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与非运动症状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62例明确诊断的帕金森病病人,使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定病人的非运动症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脑白质微结构,用部分各向异性(FA值)对脑白质的结构的改变进行描述。分析影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相关的脑区白质损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帕金森病脑白质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帕金森病病人各项非运动症状主要是近期记忆困难或遗忘82.26%,兴趣减退70.97%,便秘67.74%,入睡困难58.06%;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提示左侧额叶、右侧颞叶、两侧前扣带束和胼胝体压部FA值同非运动症状评分呈正比(P<0.05)。病程、UPDRS-3运动评分和H-Y分期是白质改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结构的部分改变可能是造成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鞠强国周仁华徐建红沈骏王继生袁颖姜宇
-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损害
- 转录因子Pitx3和Nurr1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终末分化中的表达特点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终末分化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mNSCs)诱导分化后和大鼠胚胎发育至出生腹侧中脑Pitx3、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1)体外培养的mNSCs诱导分化48 h的Map-2阳性细胞不表达Pitx3、Nurr1和TH;分化7 d的TH阳性细胞均表达转录因子Pitx3和Nurr1;(2)在大鼠腹侧中脑黑质(SN)、腹侧被盖区(VTA)和中缝背核(DRN)可见大量TH与Pitx3(或Nurr1)共表达的神经元;(3)Pitx3和Nurr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E16.5、P0大鼠SN、VTA和DRN区,其中Pitx3阳性细胞还少量分布于腹侧中脑非DA能神经元区域,Nurr1阳性细胞在腹侧中脑分布范围较Pitx3更广泛。结论:转录因子Pitx3、Nurr1在中脑DA能神经元的终末分化和生存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姜宇曾水林李涛李凤飞杨鎏刘袁静
-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在临床追踪脑膜癌病(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者脑脊液采用StatSpin Cytofuge 12离心机离心沉淀,MGG染色和SP法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确诊为脑膜癌病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确诊MC先于影像学发现脑膜病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光镜下观察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免疫学检查清晰分辨MC的组织来源分类.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联合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是追踪颅内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重要临床手段之一.
- 姜宇周仁华王娟沈骏鞠强国袁颖
- 关键词:脑膜癌病硬膜下积液细胞学技术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CNS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NH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CNS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MRI检查示T1等或低信号,T2等或高信号;占位病灶呈均匀团块样强化,周围水肿,且水肿范围与病变大小不成比例;占位病灶早期动态增强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5例患者行质子核磁共振光谱成像(1H-MRS)示强化区胆碱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峰明显降低。结论PCNSNHL的MRI主要特征为T1增强出现"尖角征"、"脐凹征"征,或表现为不规则强化;1H-MRS表现为胆碱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峰明显降低,甚至出现脂质峰。
- 姜宇周仁华李晶沈骏徐建红鞠强国侍永伟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
-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基因在大鼠脊髓发育和生存维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2012年
- 目的:探讨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基因在SD大鼠脊髓不同年龄阶段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年龄组大鼠脊髓中Pitx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itx3在脊髓中的细胞定位。结果:(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itx3基因在各年龄组脊髓各段均有表达;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Pitx3 mRNA及其蛋白水平出生前逐渐升高,在出生后(P0 d)达高锋,以后维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且出生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表达呈下调趋势;(2)免疫荧光双标证实Pitx3蛋白在P0 d大鼠脊髓主要定位于脊髓灰质,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存在共定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itx3蛋白集中分布于各年龄组脊髓灰质腹角运动神经元胞质中,少量分布于背角和侧角神经元胞质中。结论:在大鼠脊髓发育和生存维持过程中,Pitx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提示Pitx3基因的表达在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发育和生存维持中可能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 姜宇曾水林姜平舟朱建宝闵晓云刘袁静
- 关键词:脊髓发育
- 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与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发育进程,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28 d,TH阳性细胞表现为成熟mDA神经元的形态特征。(2)Map-2/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生期大鼠腹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定位分布与成年期的mDA神经元分布趋向一致。(3)E16.5 d时腹侧中脑TH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mDA神经元的发育在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0 d时mDA神经元分布定位基本完成,至出生后28 d形态学发育成熟。
- 姜宇曾水林徐春华李凤飞杨鎏韩银华
- 关键词: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能神经元免疫荧光中脑发育
- 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及其用于赭曲霉毒素检测的用途
-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快速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及其用于赭曲霉毒素检测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其包括外壳和微流控芯片;所述外壳为遮光材料;所述微流控芯片由上层盖片、中间层基片以及与中...
- 陈超一 申婷婷 石吉勇 杨豆杨阳姜宇 石宝倩张宁胡文龙 韦欣圆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与脑结构异常的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的特点及相关脑灰质结构异常。方法对34例早期原发性PD患者的NMS数量进行记录,并与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Ⅲ评分)等进行相关分析。应用3D-T1WI脑容积扫描序列对PD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进行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全脑灰质图像。结果PD组患者NMS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年龄、病程及MoCA评分无相关性;与UPDRSⅢ评分、H-Y分期呈正相关;与MMSE呈负相关。PD组患者双侧额叶中下回、双侧岛叶、右侧颞中回、右侧楔叶、舌回;左侧颞上回、颞横回灰质不同程度萎缩,双侧额叶萎缩与NM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NMS可在早期PD患者中出现,提示PD是累及多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且PD患者的NMS数量与脑灰质体积缺失关系密切。
- 沈骏周仁华姜宇夏建国侍永伟鞠强国田为中
-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非运动症状
- 运动康复训练对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我院设计的运动康复训练对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观察我院运动康复训练是否适宜推广应用。方法纳入2023年3月~202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PD合并认知障碍患者46例,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3版)》中相关标准设计可行的、适合PD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并组织患者进行集中训练。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对入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前后差异。结果经过规律、连续的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结论我院设计的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适合推广应用。
- 李晶沈骏姜宇侍永伟卞来芳周仁华
-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康复
- 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腹侧中脑表达显著下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和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基因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腹侧中脑的表达变化。方法:(1)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D模型组、成年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侧中脑TH、Pitx3/TH和Nurr1/TH阳性细胞并计数;(2)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itx3和Nurr1基因在PD模型组、成年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侧中脑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D大鼠模型组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2)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D大鼠模型组腹侧中脑左侧Pitx3和Nurr1表达显著下调,其中Pitx3表达下调更明显。结论:Pitx3和Nurr1基因的持续表达与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维持密切相关,为探索PD的病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新途径。
- 姜宇周仁华曾水林徐建红曲海英沈骏李晶刘袁静
- 关键词: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