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辉

作品数:27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沉积物
  • 6篇黑碳
  • 6篇表层沉积物
  • 4篇采样器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有机碳
  • 3篇污染
  • 3篇河流
  • 2篇隐蔽性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有机污染物
  • 2篇有机物
  • 2篇有色溶解有机...
  • 2篇溶解有机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水深
  • 2篇水质
  • 2篇水质采样器
  • 2篇投掷
  • 2篇泥质区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烟...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河北国华沧东...

作者

  • 27篇唐建辉
  • 13篇陈颖军
  • 10篇田崇国
  • 9篇张干
  • 9篇李军
  • 6篇潘晓辉
  • 6篇王润梅
  • 5篇黄国培
  • 4篇刘东艳
  • 4篇林田
  • 3篇刘艺凯
  • 3篇方引
  • 3篇潘晓辉
  • 2篇秦礼萍
  • 2篇王艳
  • 2篇张瑞杰
  • 1篇姜德娟
  • 1篇海婷婷
  • 1篇姜晓华
  • 1篇王晓平

传媒

  • 4篇地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州湾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水平、分布及组成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从莱州湾附近河流采集了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耦合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的六溴环十二烷(HBCDs)3种异构体进行了测定,目的是表征研究区域内HBCDs的污染水平和组成特征,并探讨其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莱州湾河流沉积物中∑HBCDs的含量范围为0.03~20.17 ng/g dw(均值是2.14 ng/g dw);较国内外其他河流,该研究区域HBCDs含量水平较低。HBCDs异构体组成各不相同,除1个站位外,其他站位样品中γ-HBCD占主导地位(52.3%~97.3%,均值72.4%),但是在农业区α-HBCD相对丰度较高。对HBCD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得出,含量较高的站点多集中在工业区,呈现出明显的点源特征;而远离工业区的采样点,HBCDs可能主要来自大气的传输和沉降,且HBCDs的含量与TOC含量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TOC是非工业区分布的一个控制因素。
刘艺凯王景芝唐建辉于志强张干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表层沉积物
渤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及来源被引量:1
2022年
以渤海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6月(春夏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采集渤海海域的表、底层海水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水体中15种优控PAHs,并对其污染水平、单体组成、时空分布及来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8月和11月渤海表层海水15种PAHs的总浓度(∑_(15)PAHs)范围分别为10.1~67.0、3.20~24.2和6.14~21.5 ng/L,均值浓度分别为34.2±16.8、9.75±4.94和16.0±3.96 ng/L,季节性特征表现为6月>11月>8月。从存在形式看,海水溶解相中PAHs主要以低环为主,高环PAHs更易赋存在海水颗粒相中。水平分布上总体表现出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河流输入是渤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渤海南部海域受黄河流域河流输入影响污染尤其严重;垂直分布上春秋季节渤海表、底层没有明显的浓度差异,说明在强烈季风影响下水体垂直混合能力增强,而夏季则在中部海域形成PAHs表层浓度高、底层浓度低的现象,推测与夏季渤海中部冷水团和温跃层的出现有关。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是渤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
孙旭唐建辉田崇国张健陈亦洋
关键词:多环芳烃
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PM_(2.5)化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首次在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连续采集大流量 PM2.5样品,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结果表明,砣矶岛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4.6μg/m3(17.3~143.8μ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与夏季高(平均浓度分别为73.6μg/m3与60.7μg/m3),分别受沙尘和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而冬季最低(39.0μg/m3),与渤海地区冬季频降暴雪有关。PM2.5中24SO ?、OM、3NO?、MMO是最主要的成分,分别占PM2.5质量的18.8%、16.5%、10.8%和9.4%,其次为4NH?(3.5%)和EC (3.3%)。砣矶岛PM2.5的组成较好地反映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如:春季样品中Fe、Ca与Mg含量最高,与春季北方地区普遍受沙尘影响有关;夏季较高的K+浓度与OC/EC比值反映夏季风影响下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对砣矶岛PM2.5的重要贡献;夏季24SO ?与3NO?的异常浓度反映了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普遍特征。此外,较高的Na+浓度与V/Ni比值表明海盐和船舶废气对砣矶岛PM2.5有一定影响。
张帆陈颖军王晓平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关键词:PM2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
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黑碳及其与POPs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莱州湾海岸带采集了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BC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含量范围为0.02~9.35 mg/g,平均为0.98 mg/g,低于欧美和我国其他海岸带区域;(2)河流沉积物中的BC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点源排放、河流本身的特征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 BC分布不仅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河流输入和沉积速率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3)由于 POPs 的来源和理化性质差异, POPs与BC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六氯苯(HCB)与BC、TOC的相关性最好。就河流和海洋分区而言,海洋沉积物中POPs与BC、TOC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河流沉积物,但都没有表现出POPs与BC的相关性优于POPs与TOC的相关性的现象。
方引陈颖军林田潘晓辉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黑碳总有机碳粒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渤海地区河流河口及海洋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和来源被引量:17
