻微。结论 安定 -芬太尼 -羟丁酸钠复合用于肺高压心脏瓣膜病人 ,诱导过程平稳 ,保持心脏功能和体、肺循环功能稳定 。
招伟贤梁启波叶小平肖广钧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肺性高血压肺循环静脉内
不同肺动脉高压病人心瓣膜手术期间氧代谢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不同肺动脉高压病人心瓣膜手术期间氧代谢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36例择期行心瓣膜手术病人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 (PAMP)分为两组 ,组ⅠPAMP <4 0kPa ,组ⅡPAMP>4 0kPa ,采用Swan Ganz导管及反向Fick方法 ,麻醉手术期间对氧代谢及血液动力学进行测定。结果 麻醉前组Ⅱ的DO2 、PvO2 和O2 ER与组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PB前组Ⅰ的DO2 ,组Ⅱ的pH值均显著下降 ,组Ⅱ的PaCO2 较麻醉前增高 (P <0 0 5 )。CPB后组ⅡVO2 和PaCO2 较CPB前明显增加 ,pH则显著降低 (P <0 0 1) ,两组的O2 ER呈增高趋势 ,DO2 、VO2 较CPB前显著升高 (P <0 0 5 )。在血流动力学参数中组Ⅱ的PAMP、PVRI和RVWI在麻醉前、后均显著高于组Ⅰ。结论 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麻醉前DO2 明显低 ,O2 ER代偿性增加 ,术中更易发生DO2 不足和增加无氧代谢。体、肺循环阻力越高表明病情越重 。
梁启波徐世元叶小平刘辉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心脏外科手术氧代谢血液动力学
双重爆发刺激检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应用研究
1996年
在80例患者中应用双重爆发刺激(DBS)检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并与四次成串(TOF)中的TR(TOF中第四与第一次颤搐之比)对比。DBS系由JS-型肌松自动监测仪刺激腕部尺神经,检测拇内收肌的肌电反应,其结果以数字与图形自动打印。结果表明,此种DBS方式的残余神经肌肉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DBS目测与触感法;即使TR恢复至1.0,DBS仍存在衰减,较TR更敏感。
徐世元肖广钧叶小平
13例原位肝移植麻醉管理体会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及生化、酸碱改变。方法 终末期肝病患者13例,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用HP M1166A多功能监护仪及Swan-Ganz导管监测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生化、凝血、乳酸及血常规、血小板、血糖等变化。结果 无肝期大多数患者出现显著的酸中毒;血糖多数高于正常。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血游离钙降低,血钠、血钾和血氯的变化不大;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均有体温下降,经采用加温器和加温毯后,术毕可维持满意体温。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在无肝期PAWP较术前显著下降。新肝期PAWP,MPAP,CVP较术前明显升高;MAP下降。术毕PAWP及MPAP继续维持较高水平,MAP较术前偏低。CCO术毕较术前提高,PVR无明显变化。结论 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气、生化、凝血功能,及时处理可于术毕得到基本纠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无肝期和新肝期,此期间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可减轻由于前负荷增加造成对肺脏、肝脏及肾脏的不良影响。
叶小平许平梁启波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
与低钙血症相关的麻醉后苏醒延迟1例
2002年
患者,男,37岁。因上腹隐痛两年,B超诊断胆囊息肉,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全身情况好,胸片及心电图正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钙2.26mmol/L,在正常范围,游离钙未查,余各项检查均正常,ASA Ⅰ级。常规予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术前30min肌注。麻醉诱导:芬太尼0.2mg,哌库溴 铵8mg,异丙酚120mg静注,术中用异氟烷加笑气吸入维持,笑气吸入浓度为60%。术中心率及血压平稳,心电图无异常改变。插管后至手术顺利结束共75min,10min后出现自主呼吸。
许平叶小平徐世元
关键词:低钙血症苏醒延迟血清游离钙麻醉后笑气吸入葡萄糖酸钙
盐酸艾司洛尔预防全麻病人气管内插管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1999年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两种剂量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所医院共183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于全麻诱导前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1mg/kg组(E1组)及2mg/kg组(E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E0组),观察全麻诱导后及插管后1~10分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E0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P<0.05~0.01),E1组病人心率快于E2组(P<0.05~0.01);E0组病人心动过速发生率为63.8%,E1组为34.7%,E2组为22.6%,后两组与E0组比较P<0.01。E1、E2组病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1.0%、11.5%、11.3%;E0组病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2.3%、5.2%,均P<0.01。未出现严重的心血管毒副作用。结论单次静脉注射1~2mg/kg的盐酸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和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
王玲罗爱伦吴新民胡晓孙莉张宏幺玉霞何振洲杭燕南吴民慧蒋豪周全福高天华高崇荣赵雾红谷妙宁叶小平许广均林春水钟亮任永功田玉科王鹏冯维民沈七襄夏建国梁滨沈王玮于永和田昭涛于金贵候跃东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