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珠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4篇干预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单核细胞增多
  • 3篇单核细胞增多...
  • 3篇新生儿
  • 3篇增多症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增多
  • 3篇核细胞
  • 3篇传染
  • 3篇传染性
  • 3篇传染性单核细...
  • 2篇胆红素
  • 2篇亚群
  • 2篇药师
  • 2篇药学
  • 2篇匹多莫德
  • 2篇评分

机构

  • 13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吴珠明
  • 6篇王卫凯
  • 6篇徐瑞峰
  • 3篇朱生东
  • 3篇石永生
  • 2篇杨红平
  • 2篇宋亚玲
  • 2篇蔺茹
  • 2篇徐晓红
  • 2篇柳肃芬
  • 2篇魏林
  • 1篇袁海玲
  • 1篇马雪文
  • 1篇张福琴
  • 1篇王永军
  • 1篇代伟
  • 1篇刘东海
  • 1篇李兰兰
  • 1篇杨天才
  • 1篇晋梅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方法将92例IM患儿分成2个月~3岁,~6岁,~15岁3个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岁以下IM患儿占71%,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扁桃体有白色分泌物者以3岁以上儿童居多;眼睑水肿和皮疹在年幼儿多见。外周血白细胞年幼儿升高明显,异型淋巴细胞年幼儿偏低,血清ALT、AST在年长儿偏高,血清LDH在各年龄组均呈高值。年长儿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结果阳性率高。结论应重视IM某些临床特点,以提高确诊率。
朱生东刘东海石永生吴珠明徐晓红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白细胞症状
PICU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选择本院PICU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85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分为3组,非危重组(80<评分值<100)、危重组(70<评分值<80)和极危重组(0<评分值<70分),入PICU后抽取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析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极危重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危重组患者(t=5.23,P<0.01)、非危重组患者(t=2.18,P<0.01);而极危重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t=3.46,P<0.01)、非危重组患者(t=9.58,P<0.01);极危重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X2=16.45,P<0.01)、非危重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3.35.P<0.05),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63,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t=4.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显著相关。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小板计数相应下降,D-二聚体水平相应增高;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血小板计数则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王卫凯蔺茹尤银刚徐瑞峰吴珠明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小板D-二聚体小儿危重病例评分预后
1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分析重症支气管肺炎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重点。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在患儿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使患儿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加入医疗团队,参与药物治疗过程,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儿治疗费用。
李兰兰吴珠明谭建伟代伟晋梅张福琴
关键词:临床药师重症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药学监护
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与干预
王卫凯魏林徐瑞峰吴珠明
母亲既往生育史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母亲既往生育史对低出生体质量(LBW)儿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375例LBW儿为研究对象,纳入LBW儿组(n=375)。选择同期于本院产科娩出的5 157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为对照组(n=5 1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母亲既往生育史对LBW儿发生的影响。结果 1既往有怀孕史(孕次≥1时OR=1.46,95%CI:1.18~1.81;孕次≥2时OR=1.80,95%CI:1.40~2.32)、生产史(产次=1时OR=1.65,95%CI:1.29~2.11;产次≥2时OR=2.68,95%CI:1.71~4.20)、多次(≥2次)自然流产史(OR=2.70,95%CI:1.67~4.35)、既往分娩早产儿(OR=6.32,95%CI:2.86~13.97)、分娩LBW儿史(OR=4.62,95%CI:1.48~14.40)及不良孕产史(OR=3.26,95%CI:2.07~5.14)均是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既往多次自然流产史(aOR=1.08;95%CI:0.49~2.39)、分娩早产儿史(aOR=1.00,95%CI:0.31~3.19)与不良孕产史(aOR=1.51,95%CI:0.64~3.55)是LBW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孕次、产次、自然流产史、分娩早产儿史及不良孕产史均是早产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34~2.20;OR=1.99,95%CI:1.54~2.58;OR=1.80,95%CI:1.30~2.50;OR=8.32,95%CI:3.75~18.43;OR=3.57,95%CI:2.18~5.85)。既往分娩LBW儿是足月LBW儿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93,95%CI:1.72~36.46)。结论 LBW儿的发生与母亲的孕次、产次、多次自然流产史、既往分娩LBW儿等生育史有密切关系,而与既往分娩早产儿史、不良孕产史等相关性较小。对上述妇女再次怀孕时,应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服务,以有效减少LBW的发生。
王卫凯杨兰蔺茹吴珠明
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儿生育史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
浅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与干预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寻求干预措施。方法对甘肃省2014年、2015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的年龄构成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9.11‰降至2015年的8.21‰,下降了9.88%;201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意外伤害、肺炎及其他先天异常,201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2014年相比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顺位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作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的先天性心脏病已然跃居第二位,且其他先天异常造成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结论应调整工作策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疾病诊治、产科质量监管和意外伤害的防范,推动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与早期干预,进一步降低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王卫凯魏林徐瑞峰吴珠明
关键词:干预措施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脑病组)与非胆红素脑病组(非脑病组),比较两组患儿病因、临床特征、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以及治疗转归。结果脑病组黄疸病因以溶血性因素占首位(48.5%),其次是感染因素(24.2%);非脑病组黄疸病因主要为溶血(69.7%)。脑病组总胆红素、B/A比值、入院日龄和黄疸持续时间均大于非脑病组[(555.2±113.9)μmol/L比(431.3±62.3)μmol/L,(0.87±0.17)比(0.67±0.11),(129.5±60.7)h比(53.0±22.6)h,(81.6±39.6)h比(34.2±15.8)h,P均<0.001]。胆红素脑病警告期与痉挛期患儿入院日龄、血清胆红素及B/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的胆红素脑病患儿预后不良。结论溶血与感染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原因,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和干预延迟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
徐瑞峰吴珠明高红霞易彬
关键词:胆红素脑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I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IM对照组急性期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IM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疗程2周.另选择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M患儿各种T细胞比例均有明显变化(P<0.05).IM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IM干预组患儿治疗后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 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M干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IM对照组消失快(P<0.05);IM干预组平均住院日为(9.2±4.3)d,较IM对用组(13.8±5.1)d明显缩短(t=-4.24,P<0.05).结论 IM患儿在急性期治疗中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能缩短IM的病程,能促进T细胞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
朱生东吴珠明杨红平柳肃芬石永生宋亚玲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淋巴细胞亚群匹多莫德
匹多莫德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细胞亚群变化的干预研究
朱生东杨红平吴珠明曹蕾柳肃芬王永军石永生徐晓红杜世华宋亚玲
该研究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I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IM对照组急性期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常规治疗;IM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
关键词: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多症匹多莫德干预治疗
不典型川崎病并麦粒肿误诊为斯琼综合征1例报告
2016年
2015年我院收治了1例不典型川崎病并麦粒肿的患儿,早期诊断为斯琼综合征,给予免疫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后复查心脏彩超确诊为川崎病,调整治疗方案后治愈出院。不典型川崎病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与斯琼综合征不易鉴别,需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鉴别,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可能。
张成祖王卫凯徐瑞峰吴珠明
关键词:川崎病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