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文佩

作品数:53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医学化
  • 9篇主义
  • 8篇女性
  • 7篇女性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科学史
  • 4篇学史
  • 4篇健康
  • 4篇分娩
  • 4篇妇女
  • 3篇综合征
  • 3篇唯物
  • 3篇唯物主义
  • 3篇历史唯物主义
  • 3篇畸形
  • 3篇辩证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听力
  • 2篇新生儿听力筛...
  • 2篇学人

机构

  • 50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工商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0篇唐文佩
  • 6篇郭毅
  • 5篇张大庆
  • 2篇张悦
  • 1篇余章宝
  • 1篇杨海燕
  • 1篇王一方
  • 1篇张凤云
  • 1篇刘奇
  • 1篇吴苗
  • 1篇李长江
  • 1篇苏静静
  • 1篇吴苗

传媒

  • 7篇中华围产医学...
  • 6篇医学与哲学
  • 5篇自然辩证法研...
  • 4篇自然辩证法通...
  • 4篇中国性科学
  • 3篇改革与战略
  • 3篇医学与哲学(...
  • 3篇科学技术哲学...
  • 2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科学文化评论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人文的兴起及其当代挑战被引量:28
2017年
回顾与分析了从"医学人文"到"健康人文"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影响,发现尽管医学人文学科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健康人文作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已逐渐得到学界的认同。通过梳理健康人文的演进历程,论述了概念转变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也讨论了学科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相信健康人文的观念与实践将有利于促进人们对当代健康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也将为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提供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唐文佩张大庆
关键词:医学人文医学教育
守护难食人间烟火的天使——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发现、治疗与筛查史(第二部分)
2024年
自从比克尔医生和伍尔夫医生联合开发的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获得成功后,控制饮食成为治疗PKU患儿的唯一方法。但对于一种先天性疾病,一旦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或新生儿的筛查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启满唐文佩
关键词:低苯丙氨酸饮食罕见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疾病相关症状
芭芭拉·艾伦瑞希的女性主义医学批判思想研究
2018年
芭芭拉·艾伦瑞希是激进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路出发,对美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美国社会"健康危机"的根源在于不以公众健康,而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医疗领域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医学通过把女性描绘为病弱的,论证并强化了性别歧视的社会意识形态。女性治疗者在医学界地位的差异是女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的缩影。对于艾伦瑞希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政治经济学进路在当代医学批判领域的应用,也有助于理解女性主义的实践性及其社会影响。
唐文佩吴苗苏静静
关键词:女性主义
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摄影活动 促进夜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2016年
目的了解摄影活动融入辩证法课程教学的实践对于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探索符合夜大学学生特点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40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医学辩证法”课程——“现代医学目的”的教学中开展“身边的医学人文关怀”摄影活动,就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6%的学生不认同医务工作者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33.9%的学生认为摄影活动实践的收获是提高了医学人文意识164.1%的学生赞成摄影活动采取比赛形式;44.6%的学生认为摄影比赛的意义是加强了医学人文关怀的教育;66.3%的学生赞成将摄影活动情况计人总成绩;39.4%的学生建议加强摄影技术的辅导。结论摄影活动融入辩证法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夜大学应当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保障摄影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加强对病人隐私的保护;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和课程考核体系。
张凤云李长江杨海燕唐文佩刘奇王一方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摄影
中世纪经院哲学对科学传承的贡献被引量:5
2006年
