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相国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易传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理性
  • 2篇视域
  • 2篇周易
  • 2篇自然理性
  • 2篇文理
  • 2篇理气关系
  • 2篇《易传》
  • 2篇帛书
  • 2篇帛书《易传》
  • 1篇道家
  • 1篇道论
  • 1篇元理论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三才之道
  • 1篇太极
  • 1篇唐代
  • 1篇周易正义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吕相国
  • 1篇李美玲

传媒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山东大学研究...
  • 1篇儒学与文明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崔铣对朱熹易学的批评
2016年
崔铣易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承继了程朱易学的义理易学特点,注重对周易义理思想的发挥,而贬低排斥其中的象数思想,认为汉象数易与宋图书易都不是易学之正宗,正宗的易学传统乃是经王弼提倡,至程氏《易传》而完备的义理易学传统。崔铣对于程朱易学思想,并未采取完全信守不变的态度,而是有批评地吸收和承继,如对于朱子易学义理、象数并重的学术风格便进行了有选择的舍取,对朱子的'三圣说'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批评,对程朱易学乃至程朱理学传统中的'理气二分'思想进行了批评和修正,而正是这一修正构成了其对程朱易学的一个主要的贡献。
吕相国
关键词:理气关系
韩非子“道论”思想发微
2008年
韩非子“道论”思想往往被单独列出与道家的“道论”相比较,然而这种比较通常是在道家思想视域内展开的,故这种比较总是不能给出韩非子“道论”的真实内涵指向。在不破坏这种比较的前提下,把它放在法家的思想体系中去,才能澄明韩非子“道论”之真实指向。
吕相国
关键词:韩非子道论道家
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刍论
帛书《易传》六篇,分别为《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一致性,且六篇所富含的理性精神元素体现了它所产生的时代的精神面貌。   首先我们在有鉴于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
吕相国
关键词:帛书《易传》自然理性人文理性三才之道
易学视域下之朱熹“理”“气”关系探微被引量:1
2015年
朱熹"理""气"关系贯穿其思想之始终,"是整个朱子哲学的生发之源",而其对"理""气"关系问题的回答亦主要来源于《周易》。就"理""气"关系在朱熹易学中的地位而言,他是以"理""气"关系为框架来融摄"象数"和"义理"两派,从而能终成其"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他主要沿着如下逻辑脉络进行论述:首先,在朱熹看来"易即道",且"易即理",从而实现易学与"理""气"思想的沟通;其次,朱熹基于《周易》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比较稳当的"理""气"划分方式,即"形上形下"的划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划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划分;再次,他认为"阴阳"二气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形式,"流行底"和"对待底";最后,基于此,他得出"易只是个阴阳"的命题结论。
吕相国李美玲
关键词:太极
孔颖达《周易正义》哲学思想探微
孔颖达《周易正义》继承了王弼易学的“义理”传统,主张“义”相较于“言”与“象”具有先在性,但是他又不满意王弼易学中的玄学本质特性,主张“以仲尼为宗”的儒家价值传统,重新揭示了两汉经学内部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理念”,并以此为...
吕相国
关键词:《周易正义》孔颖达
文献传递
姚配中“元”视域下“象数”与“义理”的统一被引量:2
2015年
姚配中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在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的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的"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的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沟通象数、义理的宏大学术视域。
吕相国
关键词:元理论
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内在架构蠡测被引量:2
2013年
帛书《易传》由六篇文章组成,六篇乃是在思想上具有同构性的作品系列。六篇帛书《易传》讨论的主题大致有三个:宇宙论意义上的"天道观"、与生命德性息息相关的"德义论"以及建立于二者基础上的政治哲学;"天道观"与"德义论"互相牵合,一体无二,一起构成了"易道"的核心内涵。概括言之,帛书《易传》六篇文字不仅在整体思想架构上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彼此之间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的统一;具体言之,便是"人文统摄自然,自然支撑人文",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一体,共同架构了帛书《易传》的理论体系。
吕相国
关键词:帛书《易传》自然理性人文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