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耐药
  • 5篇基因
  • 3篇耐药性
  • 3篇口腔
  • 3篇假丝酵母
  • 3篇假丝酵母菌
  • 2篇药敏
  • 2篇药敏检测
  • 2篇原虫
  • 2篇真菌
  • 2篇疟原虫
  • 2篇哌喹
  • 2篇酵母
  • 2篇康唑
  • 2篇口腔真菌
  • 2篇氟康唑
  • 2篇氟康唑耐药
  • 2篇伯氏疟原虫
  • 1篇蛋白
  • 1篇烟曲霉菌

机构

  • 12篇海南医学院
  • 3篇云南大学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12篇吴金燕
  • 10篇易国辉
  • 10篇郭虹
  • 8篇周利民
  • 5篇薛伟玲
  • 5篇黄宪希
  • 3篇张蕾蕾
  • 3篇王华民
  • 3篇潘在用
  • 3篇何小稳
  • 1篇吴至成
  • 1篇薛丽
  • 1篇杨丹
  • 1篇米飞
  • 1篇董建勇
  • 1篇张鹏程
  • 1篇刘飞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伯氏疟原虫哌喹抗性系的建立及其抗性表型特征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化、计数原虫率,记录分析小鼠接种后存活时间及肝、脾及体重变化等特征。结果:磷酸哌喹(PQ)起始剂量7 mg/kg,传14代,历时8个月,PQ浓度达35 mg/kg时,抗性指数大于敏感株>186倍;P.b.PQR光镜下形态变化显著,原虫率上升缓慢、致病力下降,感染鼠存活时间延长、贫血程度较轻,肝脾肿大显著等。去除药物压力传代6次后,RI仍>100,抗性表型无明显改变。结论:建立了P.b.ANKA株PQR系,该系抗性相对稳定,抗性表型特征明显。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PQ抗性分子机制及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郭虹周利民潘在用黄宪希薛伟玲吴金燕易国辉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哌喹
医院内外科临床患者口腔真菌的携带特征及其药敏检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医院内外科临床住院患者口腔真菌的携带状况、种类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预防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棉拭子法采集2016年1月文昌市人民医院114例内外科住院患者口腔黏膜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科玛嘉显色及ITS鉴定,分析不同病科、年龄段患者真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体外5种抗真菌药敏片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药敏测定。结果 114例住院患者口腔中共有81(71.05%)例口腔携带真菌,其中5例携带2种以上菌株,颅脑、颈部外科和肿瘤外科的分离率分别为94.10%和90.0%,明显高于消化内科(54.5%)、神经内科(68.4%)及骨外科(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到8种酵母菌共87株,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38株,白假丝酵母菌3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海洋酵母菌5株,其他酵母菌6株。体外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除两性霉素B外,其他抗真菌药均存在耐药性:氟康唑耐药率为35.8%、伊曲康唑为30.86%、酮康唑为14.81%、氟胞嘧啶为8.64%。结论该医院临床内外科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分离率高,且菌群以光滑假丝酵母和白假丝酵母为主,对唑类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率。
吴金燕吴金燕何小稳王丽丽张海英张云霞周利民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腔真菌假丝酵母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某校园环境中烟曲霉菌的分离及CSP分型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采集某校园环境标本,分离、鉴定出烟曲霉菌并对其进行分型研究,了解该校园环境中烟曲霉菌基因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釆集该校内土壤、腐叶来源样本进行培养,10%KOH染色及乳酸棉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以鉴定烟曲霉菌,利用烟曲霉细胞表面蛋白(CSP)对其进行分型。结果从土壤、腐叶各20份共40份样本中共分离到43株真菌,其中土壤样本中分离到19株,腐叶样本中分离到24株;经β-tubulin基因PCR扩增鉴定,22株为烟曲霉菌,包括土壤来源的8株和腐叶来源的14株;所获的烟曲霉菌经CSP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分为2个基因型:t01型和t25型,其中t25型为新增CSP基因型。结论烟曲霉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其烟曲霉菌种类存在差异,该研究中所发现的烟曲霉菌CSP基因型t25为新增型。
吴金燕张鹏程易国辉何小稳郭虹
关键词:烟曲霉菌Β-微管蛋白基因型
5种驱蚊止痒产品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分析5种驱蚊止痒产品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并分析比较其中成分及使用。方法采用RTX-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EI离子源,对5种驱蚊止痒产品:清爽花露水、驱蚊花露水、风油精1、风油精2、百草油进行GC-MS分析,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清爽花露水和驱蚊花露水中分别鉴定出10、2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乙醇,驱蚊花露水中避蚊胺含量达38.022%,其余多为定香剂、香料等;2种风油精中分别鉴定出31、3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较高,其他挥发性成分含量较低;百草油中挥发性成分多(62种)且含量较均匀,有α-蒎烯、柠檬烯、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等。结论该方法不需要任何溶剂、任何预处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驱蚊止痒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指导人们合理使用。
何小稳易国辉周利民吴金燕郭虹
关键词:GC-MS挥发性薄荷脑水杨酸甲酯
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明显变化,范围在10 kb到100多kb之间。这种变化引起了真菌学家、遗传学家及进化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该研究综述了影响真菌物种内及物种间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的一些因素,包括内含子、线粒体质粒和其他可移动遗传因子。了解和认识真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变化,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真菌乃至其他真核生物的进化。