中世纪向来被认为是科学发展的空白期。实际上,经院哲学内部唯实论和唯名论两种具有相互张力的思想构成了近代科学的思想生态。唯实论继承了柏拉图的唯理主义,重视那个看不见的、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理性的世界,认为认识这个世界是需要运用理智而不是感官,特别是需要数学。由于对理智的推崇,唯实论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对人类理智的积累与训练,发展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唯名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引导人们把目光转向对具体事物的经验与观察。由此,初步形成了经验还原论的方法;同时,唯名论的基本立场使归纳逻辑得到重视;并且唯名论本身又成为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
余章宝唐文佩
关键词:经院哲学唯名论唯实论
疼痛的身体政治——分娩止痛观念的历史演变被引量:4
2018年
自古以来,分娩疼痛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19世纪中叶,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是否应该在分娩中使用麻醉止痛的争论,女性将之奉为解除疼痛的福音,宗教界认为止疼违背神的旨意而反对之,医学界内对其必要性和安全性意见不一。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示范作用下,无痛分娩术在欧美得到公众的认同。20世纪初,无痛分娩因临床应用弊大于利,医学界认为应停止,但在第一波女性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女性认为止痛是自身的一种权利。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技术批判的浪潮中,家庭分娩运动强调自然分娩体验的重要性,疼痛是成为母亲的象征性荣耀,体现了母性的神圣与伟大。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关于分娩疼痛的观念再次发生转变,突出了女性经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否止痛应该尊重女性的个性化选择。作者认为,分娩止痛,或是不止痛,不仅取决于止痛技术的发展,也取决于医学界和公众对于产痛价值的判断,以及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
唐文佩吴苗张大庆
关键词:分娩疼痛麻醉女性主义
国际出生缺陷研究和监测历史(第二部分)
2023年
20世纪初,由于医疗和社会条件改善,先天畸形已经成为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人们开始意识到鉴别先天畸形的重要性[1]。因此,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诸多尝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医院中建立临床登记体系,负责对院内出生的先天畸形儿进行登记;二是在社区中建立人群登记系统,旨在报告特定城市人群所分娩的畸形儿。
张悦唐文佩
关键词:婴儿死亡先天畸形畸形儿登记系统
生命过程的医学化——绝经成为疾病的历史与争论被引量:3
2018年
20世纪30年代,随着内分泌学的发展,医学界对于绝经期症状的解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绝经从一个易于患病的生命阶段,到被定义为一种激素缺乏性疾病,需要补充雌激素加以治疗。在制药商和医学界的宣传下,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成为妇女们热议的话题,更成为其为之奔走争取的权利。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雌激素致癌风波兴起,人们才开始反思激素治疗绝经的利弊得失。本文回顾了绝经医学化的演变过程,认为其在给予女性医疗帮助的同时,也将社会、文化、生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不适症状简约为个体的生理性改变,固化了女性身体机能较弱的刻板印象,有可能将女性置于更大的健康风险之中。
唐文佩张大庆
关键词:绝经医学化雌激素替代疗法激素替代疗法
当代医学对痛苦的消解:伊凡·伊利奇医学批评思想之源被引量:1
2021年
哲学家伊凡·伊利奇的医学批评思想,源于他对痛苦的思索与追问。正是医学灌输了对疼痛、残疾和死亡的恐惧,将征服痛苦作为职业努力的方向,激发了人们对避免痛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对技术的依赖与沉迷造成了苦难意义的消解,使人们无法应对自身的痛苦,亦无法对处于痛苦的他人怀有同情。伊利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对医源性与医学化问题的讨论,其观点在半个世纪中受到持续争议和反复解读,为当代医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亦为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复杂互构关系提供了独特取径。
陈雪扬唐文佩
关键词:医源性医学化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及其演变被引量:12
2018年
"男性更年期疾病"这一概念出现于19世纪初的英国。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睾酮的合成与临床应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成为一种疾病名称。然而,这一疾病的真实性和疗法的有效性均遭到质疑,且很快淡出了医学界的视野。直到90年代,随着新疾病名称"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出现,男性更年期问题再次得以关注。我国医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中西医均开始关注这一疾病的诊治。2000年以后,在新疾病名称的引导下,研究数量开始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关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科普类文献大量涌现。不过,由于对男性更年期的定义存在歧义,在大众话语中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
唐文佩吴苗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医学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