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丽萍

作品数:57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正畸
  • 14篇支抗
  • 12篇牙周
  • 8篇有限元
  • 8篇种植体
  • 7篇细胞
  • 6篇氧化氮
  • 6篇一氧化氮
  • 6篇一氧化氮合酶
  • 6篇诱导型
  • 6篇正畸治疗
  • 6篇矫治
  • 6篇合酶
  • 5篇牙周膜
  • 5篇牙周组织
  • 5篇应力
  • 5篇釉质
  • 5篇三维有限元
  • 5篇上颌
  • 5篇脱矿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6篇同济大学
  • 10篇白求恩医科大...
  • 9篇吉林大学口腔...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吉林工业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长崎大学
  • 1篇杭州市肿瘤医...
  • 1篇苏州口腔医院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57篇吴丽萍
  • 15篇梁傥
  • 5篇米君国
  • 5篇刘磊
  • 4篇贺永春
  • 4篇陈凤山
  • 4篇孙嵘
  • 4篇时函
  • 4篇李洪
  • 3篇范春香
  • 3篇刘磊
  • 3篇刘磊
  • 3篇卢军
  • 3篇周杰
  • 3篇李珺
  • 2篇吴宏
  • 2篇胡敏
  • 2篇汪玲丽
  • 2篇许顼杰
  • 2篇房莉

传媒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口腔医学
  • 4篇口腔医学纵横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吉林工业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试验技术与试...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畸力值与牙齿移动方式的生物力学被引量:4
1995年
利用有限元法结合CAD技术,对多种正畸力作用下诱导出牙周围组织的初始应力和位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正畸矫治过程中应如何施加一个合适的矫治力,以使牙体产生较快的整体移动的数值范围。
李洪刘磊李润吴丽萍梁傥
关键词:正畸力有限元生物力学矫治力错HE畸形
安氏Ⅱ类1分类错口周肌肌电活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前口周肌(上口轮匝肌、下口轮匝肌、颏肌)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表面肌电仪对矫治前口周肌在下颌息止位、唇闭合、咬合、吞咽等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肌电活动变化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与个别正常对照组进行肌电幅值的定量分析比较,并与相关颅面、牙头影测量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下颌息止位与咬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与个别正常对照组相比,口周肌肌电活动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唇闭合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组上口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活动幅值明显高于个别正常对照组;吞咽时,安氏Ⅱ类1分类错组口周肌肌电活动幅值均高于个别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不调以及上下切牙的唇向倾斜和前突,与功能活动中口周肌肌电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影响唇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贺永春吴丽萍徐嘉莉
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矫治力分析被引量:14
1995年
利用有限元法结合(Computeraideddesign,CAD)技术,建立了上颌右侧尖牙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正畸治疗过程中施加不同的矫治力,对牙齿和牙周组织所产生的初始应力及牙齿移动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施加力偶M和力P为最佳,且当M/P=10~13mm时,既可使牙体产生较快的整体移动,又不致使牙周组织产生病理性损伤。本结果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吴丽萍李洪刘磊梁傥
关键词:矫治力口腔正畸学尖牙
上颌骨种植支抗的研究进展
2003年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是控制牙齿移动矫治力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牙错(牙合)矫治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有许多成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因为缺牙而缺乏足够的天然牙作为支抗作用,因此采用骨内种植体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抗以解决此难题.选择种植体作为支抗,希望矫治牙能按设计要求的方向和距离移动,而支抗种植体并不发生移动.所以,支抗种植体在承受正畸力后能否保持稳定、不移位或少移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房莉吴丽萍
关键词:上颌骨种植体正畸支抗
腭部种植体在滑动法关闭间隙时加强后牙支抗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利用含腭部种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腭部种植体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图像处理及CAD技术,建立含腭部种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在受力状态下,支抗种植体...
吴丽萍李珺卢军
文献传递
联合支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尝试被引量:1
1998年
联合支抗技术(CAT)是对Begg细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的综合运用。由于其在托槽、颊面管设计上完整保留了两大技术的原有特点,从而使二者优点均得以充分发挥。在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CAT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错(牙合)类型的矫治。1996年,笔者应用CAT对一例前牙段中度拥挤伴双颌轻度前突患者采用非减数治疗。
汪玲丽吴丽萍梁傥
关键词:错HE矫治
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初始应力分析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利用有限元法,结合CAD技术,建立了牙齿、牙周膜、牙槽骨的组合模型,分析了在三种加载方式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得出了正畸矫治以施加一个力与力倡的方式,可以使牙体产生较快的整体移动的结论。
吴丽萍梁傥李洪刘磊吴宏
关键词:正畸有限元应力
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最佳施力方法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以12~15岁国人儿童牙齿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光弹性实验方法,对牙齿及牙周组织受力后的应力变化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确保牙周组织受到较均匀的机械刺激的前提下,使牙齿达到整体移动的最佳施力方法,并通过了临床实际应用,证实此方法疗效确实明显.
吴丽萍梁傥李洪关丽媛刘磊吕世昌刘尔铎
关键词:矫治力有限元错HE畸形生物力学
牙槽骨高度对阻力中心和旋转中心位置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牙槽骨高度对阻力中心 (centerofresistance ,CRe)和旋转中心 (centerofrotation ,CRo)位置的影响。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共建 4个模型 ,牙槽骨高度分别依次降低 2mm ,通过SAP91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CRe和CRo的位置。结果 CRe呈非线性移向根尖 ,约为牙槽骨高度的 6 2 %~ 6 5 %处 ;CRo呈线性移向根尖。结论 CRe和CRo位置随牙槽骨高度而改变 ,在进行正畸治疗时 。
陈凤山吴丽萍梁傥
关键词:牙槽骨牙齿移动口腔正畸学
拔牙矫治对骨性Ⅰ类错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骨性Ⅰ类错畸形,对牙、颌、面部结构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矫治的错患者各25例,对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以SPSS16.0软件包对2组病例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和非配对t检验,对比2组病例治疗前、后,牙、颌及面部结构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变化。结果: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后FH-MP、Yaxis、S-Go、S-Go/N-Me和ANS-Me/N-Me均无显著变化;N-Me治疗后2组均增高,拔牙组(3.4±0.55)与非拔牙组(1.72±1.22)变化量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2组下磨牙(L6-MP)治疗后伸长,拔牙组(1.30±0.84)与非拔牙组(0.43±0.45)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磨牙及上前牙均伸长,但伸长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拔牙及非拔牙矫治后面部垂直高度均增加,且拔牙组高于非拔牙组,但正畸矫治不会引起下颌平面角的改变。
范春香孙嵘吴丽萍
关键词:下颌平面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