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艳荷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哮喘
  • 4篇儿童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治疗
  • 3篇变应原
  • 3篇尘螨
  • 2篇舌下
  • 2篇疗效
  • 2篇过敏
  • 2篇过敏性
  • 2篇过敏性哮喘
  • 2篇变应性
  • 1篇滴剂
  • 1篇点刺试验
  • 1篇性疾病
  • 1篇疫苗
  • 1篇幼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治疗儿童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姜艳荷
  • 3篇赵德育
  • 1篇丁静
  • 1篇黄霞
  • 1篇李琦
  • 1篇田曼
  • 1篇王屿
  • 1篇吴美思
  • 1篇王进雅
  • 1篇刘峰
  • 1篇周艾
  • 1篇陆悦倩
  • 1篇陆璐
  • 1篇严敏
  • 1篇王全

传媒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1年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治疗中重度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71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其中41例接受舌下免疫治疗和30例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治疗均满1年。两种免疫治疗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用药评分,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的改变,并且对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P<0.01),血清特异性IgG4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特异性IgE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下降值,以及血清特异性IgG4下降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和皮下免疫治疗疗效类似,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宜在儿童患者普遍开展。
周艾李琦姜艳荷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
54例哮喘发作期幼儿的肺功能测定及变应原皮内试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哮喘发作期幼儿的肺功能特征及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期的54例3-4岁幼儿(哮喘组)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并与同龄健康幼儿30名作对照(对照组)。哮喘组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患儿呼吸总阻抗(Zrs)、5Hz时的气道粘性阻力(R5)、周边气道阻力(Rp)和共振频率(Fres)明显增高,5Hz时的电抗值(X5)明显下降(P<0.01)。哮喘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其呼吸阻力测定值较前明显好转,改善率>35%。Zrs、R5、Rp、Fres较舒张前明显下降,X5较舒张前明显上升(P<0.01)。哮喘组变应原检测的阳性率65%。其中,屋尘螨阳性率85.7%、粉尘螨阳性率74.2%、细链格孢霉阳性率42.8%。结论哮喘发作患儿存在呼吸阻力增高和可逆性气道阻塞。屋尘螨、粉尘螨、细链格孢霉是哮喘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
丁静吴美思赵德育姜艳荷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幼儿
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7月就诊的南京地区1~12岁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患儿4 355例,应用13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及年龄相关性。结果:在4 355例患儿中,2 618例(60.1%)具有特应性(SPT≥1个变应原阳性),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0%和50.9%,其阳性程度亦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性别特应性差异更加明显(男女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幼年期40.9%vs 38.9%,P=0.686;学龄前59.0%vs 55.8%,P=0.100;学龄期76.2%vs 65.9%,P=0.000)。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其中尘螨是主要吸入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显著。
黄霞赵德育姜艳荷王全刘峰
关键词: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尘螨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的长期疗效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 ingualimmunotherapy,SLIT)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对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疗效。方法开放、回顾性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的主要对尘螨[粉尘螨和(或)户尘螨]过敏的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儿80例,年龄4~14岁。所有患儿人组时(基线)均已接受抗哮喘药物治疗3个月。分组:(1)SLIT组39例,抗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SLIT2年,停止SLIT后再随访1年,共随访3年;(2)药物组4l例,仅采用抗哮喘药物治疗,随访3年。比较SLIT组和药物组在基线,治疗第2年结束时、第3年结束时(停止SLIT1年时)的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停药例数、人组前1年、治疗第3年哮喘急性发作频率。结果(1)症状评分:SLIT2年结束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低于药物组(0.18±0.06,0.93±0.12,Z=-4.873,P〈0.05),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止SLIT1年时,SLIT组患儿哮喘日间症状评分(0.18±0.06)和夜间症状评分(0.05±0.04)均低于药物组(日间1.46±0.72,夜间0.66±0.14,Z=-5.082,-4.019,P均〈0.05)。(2)用药评分和停药例数:SLIT2年结束时和停止SLIT1年时,SLIT组用药评分(0.31±0.07和0.17±0.06)均低于药物组(0.75±0.12和0.87±0.17,Z=-2.813,-4.106,P均〈0.05);SLIT组停药例数(20例,29例)均多于药物组(10例,13例)(X2=6.167,14.581,P均〈0.05)。(3)入组前1年两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年(停止SLIT1年)间,SLIT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小于药物组(0.69±1.20,1.20±1.44,Z=-1.968,P〈0.05)。结论SLIT能明显改善哮喘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和哮喘急性发作,同时在停止SLIT后1年仍能保持疗效。
田曼陆悦倩王屿姜艳荷赵德育
关键词: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长期疗效
浅谈儿童哮喘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2008年
目的:总结对儿童哮喘进行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5例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患儿采用免疫脱敏治疗并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结论:采用免疫脱敏治疗、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并长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严敏姜艳荷
关键词:儿童哮喘脱敏治疗护理
安脱达尘螨疫苗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价安脱达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25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疫苗(安脱达),记录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合并用药评分,同时计算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脱敏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合并用药计分明显减少。80.0%(100/125)的哮喘患儿伴发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1年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23.2%的患儿因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在治疗第26周末自行停用合并药物,第52周末随访病情,哮喘复发率为10.3%(3/29)。125例患儿总计接受免疫治疗注射2676次,43例患儿出现100例次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00/2676),14例患儿出现23例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0.9%(23/2676),未出现致死性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在规范化操作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陆璐王进雅姜艳荷
关键词:屋尘螨变应原疫苗过敏性哮喘免疫治疗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