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琼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5篇口腔
  • 4篇唾液
  • 4篇儿童口腔
  • 3篇龋齿
  • 3篇酶链反应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龋
  • 2篇远缘链球菌
  • 2篇实习教学
  • 2篇实习教学模式
  • 2篇球菌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患龋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模式
  • 2篇合酶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兵器工业北京...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1篇周琼
  • 6篇秦满
  • 3篇白洁
  • 2篇刘鹤
  • 2篇陈薇
  • 2篇包振英
  • 2篇李静
  • 2篇王岐麟
  • 2篇陈霄迟
  • 2篇赵双云
  • 1篇秦秀荣
  • 1篇林琴
  • 1篇徐赫
  • 1篇郝文婧
  • 1篇李晓新
  • 1篇方慧
  • 1篇张晓敏
  • 1篇张萍

传媒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P-PCR)法初步探讨远缘链球菌在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儿童与无龋儿童口腔中基因型分布的情况,分析其与婴幼儿龋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14所幼儿园178名42-54个月龄儿童,S-ECC(患龋牙数≥5)组87例,无龋组91人。嚼蜡法采集刺激性唾液进行分离培养,典型菌落行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并保种,提取基因组DNA,PCR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AP-PCR法对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行基因型分析。结果S-ECC组远缘链球菌检出率18%(16/87),显著高于无龋组的3%(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株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共检出22种基因型,S-ECC组个体基因型为1-3种,无龋组均为1种;此外,S-ECC组3名个体间存在相同基因型的菌株。S-ECC组基因型数与龋失补牙数间存在相关性(r=0.50,P〈0.05)。结论S-ECC儿童远缘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龋儿童,且菌株间存在基因多态性,个体携带基因型的种类数与其致龋性间存在相关性;远缘链球菌无关个体间存在相同基因型的菌株。
秦秀荣周琼秦满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远缘链球菌
致龋菌、唾液缓冲能力与婴幼儿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唾液 pH 值、缓冲能力与婴幼儿龋的关系。方法将178名42~54个月的儿童分为患龋组(患龋牙数≥5)87例和无龋组91人。吐唾法采集非刺激性唾液和嚼蜡法采集刺激性唾液各2ml,用选择性培养的方法检测刺激性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和计数水平;测定非刺激性及刺激性唾液的 pH 值和缓冲能力。结果患龋组唾液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6.6%和79.3%,显著高于无龋组的63.7%和27.5%(P<0.05);患龋组两种细菌的计数水平比无龋组高近10倍。患龋组和无龋组刺激性唾液的初始 pH 值和对酸的缓冲能力均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01);患龋组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初始 pH值和缓冲能力均显著低于无龋组(P<0.05);无龋组中变彤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唾液 pH 值、缓冲能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患龋组刺激性唾液的缓冲能力与变形链球菌的计数水平显著相关(r=0.249,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婴幼儿龋的重要致病菌;唾液的初始 pH 值和缓冲能力偏低可能是影响婴幼儿龋的重要因素。
周琼白洁秦满
关键词:龋齿唾液
母亲孕期及产后口腔行为干预对低龄儿童患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对母亲孕期及产后口腔行为干预控制低龄儿童龋发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10名妊娠期4~9月的孕妇及其所生孩子为干预对象,分别在孕期、儿童1岁时和2岁时3个阶段对其进行个性化口腔健康指导,每隔6个月定期回访,记录儿童牙齿萌出情况、患龋情况和早期龋的发生,并对儿童饮食喂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是选择月龄为11~14月的母子为研究对象,每隔6个月定期回访,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2年纵向观察,干预组儿童1岁时和2岁时失访率分别为2.7%和12.7%,而对照组儿童2岁时失访率为10.0%。干预组儿童1岁时龋齿发病率为0.9%,龋均为0.02,其中早期龋发病率为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2岁时儿童龋齿发病率为3.1%,龋均为0.07,其中早期龋发病率为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2岁时儿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个月开始刷牙、1岁前断奶、吃甜食频率、饮水频率以及是否含奶瓶入睡习惯与龋齿发生有重要关系,其中吃甜食频率影响最强。经卡方检验,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母亲孕期及产后进行长期的口腔健康行为干预,降低了低龄儿童龋的发生率,改善了母亲对婴幼儿的饮食喂养习惯和口腔护理行为,同时高频摄取甜食是儿童患龋的重要易感因素。
周琼暴晓彤谢盼徐向胡淑文陈薇
关键词:早期干预
两种儿童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两种儿童口腔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方法:对照组学生直接接诊患者;实验组接诊前分析复诊患者的病情、配合度、治疗注意事项。比较两组的临床实习表现。结果:实验组临床诊断和操作能力及出科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龋齿充填数(9.39)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06)。结论:改良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习和临床操作效率。
周琼王岐麟李静赵双云刘鹤
关键词:儿童口腔教学模式
两种儿童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八年制口腔医学生在两种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实习效果。方法:将61名2012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推迟门诊时间,接诊前实时分析讨论当日复诊患者的病情、配合度、治疗注意事项,治疗后同学再次展开讨论,最后...
