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异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针刺、艾灸对AA模型大鼠痛阈及“足三里”穴位局部组织液中钾离子的不同影响
- 目的:研究针灸对AA模型大鼠痛阈以及“足三里”穴位局部组织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期从穴位局部相关物质变化这个角度出发,探索针刺与艾灸对痛阈与穴位局部组织液中钾离子浓度的不同影响,同时也为后期研究针灸穴位局部机制提供新的...
- 周新异
- 关键词:痛阈组织液钾离子
- 文献传递
- 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生理病理两种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的不同影响,为探索艾灸对穴位局部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灸组、模型组、模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模灸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模型),其中空白组、模型组不予艾灸干预,空灸组、模灸组艾灸"足三里"30min。各组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收集组织液,所得样品均用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即时分析,观察"足三里"局部钾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①生理状态下(空白组、空灸组),空白组在150min内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空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21±0.31)mmol/L,灸后缓慢升高,60min时达到高峰(2.38±0.42)mmol/L(P<0.05),之后下降,至灸后150min时,钾离子浓度略高于灸前,也略高于空白组,在60min时空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状态下(模型组、模灸组),模型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在150min内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09±0.12)mmol/L,灸后即有明显升高(1.96±0.18)mmol/L(P<0.05),灸后60min、90mim时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87±0.29)mmol/L、(1.59±0.16)mmol/L(均P<0.05);艾灸后的各个时间点模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艾灸能升高大鼠穴位局部钾离子浓度,但作用时间较短;在病理状态下艾灸大鼠"足三里"穴,局部钾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 周新异刘娟吴巧凤田晓宁范亚朋刘奇杜萍唐勇尹海燕余曙光
- 关键词:艾灸足三里
- 针刺信号神经传导的探讨被引量:4
- 2014年
- 《灵枢》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要得到“气至”的疗效。《灵枢》亦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针刺疗效遵循经络的循经感传。相关学者已经对“循经感传”做了大量的研究;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电化学的过程,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的变化,在神经纤维上依次发生相应的电化学变化。针刺作为一种外源性神经刺激,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各种针刺信号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就相关针刺信号神经传导的探讨做出归纳与总结。
- 田晓宁吴巧凤周新异刘娟余曙光
- 关键词:神经传导通路气至而有效《灵枢》循经感传针刺疗效神经冲动
- 关于艾灸穴位局部镇痛的综述
- 临床艾灸的镇痛效果已经被很多人所证实,包括艾灸对肾纹痛,痛经,带状疤疹,疼痛性膝盖关节炎及肩周炎等的镇痛作用,但是关于艾灸镇痛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局限与炎性物质及致痛物质的研究,研究缺少连贯性和深入性。
- 周新异范亚朋张承顺余曙光尹海燕唐勇
- 关键词:艾灸穴位疗法镇痛效果生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艾灸刺激穴位局部感受的生物学基础被引量:28
- 2013年
- 穴位既是艾灸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也是艾灸作用的始动环节。从穴位局部的源头去探寻艾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重点从穴位局部温度、血流、分子事件、免疫、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嘌呤信号等环节,初步诠释艾灸穴位局部感受的生物学基础。
- 余曙光唐勇尹海燕吴巧凤罗玲张承舜王家平赵利鲁娟左甲范亚朋周新异
- 关键词:艾灸穴位
- 艾灸信号通路与ATP、P2X受体的关系
- 艾灸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特色之一,自古以来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包括各种痛证。随着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也对艾灸镇痛效应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从细胞外的信号传递通路,分析在艾灸镇痛效应...
- 范亚朋张承舜刘雪梅周新异田晓宁
- 关键词:艾灸镇痛效应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