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3篇诊治
  • 3篇切除术
  • 3篇创伤
  • 2篇胆结石
  • 2篇心脏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诊治分析
  • 2篇手术
  • 2篇群体性
  • 2篇群体性突发事...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科
  • 2篇细胞
  • 2篇结石
  • 2篇坏死因子
  • 2篇急救

机构

  • 14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周勇
  • 3篇张建华
  • 2篇汪毅
  • 2篇周亚东
  • 2篇卢卫忠
  • 2篇周琪
  • 2篇朱庆和
  • 2篇陈抗侵
  • 1篇王吉明
  • 1篇刘小冬
  • 1篇陈先锋
  • 1篇鲁宗臣
  • 1篇刘刚
  • 1篇许仲平
  • 1篇赵麟丰
  • 1篇隆洪木
  • 1篇王子明
  • 1篇贺小兵
  • 1篇赵仁贵
  • 1篇熊祖明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1、2、3、7、14天(ISS≥10)血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创伤后血中NO、TNF-α和IL-4水平早期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于伤后第三天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于伤后2周仍显著高于正常。多发性创伤NO、TNF-α及IL-4水平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
汪毅周勇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
严重创伤患者一氧化氮、TNF-α和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后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 34例严重创伤患者第 1 2小时 ,1、2、3、7、1 4d(ISS≥ 1 6 )血中NO、TNF α、及IL 6水平变化 ,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后血中NO、TNF α和IL 6水平早期即有升高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于伤后第 3天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降低 ,于伤后 2周仍显著高于正常。严重创伤后NO、TNF α及IL 6水平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周勇周琪卢卫忠朱庆和
关键词:严重创伤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现状及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针对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涪陵地区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创伤为多,129起,占82.17%,其次为急性中毒,28起,占17.83%;发生最多的地区为山野和乡镇,101起,占64.33%,其次为城区,32起,占21.02%。结论应增加投入改善城乡急救医疗软硬件条件,改善交通状况,建立组织指挥系统,多部门联动应急,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将危害减低到最小。
张建华陈抗侵汪毅周勇鲁宗臣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
32例开放性骨盆骨折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救治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2 0 0 3年收治的32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病例资料,总结其伤情及诊治特点。结果 治愈2 0例,死亡12例。结论 开放性骨盆骨折为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死亡率高达37.5 % ,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合并伤和并发症。合并伤发生率高,尤其应重视颅脑、胸腹脏器等损伤;主要并发症是大出血、感染和泌尿生殖系损伤,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紧急复位和固定可有效控制大出血,出血和感染所继发的病理改变,如MSOF、脓毒血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朱庆和王子明卢卫忠刘小冬贺小兵张建华周勇
关键词:骨盆骨折合并伤并发症
闭合性胸部创伤致膈肌破裂41例诊治分析
2004年
周勇周琪
关键词:闭合性胸部创伤膈肌破裂并发症心脏病膈疝
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端对称设有机架,两个所述机架的相邻一侧对称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上均螺纹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
周勇胡小巧周学刚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致胆道损伤(BDI)的原因及预防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肝胆外科接受LC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共计5106例,其中因LC致胆道损伤的患者19例。结果接受LC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9例发生了BDI,发生率为0.37%(19/5106)。研究发现,LC致BDI主要分为电凝损伤(57.89%)、断离伤(26.32%)、夹闭伤(15.79%),胆囊管变异(10.53%)、胆总管粘连(15.79%)、胆囊管结石(26.32%)、LC操作损伤(47.37%)是其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炎性质(OR=0.312,95%CI 0.168~1.580)、胆囊三角解剖结构(OR=0.290,95%CI 0.136~0.621)、胆囊壁厚度(OR=0.344,95%CI 0.283~0.419)、胆囊萎缩(OR=0.363,95%CI 0.246~0.535)、术者资质(OR=0.333,95%CI 0.165~0.672)等因素是因LC致BD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胆囊三角解剖结构异常改变、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萎缩及术者缺乏经验是行LC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发生BDI的危险因素。行LC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时,建议将胆囊全部切除,及时处理粘连、炎症等,避免损伤胆管。
周勇胡小巧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炎胆道损伤
门静脉压监测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腹水治疗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门静脉压力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腹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报告及术中测得门静脉压值将患者分为肝癌无门静脉高压组(A组)及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组(B组),监测并比较A、B两组肝癌切除前、后门静脉压的差别。收集A、B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参数[肝功、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每天腹水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肝癌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平均每天腹水引流量、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PT、腹水引流量均优于B组。术后第7天A、B两组ALB、腹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压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腹水的治疗有影响。
周亚东陈先锋余挺周勇王仁龙杨书恒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
肿瘤科用微波治疗仪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肿瘤科用微波治疗仪。;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对肿瘤患者微波治疗。;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胡小巧周勇周学刚
重庆市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和应急反应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寻找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某些规律,就如何提高对群体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能力进行探讨。方法对2003~2005年期间涪陵急救分中心急救部的157次群体性突发事件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呼救方式主要是120,群体性突发事件类型前3位构成比依次为交通事故73.89%、急性中毒22.26%和暴力事件5.10%;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5~40岁的年龄段;事件主要发生在12:00~20:00之间;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3项指标均有延长趋势。83.58%的反应间期超过10min,一半以上的患者在10min内得到现场诊治和转运。结论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能力,应向市民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急救分中心远程急救能力,同时要加强乡镇一级急诊科建设,合理安排伤员的现场诊治和转运时间。
陈抗侵张建华周勇赵麟丰
关键词:群体性流行病学突发事件应急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