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高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梧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0
- 2021年
- 在"双万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打造"金课"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分析一流本科课程特征、厘清一流课程建设思路,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推进地方本科院校高校课程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例,分析一流本科课程改革方向、改革重点与改革措施等课程建设实践。
- 詹小颖姚高华
- 关键词:课程建设
- 职业技能视阈下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在职业技能视阈下剖析国内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某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问卷调研。以金融学专业为例,进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以期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建议有建设双师型校内外实践导师队伍,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合资源以建设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 詹小颖姚高华
- 关键词:职业教育财经类实践教学
- 图像混合图结构的数学模型研究
- 2014年
- 对于将图像分割为多个区域后,对区域间关系的描述非常重要。近来,有人提出使用混合图结构能很好地描述图像中区域间关系。文章从数学的角度证明使用混合图结构描述图像中区域间关系的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和通用性。
- 姚高华
- 关键词:数学模型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ICT-CST)》,信息技术素养包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通过多层次行动学习、切实增强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明确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角色定位等途径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姚高华
-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高校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 非电系统的电子模拟初探
- 2007年
- 描述各种非电系统和电系统的微分方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常常是仅有系数上的差别,因此可以用电系统来模拟各种非电系统。该文通过一些非电系统和电系统的实例,对非电系统的电子模拟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二阶系统电子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
- 姚高华
- 关键词:电系统电子模拟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的研究和实践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就业的现状,采用导师制等方法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门课授课内容有机结合、理论课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
- 侯义锋吴燕端邹木春郑瑶姚高华
-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就业导师制
- 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在高校电子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具有一些传统实验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实验,使其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已成为发展趋势。探讨了虚拟实验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实验开设成本、实验开设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维护管理五方面对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
- 姚高华詹小颖
-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仪器虚拟实验
-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是转型高校积极探索的新路径。该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体系构建,并以梧州学院为例,对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进行了示范性研究,梳理了梧州学院在协同育人模式上的多元化探索,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改革提供思路借鉴。
- 姚高华詹小颖
- 关键词:本科高校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以基本放大电路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重视学生视点和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启发法、悬念设疑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虚拟实验仿真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以基本放大电路为例,探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姚高华廖秋香邹木春
-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放大电路
-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研究
- 2020年
- 针对现阶段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较大,检测速度较慢,无法嵌入至移动端电子设备,且在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两层前后分离轻量级的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方法。第一层网络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快速提取人脸特征,并生成大量的人脸边界候选框。第二层网络采用深层全连接卷积神经网络,将第一层网络推断的人脸候选区域进行筛选,并输出人脸大小、坐标和置信度。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人脸检测方法在人脸基准数据集FDDB上具备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轻量级的网络设计使得算法移植到前端电子设备成为了可能。
- 姚高华姚高华卢振坤
- 关键词:复杂环境轻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