杨丹米飞董建勇张云润吴金燕
关键词:线粒体内含子
7种假丝酵母菌耐药相关基因GeXP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7种假丝酵母菌耐药相关基因RNA表达水平的方法。方法:设计7种(MDR1、FlU1、CDR1、CDR2、ADH1、ERG3、ERG11)已知与白假丝酵母耐药相关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假丝酵母ITS基因参照引物,优化多重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用热带假丝酵母标准株来验证多重反应体系的特异性,通过比较标准株和临床敏感株,剂量依赖株及耐药株各基因表达峰图,分析不同菌株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可同时扩增出假丝酵母耐药相关的7种基因特异片段,耐药株和剂量依赖株的ERG11、CDR2、CDR1、MDR1和ERG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敏感株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建立了多重基因表达检测体系,GeXP多重基因表达检测方法具有高通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快速等优点。
吴金燕易国辉周利民黄宪希薛丽薛伟玲郭虹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耐药基因
ITS结合RPS0两步PCR快速鉴定临床5种假丝酵母菌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定常见假丝酵母菌种类的基因检测技术。方法:提取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第一步PCR用通用引物扩增ITS基因;第二步三重PCR用种特异性引物扩增RPS0基因;分别对已知及未知样本检测、验证。结果:ITS基因扩增,光滑假丝酵母菌(Cg)和克柔假丝酵母菌(Ck)分别得到与预期结果吻合的881bp和419bp的PCR产物;白假丝酵母菌(Ca)、热带假丝酵母菌(Ct)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的ITS扩增片段均略大于500bp;RPS0三重PCR对Ca、Ct和Cp DNA扩增,分别得到约310bp、147bp及110bp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30株已知假丝酵母菌两步PCR检测结果,种类符合率为100%;43株未知样本两步PCR鉴定结果,经RPS0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符合率亦为100%。结论:建立了ITS通用基因结合RPS0种特异基因鉴定5种常见假丝酵母菌种类的两步PCR技术,该技术简单、快速、准确及廉价;对双重感染患者更有鉴别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
吴金燕张蕾蕾易国辉刘飞周利民王华民郭虹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PCR鉴定
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哌喹系小鼠模型免疫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抗哌喹(PQR)系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方法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16只,B组32只(其中16只用于观察存活天数)。A组和B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敏感系(PbPQS)和抗性系(PbPQR)红内期原虫1×10^7个(200μl血),C组(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于感染后4、8、12和16d各取4只小鼠,取尾血制薄血膜镜检,计算红细胞原虫感染率(简称原虫率)。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用Griess法和ELISA分别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另取10只昆明小鼠,每鼠腹腔接种PbPQR系原虫约1×10^7个,待原虫率上升后下降,典型的原虫转变为蓝染细胞时,腹腔感染PbPQS系原虫(1×10^6个)进行攻击感染,观察小鼠原虫率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A组小鼠平均存活(9.0+3.0)d,感染后6~12d原虫率均〉50%,出现严重贫血。感染后16d,B组小鼠全部存活,原虫率为(26.66±2.54)%。A、B两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后增殖显著,感染后12d,分别为0.65±0.08和0.86±0.20(P〈0.01)。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A、B和C组分别为(48.80±3.49)、(54.80±2.17)和(7.80±0.71)μmol/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达到最高,为(752.20±39.49)pg/ml,B组于感染后8d升至峰值[(855.80±33.65)pg/ml],感染后12d降至(620.20±27.11)pg/ml;感染后8d和12d,A组和B组IFN.吖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PbPQS系攻击感染PbPQR�
黄宪希周利民易国辉吴金燕潘在用薛伟玲郭虹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免疫
临床患者口腔真菌的携带特征及其药敏检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非真菌病患者口腔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检测,了解不同患者的真菌携带状况、种群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等,为临床防治真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2例住院患者常规棉拭子口腔取材、真菌分离培养、科玛嘉显色法鉴定,分析不同疾病、年龄段患者假丝酵母菌的检出情况,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纸片法药敏测定。结果:92例样本经真菌培养,分离出53例(57.61%)假丝酵母菌;受检患者多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感染;60岁以上患者分离率(65.15%)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38.46%)(P<0.05);显色法鉴定白假丝酵母菌28例,热带假丝酵母菌8例,其它假丝酵母菌17例;所分离的真菌对5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酮康唑的耐药性最高。结论:临床患者口腔黏膜真菌携带具有分离率高、年龄及病种相对集中的特征;菌群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分离株耐药性较普遍。
易国辉吴金燕潘在用张蕾蕾王华民薛伟玲郭虹
关键词:口腔真菌携带率耐药性
多重耐药靶基因检测致病酵母菌耐药性的研究
郭虹张蕾蕾吴金燕易国辉周利民黄宪希薛伟玲王华民
该项目通过对海南不同医院内患者致病酵母菌的采集、分离鉴定及药敏明测定,掌握其感染率、耐药程度的第一手资料;采集医院临床患者口腔粘膜标本445份,分离到不同种类的假丝酵母菌295株,分离率为66.29%,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关键词:
关键词:口腔粘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