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非外伤性与外伤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临床因素及伤椎影像学因素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与外伤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患者的临床因素及伤椎影像学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369例(458个伤椎)OVCF患者资料。男77例,女292例;年龄73(66,79)岁。根据骨折原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非外伤组(127例160个伤椎)和外伤组(242例298个伤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症状时长、伤椎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时间、新发椎体骨折;伤椎影像学因素:伤椎位置、骨折形态、椎体压缩程度、骨折范围、皮质缺损位置、裂隙征、椎管侵占、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分布状态、骨水泥分布范围、骨水泥渗漏、骨水泥量、伤椎高度恢复率、伤椎再塌陷。比较两组的患者临床因素、伤椎影像学因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外伤组患者相比,非外伤组患者的年龄更大[75(71,83)岁vs.71(65,76)岁]、女性比例更高(85.0%vs.76.0%)、症状时长更长[10.0(7.0,15.0)d vs.6.5(2.0,12.0)d]、术前疼痛VAS评分更低[7(6,8)分vs.7(7,8)分]、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更低[2(2,3)分vs.2(2,3)分]、术前ODI更低[66%(63%,72%)vs.70%(65%,73%)]、术后1 d ODI更低[32%(30%,34%)vs.32%(31%,34%)]、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率更高(34.6%vs.12.8%),胸腰段比例更低(51.9%vs.70.1%)、骨折形态差异显著、前缘皮质缺损率更少(20.0%vs.31.5%)、海绵型骨水泥发生率更高(83.1%vs.71.8%)、B型渗漏率更高(50.6%vs.31.9%)、C型渗漏率更低(5.6%vs.12.8%)、伤椎再塌陷率更低(43.8%vs.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临床因素、伤椎影像学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外伤性与外伤性OVCF采用PVP治疗的患者临床因素及伤椎影像学因素中,诸多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外伤性OVCF� 唐本强 陈学明 崔利宾 王彦辉 袁鑫 刘亚东 赵鹏 刘亮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外伤 脊柱手术的相关护理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8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舒适、更为系统的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经过精心的、系统的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精心、舒适的更为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金侠 唐本强 姜永庆 姚猛关键词:脊柱手术 循证护理 患者满意度 生活质量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PVP治疗的8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3例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团块样组),662例术后出现非团块样骨水泥(非团块样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8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团块样组与非团块样组在年龄、病程、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类型、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合并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 唐本强 陈学明 崔利宾 王彦辉 许崧杰 袁鑫 刘亚东 祁文龙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经骨皮质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椎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经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经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经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唐本强 陈学明 崔利宾 袁鑫 刘亚东 王永杰关键词:胸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020年 目的:探讨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36例(344节椎体)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有无外伤、伤椎位置(中胸段、下胸段、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有无裂隙征、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弥散样、团块样)、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B型),经骨皮质型(C型)、经椎体节段静脉型(S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各骨水泥渗漏类型的关系。结果:B型渗漏率28.5%(98/344);C型渗漏率24.4%(84/344);S型渗漏率34.3%(118/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B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骨水泥形态、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与C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与S型渗漏相关的因素(P<0.05)为骨水泥形态、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裂隙征、骨折程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性别。结论:年龄≥80岁患者,不同类型骨水泥渗漏有各自的危险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或有助于降低渗漏发生率。 崔利宾 唐本强 王彦辉 许崧杰 袁鑫 刘亚东 赵鹏 陈学明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类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22年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强化术通过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内以增加椎体强度,从而减轻症状。术中注入的骨水泥根据位置可分为椎体外(渗漏)和椎体内两部分。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或可导致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或与临床结果、影像学结果、手术并发症及生物力学性能等密切相关。截止目前,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类型的研究数量众多、分类标准不一,尚缺乏系统归纳。骨水泥分布类型是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几乎不可忽视;根据术后X线片分类居多,根据术后CT扫描分类次之,根据术后MR检查分类少见;根据骨水泥形态的分类标准趋于一致,而根据骨水泥范围的分类标准趋于混乱;无论是形态分类还是范围分类,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均有相同、相似或相佐;单一现有的分类方法,尚不能完好的描述骨水泥分布情况。对分类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分类系统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力学相关结论,归纳分类系统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以期为骨水泥椎体分布情况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唐本强 王彦辉 许崧杰 崔利宾 袁鑫 刘亚东 陈学明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髓神经损伤 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全髓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2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患肢采用侧凹梯形枕固定,对照组采... 高丽 张亚奎 唐本强 张丽 岳颖 班妍 张桂然 王文娟 霍亚蒙 田秋月 张雨琪 梁丽娜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疼痛 骨折程度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骨折程度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10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程度分为:轻度783例,中度164例,重度68例。三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渗漏后果分为:经椎基底静脉型(B型)、经节段静脉型(S型)、经骨皮质型(C型)、椎间盘内渗漏型(D型)。根据渗漏机制分为:静脉渗漏(B型和/或S型)、皮质渗漏(C型和/或D型)。比较三组各类渗漏率、总渗漏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的渗漏类型及渗漏率分别为:B型34.7%、25.6%、11.8%,S型47.9%、34.1%、19.1%,C型12.5%、20.7%、30.9%,D型8.3%、17.1%、29.4%;静脉渗漏61.4%、45.7%、25.0%;皮质渗漏19.4%、35.4%、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渗漏率分别为74.3%、68.9%、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程度越重,骨水泥经血管途径渗漏风险越低,经皮质途径渗漏风险越高。骨折程度对总渗漏率无显著影响。 唐本强 崔利宾 陈学明 王彦辉 张衍军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PELD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TLIF组(P<0.05)。术后,两组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且各时间点PELD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出院时,PELD组腿痛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相较于TLIF组,PELD组术后6个月ODI及Cobb角更低(P<0.05),腰椎前屈及腰椎后伸更高(P<0.05)。PE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TLIF,PEL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有利于腰腿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祁文龙 陈学明 刘亮 崔利宾 王彦辉 袁鑫 唐本强 赵鹏 许崧杰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脱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钉子鞋和梯形枕固定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位的发生,但在术后翻身过程中仍有发生脱位的现象,且常使病人感到不适。 高丽 张亚奎 唐本强 张丽 岳颖 班妍 张桂然 王文娟 霍亚蒙 田秋月 张雨琪 梁丽娜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