周琼王岐麟李静赵双云刘鹤
关键词:儿童口腔
文献传递
爱护牙齿,从预防婴幼儿龋开始
2019年
第五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半数以上3岁儿童患龋,而治疗率仅有1.5%,龋病已成为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警示我们爱护牙齿,从预防婴幼儿龋开始。谈到如何预防龋齿之前,我们应该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龋齿。民间常称龋齿为“蛀牙”,认为牙齿是被虫吃棹了。其实,所谓的“牙虫”是人们口腔内的很多沖细菌。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怎么会被细菌这么微小的生物腐蚀呢?
周琼秦满
关键词:婴幼儿龋口腔流行病学口腔健康龋齿口腔内
3岁儿童患龋过程中龋易感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观察3岁儿童从无龋到患龋过程中龋易感因素的变化,以期为低龄儿童龋齿风险评估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择144名34 ~38个月龄无龋儿童观察1年.在观察基线、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采集口腔龈上集合菌斑和相关问卷调查;根据各观察期末不同患龋状况,将研究对象分成无龋组(12个月保持无龋)、6个月患龋组(6个月时有龋或充填体)和12个月患龋组(6个月时无龋、12个月时有龋或充填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不同组间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和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Ss)数量的差异.结果 130名儿童完成了12个月的复查,失访率为9.7%(14/144).在12个月观察期末,无龋组为58人,6个月患龋组为44人,12个月患龋组为28人.在基线、6个月和12个月时3组儿童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无龋组进甜食和睡前进甜食或甜饮料的频率均显著低于6个月患龋组和12个月患龋组(P <0.001).基线时6个月患龋组Sm和Ss的数量[Sm拷贝数:(6.33±2.21)×103,Ss拷贝数:(1.99±0.45)×103]均显著高于无龋组[Sm拷贝数:(5.81 ±2.43)×103,Ss拷贝数:(1.34±0.53)×103] (P <0.05);6个月复查时,12个月患龋组Sm和Ss的数量[Sm拷贝数:(6.81 ±2.32)×103,Ss拷贝数:(1.97±1.43)×103]均显著高于无龋组[Sm拷贝数:(6.09±2.31)×103,Ss拷贝数:(1.34±0.55)×103] (P <0.05).结论 3岁儿童在临床检出龋齿前6个月时Sm和Ss数量已显著升高;高频率摄取甜食及睡前进甜食或甜饮料是儿童未来患龋的重要易感因素.
郝文婧徐赫陈霄迟周琼张萍秦满
关键词:牙菌斑儿童口腔医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局部麻醉在儿童口腔科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局部麻醉、镇静以及全身麻醉等药物控制疼痛和焦虑的方法是儿童行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镇静以及全身麻醉技术操作复杂、需要使用监测设备以及有抑制呼吸等潜在的危险性,在儿童口腔诊疗中未普及开展,目前临床上采取的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局部麻醉。本研究旨在总结有关儿童口腔局部麻醉的相关知识。
张晓敏周琼方慧
关键词:局部麻醉儿童麻醉药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表面麻醉
3~4岁儿童唾液蛋白含量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女性非刺激性唾液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男性(P〈0.05);其余各成分在男性和女性唾液中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性唾液中IgA含量显著低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4岁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蛋白成分不同,男女间唾液蛋白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林琴白洁包振英周琼秦满
关键词:唾液蛋白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使用微滴数字PCR检测婴儿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评价其可行性。方法以变形链球菌c型和远缘链球菌ATCC 27607标准菌株基因设计引物,对123名5~8个月婴儿唾液样本分别进行微滴数字PCR、巢氏PCR和常规PCR反应,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结果微滴数字PCR定性、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标准菌,1×10-4ng/μl靶细菌的拷贝数达到4.8×104和3.6×104,灵敏度可达0.01%;巢氏PCR检测灵敏度为0.01%;常规PCR检测灵敏度为0.1%。用微滴数字PCR、巢氏PCR和常规PCR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9%、33.3%和6.5%;远缘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1.4%、4.1%和0,微滴数字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PCR和巢氏PCR(P<0.05)。结论微滴数字PCR能早期检测婴儿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周琼暴晓彤邢娟谢盼陈霄迟陈薇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