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惠萍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2篇医理
  • 2篇阴阳
  • 2篇中医理论
  • 1篇大枣
  • 1篇当归
  • 1篇当归属
  • 1篇豆素
  • 1篇学成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讨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一分为二
  • 1篇阴黄
  • 1篇植物
  • 1篇治学方法
  • 1篇伤寒
  • 1篇伤寒论

机构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姚惠萍
  • 6篇刘庆帮
  • 1篇李文林
  • 1篇高华
  • 1篇邵怡
  • 1篇张宗明
  • 1篇肇毅
  • 1篇吉文辉

传媒

  • 2篇中医研究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国医论坛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图...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当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被引量:11
2003年
姚惠萍
关键词:当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白芷
仲景方生姜、大枣运用规律浅析被引量:10
2003年
姚惠萍刘庆帮
关键词:生姜大枣中药
浅谈名老中医治学方法被引量:6
2005年
名老中医在治学方法上倡导:经典医经,熟读背诵;博览诸家,触类旁通;古文功底,读书必备;恒以苦学,勤能补拙。堪为后世治学之典范。
刘庆帮姚惠萍
关键词:治学方法名老中医学术研讨
民国时期江苏地区中医学会的医派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民国时期江苏地区中医文化发达,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医文化事业,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医派纷纷创办各类中医学会组织,较为著名的有吴门医派的苏州国医学校、孟河医派的上海中医学会、澄江针灸医派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它们对深入探讨中医药学术、交流医疗技能、提高医疗技术,弘扬中医药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邵怡李文林姚惠萍高华
关键词:民国
略论阴黄理论的形成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 ,提出阴黄理论的形成发展经历了 3个历史阶段。汉代以前虽无阴黄之名 ,但《黄帝内经》、《伤寒论》论黄疸都隐含了阴黄的一面 ,属阴黄理论奠基阶段 ;隋唐及宋代 ,虽有阴黄病名 ,但对其含义所述不一 ,为阴黄理论的提出、探索阶段 ;宋代以后至明清 ,阴黄理论则渐趋完善 。
姚惠萍刘庆帮
关键词:黄疸阴黄历史沿革中医理论
《伤寒论》阴阳含义类析被引量:2
2001年
《伤寒论》是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阴阳作为八纲辨证的总纲 ,在此书中得到广泛、具体的运用。但文中阴阳概念包含的意义较广 ,常是不同的条文中有不同的含义 ,注家亦多有分歧。本文对《伤寒论》中的有关条文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 ,从“脉诊分阴阳”、“阴阳位”、“阴阳气”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辨析 。
刘庆帮姚惠萍
关键词:《伤寒论》阴阳脉诊脉象
浅谈阴阳与事物的一分为二
2001年
刘庆帮姚惠萍
关键词:阴阳太极一分为二
中医理论认识误区浅析被引量:1
2001年
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文化背景。文化的冲突、融合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有其不平等性,一种文化可能被另一种文化的光芒掩盖,从而产生对前者的误解。本文首先通过回顾西方文化扩张的历史,分析这种误解的历史原因;并试着通过对中西医之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构成三方面的相互比较,阐明它们的根本区别,指出“中医不科学,应该使其现代化”的观点是对中医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中医学的存在和发展。
刘庆帮姚惠萍肇毅吉文辉张宗明
关键词:中医理论西医理论研究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