2015年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组成。研究表明: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6.4‰—–21.8‰,平均值为–24.5‰;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3.8‰—–21.7‰,平均值为–22.3‰。河口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06%—3.87%,平均值为1.31%;渤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2%—2.09%,平均值为1.08%。河流δ13C富集较轻,偏向陆源;海洋δ13C富集较重,偏向水生有机质来源。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的δ13C值差异较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6‰,但是流域地理位置距离近的河流δ13C值差异不大。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δ15N在1.5‰—10.2‰,平均值为5.5‰;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在4.4‰—5.6‰,平均值为5.0‰。河流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比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广,原因是河流受陆源有机物影响,且陆源有机物来源差异大。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相对均一,说明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受物源影响较小,体现了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对氮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中表层沉积物的δ13C与δ15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体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根据经典的二元模式计算,35条河流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比例范围为10%—90%,平均值为60%;渤海陆源贡献比例范围为10%—50%,平均值为20%。河流有机质的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水生有机质为辅。渤海有机质的来源以水生有机质为主,环渤海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org/Ntotal对有机质来源判别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稳定同位素有示踪性,然而其成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地球化学等过�
王润梅唐建辉黄国培陈颖军田崇国潘晓辉骆永明李军张干
典型氟工业园周边河流沉积物中全(多)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了我国重要的氟化物工业园区周边河流——辽宁细河(阜新段)、山东小清河(淄博段)和长江(江苏常熟段)表层沉积物中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细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范围(以干重计,下同)为15.8~2770 ng·g^-1,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是主要污染物;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12.2~7853 ng·g^-1,全氟烷基辛酸(PFOA)和HFPO-DA为主要污染物;长江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9.20~35.9 ng·g^-1,全氟十四酸(PFTeDA)和6∶2氟调磺酸(6∶2FTS)为主要污染物.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点源污染)是本研究中3个区域PFASs的主要来源.3个区域PFASs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与工业园区生产规模和产业类型有关.PFASs含量及各组分含量与TOC、沉积物粒径没有显著相关性,PFASs各组分间相关性也有差异,说明PFASs在沉积物中的富集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
孙琳婷赵祯唐建辉
关键词:沉积物
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被引量:6
2014年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mg/g[平均为(0.32±0.07)mg/g]和0.026~0.053mg/(cm2·a)[平均为(0.040±0.008)mg/(cm2·a)],黑碳含量与我国东海内陆架等海区相当,但远低于美国港湾和瑞典大陆架等污染较严重地区;(2)黑碳通量在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一90年代末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生物质燃烧量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急剧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较低的黑碳通量以及21世纪初黑碳通量下降的趋势则分别与黄河改道事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及污染控制减排措施逐步实施等有关;(3)通过比较本文结果以及国内外其它海域和湖泊的研究资料,证明黑碳沉积记录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
方引陈颖军林田田崇国潘晓辉唐建辉
关键词:黑碳柱状沉积物泥质区
黄海海洋大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黄海海洋大气中六种主要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利用加标回收实验、空白实验、穿透性实验以及检出限等措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黄海海洋大气中PAE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海洋大气中PAEs总浓度范围为75~311ng/m3,平均浓度为190ng/m3。DiBP为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达161ng/m3。黄海周边地区释放的污染物对黄海大气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有较大影响。
米立杰唐建辉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海洋大气气相色谱-质谱
溴系阻燃剂(BFRs)在渤海分布、储存库和埋藏通量的研究
溴系阻燃剂(BFRs)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阻燃剂,广泛用于建材、塑料、纺织等行业[1]。由于为添加型阻燃剂,因此在产品制造,使用等过程中会发生挥发和渗出,释放到环境中去,因此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去。
甄小妹唐建辉王新明
关键词:溴系阻燃剂
环境介质中黑碳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碳物质连续统一体,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沉积物、水体和雪冰等环境介质中,涉及到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碳循环、健康危害等诸多问题,是国内外科学家近年来共同关注的热点。黑碳的准确定量是各项研究开展的重要前提,但不同环境介质中黑碳定量方法的建立和优化仍是黑碳研究体系的难点。文章全面总结了大气、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黑碳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热光反射法在黑碳气溶胶定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化学氧化法与热光法相结合是土壤/沉积物中黑碳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水体溶解态黑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定量研究目前主要采用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法,但定量机理和方法优化亟待深入探究。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唐建辉潘晓辉李军
关键词:黑碳土壤沉积物水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