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三沙湾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对多毛类优势种营养生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解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的底栖生态环境效应,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示踪结合数学模型方法分析区域内养殖衍生有机物(aquaculture-derived organic matter, AOM)沉降对5种底栖数量优势物种(多毛类的欧努菲虫Onuphis eremita、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索沙蚕属一种Lumbrineris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和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营养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M (包括残饵和粪便)、颗粒有机物和底栖微藻是三沙湾底栖优势物种的潜在食源,各类食源δ^(13)C和δ^(15)N均有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P<0.001)。底栖优势物种的营养级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P<0.001),杂食性索沙蚕属一种和欧努菲虫营养级最高,两者分别为2.79和2.78;底泥食性丝异须虫、角海蛹和不倒翁虫分别为2.62、2.41和1.81。AOM是底栖优势物种的重要食源,对欧努菲虫、角海蛹、索沙蚕属一种、丝异须虫和不倒翁虫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68.4±17.2)%、(61.7±22.0)%、(54.9±13.4)%、(36.4±8.3)%和(18.3±13.2)%;底栖微藻也为底栖优势物种的重要食源。综上,AOM已是三沙湾底栖生物的重要食源,养殖活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底栖生态环境效应;自然水域内底栖生物营养生态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食源结构和摄食习性影响三沙湾底栖物种营养级。
- 张鹏展付婧周进
- 关键词:网箱养殖大型底栖动物多毛类
- 异毛虫科(环节动物门,多毛纲)中国种类记述(英文)被引量:4
- 2007年
- 系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异毛虫科标本,记述了该科采于中国海域的13种,其中2种为中国海新纪录种,即塔独指虫Aricidea(Acmira)finitina Strelzov, 1979和肥美独指虫Aricidea(Allia)pulchra Strelzov,1979 ,并提供了中国海迄今已发现的异毛虫科18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 周进李新正
- 关键词: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新纪录种中国海
- 春季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海湾或河口对环境的适应性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了中华哲水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温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hl a、pH和氨氮的影响。其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温度在14℃时密度最低;随着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溶解氧含量在10 mg/L时中华哲水蚤密度最低;随化学需氧量增加其密度波动变化;随着Chl a浓度的增加其密度先下降再呈波动上升;随着pH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降低;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增加。长江口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水深、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影响,随盐度和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三门湾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pH和透明度影响,随盐度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pH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先降低后增加,透明度在1.2 m左右其密度最低。福建中部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水深、透明度、温度和溶解氧影响,随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波动增加;随温度和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
- 杨杰青陈渊戈张冬融周进晁敏史赟荣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浮游动物春季中华哲水蚤南黄海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夏季浮游动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探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夏季浮游动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利用2016—2018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及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并基于冗余分析(RDA)对优势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优势种以近岸低盐种占绝对优势,夏季优势种以近岸低盐种和暖水种共存,夏季优势种数目高于春季,春季第一优势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优势度和平均拥挤度均高于夏季。在时间和空间生态位上,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虫肢歪水蚤、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均为广生态位种,而中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为窄生态位种。相似生态位种为了实现共存,在时间或空间上发生生态位的分化。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高的种对多具有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时间生态位上高等级重叠种对关系占比(50.0%)远高于空间生态位高等级重叠种对关系(18.2%)。物种环境排序图通过展示优势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优势种在生境中的生态位分化现象。本研究探明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分布特征可为研究其种间共存关系、环境适应性及水质环境变动提供依据。
- 杨杰青陈朗杨阳阳周进史赟荣高倩尹艳娥
