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分离血小板的质量比较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 郝宝岚吕毅邵树军董晓峰任磊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手工血小板血小板输注
-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血液中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 1998年
-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血液中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吕毅刘彩玉林常青刘雄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某种化学物质(光敏剂)使其产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的光化学疗法,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常用的光敏剂有血卟啉衍生物、补骨脂素等...
- 吕毅刘彩玉林常青刘雄伯
- 关键词:血液癌细胞杀伤作用长波紫外线照射
- 医院血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董晓峰吕毅王艳邵树军
-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
-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预防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安全输血。方法针对输血科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感染认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技术培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了输血科的医院感染,保障了输血工作人员和输血的安全。结论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预防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力保障了输血安全。
- 邵树军吕毅林常青
- 关键词:输血科医院感染
- 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6
- 2008年
- 目的对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质量进行检测,比较2种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手工血小板输注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94袋(2U/袋)手工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计数,了解其质量;对113名患者输注前后的血小板数值进行检测,根据CCI值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平均计数为(2.35±0.54)×1011,合格率为75.65%;手工血小板平均计数为(0.62±0.25)×1011,合格率为85.37%。输注有效率测定,单采血小板组1h CCI(14.65±16.61)、24h CCI(9.59±16.67),手工血小板组1h CCI(16.96±14.65)、24h CCI(10.31±15.64),单采血小板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2%、手工血小板组为63%。临床疗效观察,输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者单采血小板组70%、手工血小板组57%。结论手工血小板Plt和CCI值均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单采血小板,临床手工血小板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 吕毅郝宝岚王艳林常青邵树军周丽莉王书锋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
- Rh血型鉴定中的方法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通过微柱凝胶法和传统试管法在Rh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比较,探索一种适合于临床的准确、规范、方便、可行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RhD阴性住院患者和健康供血者血液标本各30份,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Rh血型D、C、c、E、e5种抗原的鉴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显示,2组结果各自Rh血型抗原表达完全相同。结论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血型5种抗原的鉴定,准确性同传统试管法,两种方法可替代使用。其操作规范,省去了洗涤步骤,能有效避免人为误差。试剂卡弥补了常规仅做RhD的不足,并且有效期相对较长,易于保存方便实用;实验结果易于长期留存;该技术所需标本量较少,尤其适合新生儿及大面积烧伤患者等特殊条件患者使用;试剂卡可以小单位存放,适合临床基层实验室应用。
- 吕毅周丽莉董晓锋
- 关键词:微柱凝胶技术RH血型C/C
- 河南省驻马店市二级医疗机构(供)血库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刚吕毅
- 关键词:血库
- 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测定方法以及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与临床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对55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并通过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对输注效果进行监测。结果:55例样本中用酶联免疫法筛查抗体阳性者22例,用微柱凝胶法筛出抗体阳性者14例;2种方法均未发现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临床输注效果的重要相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微柱凝胶法。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复杂,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因素众多,除了血小板相关抗体外还需综合考虑,以期达到更好效果。
- 郝宝岚吕毅王艳林常青邵树军周丽莉王书锋董晓锋
- 关键词:肿瘤血小板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
- IgG/IgM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9
- 2005年
- 吕毅邵树军王艳林常青
- 关键词:抗-E
- 肿瘤住院患者梅毒检测阳性119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邵树军吕毅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