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鹰飞
-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伤椎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对比经伤椎和跨伤椎内固定治疗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其中采用跨伤椎内固定55例(A组),经伤椎内固定55例(B组)。根据胸腰椎骨折伤椎形态量表将骨折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分别于术前、术后5 d、取出内固定后7 d测量患者的Cobb角、伤椎压缩率及伤椎相邻上下位椎间隙高度,并计算矫形丢失率,骨折程度相同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术后1年采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18.29±0.22)个月。轻度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及内固定取出后2组间Cobb角、伤椎压缩率、伤椎相邻上下位椎间隙高度及矫形丢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取出后B组Cobb角和伤椎压缩率均优于A组,矫形丢失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取出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低于术后;内固定取出后B组Cobb角、伤椎压缩率及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均优于A组,矫形丢失率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年SF-36评分总体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度胸腰椎骨折患者,无需行伤椎内固定;对于中度或重度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内固定能有效降低矫形丢失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锦华周鹰飞赵宙李安军杨祖清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 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减少Cobb角丢失和促进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 周鹰飞方志辉杨艳敏
- 关键词:前路手术胸腰段椎体DENISB型骨折
- 非病毒载体Lip2000介导BMP2基因转染BMSCs促进大鼠骨折愈合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病毒载体LipofectamineTM2000(Lip2000)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体内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 20只大鼠建立股骨骨折模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各10只。观察组大鼠股骨骨折断端间隙局部注射Lip2000转染BMP2:注射Lip2000后取大鼠红骨髓,将传代培养后生长旺盛的红骨髓细胞与BMP2转染试剂的混合物(聚乙烯亚胺和BMP2基因质粒的混合液)在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以转染BMSCs,转染后再植入骨折部位。对照组骨折断端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回滴定法测定骨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在骨折间软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大体标本观察发现观察组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组。X线显示观察组基因转染处的骨折线较对照组明显模糊。观察组大鼠的骨密度随基因转染的时间增加(转染后1周→转染后8周)而增加[(0.32±0.09)mg/cm^3vs(0.39±0.11)mg/cm^3,P<0.05],但在转染后1周[(0.32±0.09)mg/cm^3vs(0.26±0.11)mg/cm^3,P<0.01]和转染后8周[(0.39±0.11)mg/cm^3vs(0.22±0.21)mg/cm^3,P<0.01]观察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分析显示基因转染1周与8周后,观察组的BMP2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ip2000介导BMP2基因进入大鼠的BMSCs中可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折后骨小梁形成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方志辉周鹰飞
-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折愈合
- 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1例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PKP组(45例)和PVP组(46例),PK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VP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KP组患者的评价2手术时间(38.4±8.2)min、骨水泥注入量(6.1±1.8)ml均显著大于PVP组,但骨水泥渗漏椎体数显著的低于PVP组(P<0.05)。术前PKP组和PVP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KP组的Cobb角(17.1±1.6)度、椎体高度(78.9±7.2)mm、ODI评分(14.2±2.5)分均显著的优于同期PVP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椎体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与PKP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KP对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功能恢复等效果更加显著。
- 周鹰飞方志辉杨艳敏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 MSCT三维重建对复杂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骶髂关节位于骨盆后环,前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盆腔脏器,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骨盆环生物力学稳定作用的60%。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骶髂关节损伤属于TileC型损伤,为垂直旋转不稳定骨折,常规治疗常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骨盆的倾斜以及下肢不等长,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常规骨盆CR检查,由于受到盆腔脏器,以及骨盆前环结构的影响,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常常被漏诊或者误诊。我院自2003年5~2011年5月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解剖结构复杂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78例,并对比CR诊断结果,探讨螺旋CT在骶髂关节脱位骨折诊断中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 万华张旭辉周鹰飞陈晓荣赵年
- 关键词:骶髂关节脱位骨折
- 中央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性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0例肿瘤均位于透明隔中线区域,向双侧侧脑室内突出5例或以一侧侧脑室为主5例;双侧侧脑室扩大,以左侧为著3例,右侧为著6例,双侧对称1例。瘤内伴出血1例。瘤体内均可见囊变。肿瘤不浸润周围脑实质,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MRI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杨静波周鹰飞
- 关键词:神经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锁定加压钢板与普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
- 2016年
-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普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胫腓骨骨折,其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56例,采用普通加压钢板(OCP)45例。方差分析比较2组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检验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5±2.6个月,OCP组平均随访24±2.8个月。优良率LCP组92.6%,OCP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平均骨痂出现时间38.5±4.3天、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0.6±5.5天、平均手术时间43.9±6.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3.7±8.8ml,OCP组平均骨痂出现时间47.8±5.6天、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73.2±6.2天、平均手术时间61.9±5.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25.3±10.7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2组在平均感染率、骨不连率及内固定断裂率上LCP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在平均骨外露率、畸形愈合发生率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加压钢板(OCP)相比,锁定加压钢板(LCP)更具优势。
- 杨永波周鹰飞周大凯李慧宁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锁定加压钢板
- PVP治疗成骨性、融合性及混合性脊柱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同类型的疼痛性脊柱转移癌(S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SMC患者,根据病椎CT检查表现分为成骨性组20例,溶骨性组39例,混合性组24例,均采用PVP手术治疗,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性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成骨性组、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Q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QQL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末次随访时成骨性组、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82.05%、79.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性组透视时间显著长于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P<0.05),骨水泥用量显著低于溶骨性组及混合性组(P<0.05);三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不同类型的SMC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与SMC类型关系不明显。
- 周鹰飞李锦华
-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溶骨性混合性
-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对比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后路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obb角测定值及丢失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恢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均显著的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Cobb角丢失度显著的低于后路组患者(P<0.05)。术后1周、1年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值显著的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间的ASIA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较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复杂一些,但是术后Cobb角丢失度小,椎管狭窄程度小,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 周鹰飞赵宙杨艳敏
- 关键词: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单/双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并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应用单/双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MIS-TLIF治疗的8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侧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组40例(试验组),采用双侧切口完成双侧内固定组46例(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前,术后1d,术后3、6、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记录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融合情况等信息。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腰椎功能优良率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6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d、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式完成双侧内固定在MIS-TLIF中应用效果相当,但单侧切口较双侧内固定具有创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愈合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可减轻术后疼痛,加速腰椎功能恢复等优点。
- 李锦华赵宙王伟周鹰飞李安军杨祖清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