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平
- 作品数:87 被引量:8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经济转轨、规制分权化与电力行业改革——基于中国经验的经济学分析
- 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规制合谋的研究分为芝加哥学派和图卢兹学派,研究结果均表明, 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合谋行为降低了规制效率,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当前规制分权化背景下的地方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的合谋...
- 干春晖吴一平
- 关键词:经济转轨电力行业
- 文献传递
- 集体主义、乡镇企业与农村工业化被引量:8
- 2005年
- 乡镇企业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1984~1994年乡镇企业以年均37.9%的速度增长,但1996年以后经济效益出现下滑.文章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形成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乡镇企业兴起的真正原因;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导致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改制并不适用于所有乡镇企业,中央政府强制推行该政策并未提高企业效益,相反导致了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衰落.
- 吴一平
- 关键词:乡镇企业经济企业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主义
- 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
-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转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只看到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在制度供给失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它对长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会产生诸如腐...
- 吴一平
- 关键词:财政分权腐败经济发展
- 文献传递
- 经济转轨、制度缺失与银行内部腐败被引量:5
- 2007年
-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契约设计不合理导致银行业出现大量腐败问题,而银行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对银行内部腐败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博弈理论框架下对银行内部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 吴一平
- 关键词:经济转轨腐败
- 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被引量:148
- 2008年
-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转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只看到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在制度供给失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它对长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会产生诸如腐败等问题。文章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与腐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恶化了腐败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 吴一平
- 关键词:财政分权腐败经济发展
- 契约设计与组织效率——来自于中国银行业的理论与证据
-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法律等相关制度尚不完善,银行腐败问题日益增多,而造成腐败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励契约设计不合理。文章在多重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银行激励机制,并且用经验证据对激励效果进行了检验...
- 吴一平
- 关键词:契约设计控制权收益
- 文献传递
- 治理环境好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吗?
- 运用1992-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市场规模等变量的情况下检验了治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政府干预程度等四组指标检验了治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其中只有公共产品产出一项指标对外商直接投资...
- 吴一平
-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环境治理政府管理
-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刑事犯罪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0年
- 本文利用198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估计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跨省人口迁徙、福利支出、失业率等因素并作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以后,以基尼系数度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上升1个百分点,刑事犯罪率将至少上升0.185个百分点,并且收入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会导致政府增加福利支出以降低刑事犯罪率;城市化会导致刑事犯罪率上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加福利支出都会对遏制犯罪发挥重要影响。
- 吴一平芮萌
-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平等刑事犯罪动态面板数据
- 经济责任审计与民营企业家时间配置——来自中国微观企业调查的证据
- 2023年
- 本文利用2002—2010年城市审计信息和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民营企业家时间配置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责任审计增加了民营企业家用于外出参与市场活动的时间,其作用渠道在于经济责任审计改善了政商关系。更重要的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正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没有政治网络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中。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家努力经营企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 吴一平陈家和王伟
-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民营企业家政商关系
- 私有化、腐败与国有企业重构被引量:1
- 2005年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上采取的是广义私有化战略,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其改革方针已经由广义私有化战略向狭义私有化战略转变,并且是一种政府官员主导下的强制性私有化战略。但中国当前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如果贸然实施这一改革战略,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引发由于官员与企业经理合谋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文章首先对私有化理论进行回顾,然后在对私有化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官员与企业经理合谋而产生的腐败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 吴一平
- 关键词:私有化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