- 关键词:浮游动物夏季长江口优势种生态位
- 西北印度洋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浮游动物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者,对维持渔业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为阐明西北印度洋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种类组成和丰度,采用优势度指数确定优势种,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分析优势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7门129属241种(含未定种),桡足类(108种)占据绝对优势。种类数和平均丰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种类数、总种类数和平均丰度随经度变化不明显;平均丰度随纬度的升高而下降。优势种类群主要为桡足类、介形类和毛颚类,优势种平均丰度也呈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深水种分布广泛,2.5°N—5.5°N各站位深水种种类数较多,0.5°N—1.5°N各站位深水种丰度较高,深水种对该区域上升流具有指示作用。影响优势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无机氮和叶绿素a。
- 杨杰青孙涛俞锦辰王悦恺李森李烜金周进史赟荣陈烁陈朗田伟付婧李磊胡浩鹏
- 关键词:浮游动物环境因子
- 中国海才女虫属复合体(多毛纲:海稚虫科)种类记述(英文)被引量:6
- 2010年
- 才女虫属复合体隶属于多毛纲、海稚虫科,是多毛纲中寄生种类多样性最高的群体之一。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在中国海所分布10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此10种分别为吻蛇稚虫、小蛇稚虫、美角才女虫、难定才女虫、腺袋才女虫、邻近才女虫、触角伪才女虫、膜质伪才女虫、短鳃伪才女虫和网格伪才女虫。其中,邻近才女虫为一新种,该新种主要形态学特征在于其尾部背、腹面皆具缺刻,且头部背面无中触手。中国海分布的大多数才女虫属复合体种类既可以在松软底质上营管栖生活,也可以寄生于某些海洋生物。本文报道的种类中只有邻近才女虫和短鳃伪才女虫未见有寄生现象。中国海才女虫属种类最常见的寄主是贝类(双壳类、腹足类)和珊瑚。
- 周进纪炜炜李新正
- 关键词:多毛纲海稚虫科中国海寄生
- 一种手摇沉积物采集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摇沉积物采集装置,包括采泥器、手摇绞车和承重绳索,手摇绞车的主转动轴包括内层转动轴和外层转动轴,转动轴为筒状结构、内层转动轴为柱状结构,外层转动轴同轴套在内层转动轴外;外层转动轴上设有固定不动的隔离装置,...
- 周进纪炜炜
- 福建三沙湾网箱养殖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利用东海近海典型网箱养殖海湾三沙湾9个航次数据,基于群落结构时空差异,阐释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Polychaeta)动物群落的影响。就群落组成而言,网箱养殖和非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丝鳃虫科(Cirratulidae)和多鳞虫科(Polynoidae)分别是两种水域最占优势的类群;网箱养殖水域多毛纲优势物种的丰度及丰度比值略高于非网箱养殖区(104.06ind./m2>48.29ind./m2,57.59%>46.96%)。双因素方差分析(采样时间和养殖方式)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物种数(S)、丰度(N)、生物量(B)、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典型群落参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考虑两种因素独立效应时,群落参数均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双因素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two-way ANOSIM analysis)表明群落结构无显著空间差异(P>0.05),但存在极显著时间差异(P<0.01)。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pH、水深和溶解氧是影响三沙湾多毛纲动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结论显示,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已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群落组成方面,群落结构和部分典型底栖环境因子具较强相关性。
- 唐盟周进
- 关键词:网箱养殖多毛纲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变化被引量:20
- 2015年
- 依据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生态位的方法分析该海域内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根据δ^(13)C-δ^(15)N的二维坐标计算了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的δ^(13)C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δ^(15)N值无显著差异(P>0.05);稳定同位素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游泳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与2009年夏季相比,2010年春季的δ^(15)N比值范围(NR)、δ^(13)C比值范围(CR)、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均有所升高,而最邻近距离平均值(NND)、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值相对持平或略有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差异与群落内食源多样性水平和营养冗余程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 纪炜炜李圣法陈雪忠阮雯周进
- 关键词:东海北部营养结构稳定同位素
- 现代渔业园区概念、国内建设规模及其规划设计要点被引量:4
- 2019年
- 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虽近年来在国内较受关注,然其目前尚属新兴事物,相关可供公开检索信息较少。依据作者前期于渔业园区觃划设计、建设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等斱面积累基础,本文针对现代渔业园区概念、国内建设觃模及其觃划设计要点三斱面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现代渔业园区概念伴随水产产业发展不断变化,目前国内对此概念使用较不觃范,影响对其建设实践的理论支撑及相关信息的高敁检索。国内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觃模尚无较为权威、针对性的数据发布,但综合已有相关公开发表信息,国内各等级现代渔业园区已以千计。科学的觃划设计是园区高敁运行的重要保障,注重理论兇行、明确目标定位、应用科学觃划斱法、引入创新型养殖技术和模式、对接评价体系和重视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现阶段现代渔业园区觃划中最需关注的要素。
- 王楠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