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铀

作品数:22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直肠
  • 5篇食管
  • 5篇特发性
  • 5篇慢性
  • 5篇慢性特发性
  • 5篇溃疡
  • 5篇肛门
  • 5篇肛门直肠
  • 4篇夜间酸突破
  • 4篇溃疡患者
  • 4篇发病
  • 4篇反流
  • 4篇肛门直肠动力
  • 4篇肛门直肠动力...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因素
  • 3篇夜间酸突破现...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十二指肠

机构

  • 15篇大连医科大学...
  • 9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本钢总医院
  • 1篇鞍钢集团弓长...
  • 1篇瓦房店市第三...

作者

  • 22篇姜铀
  • 8篇姜春萌
  • 6篇李骢
  • 5篇徐海珊
  • 3篇应力
  • 3篇徐海珊
  • 3篇张伯伦
  • 2篇战敏
  • 2篇朱庆华
  • 2篇贾玉杰
  • 2篇王朝晖
  • 2篇李艳静
  • 2篇姜妙娜
  • 2篇曲波
  • 1篇崔淑红
  • 1篇文姝
  • 1篇孟艳
  • 1篇张善红
  • 1篇韩春丽
  • 1篇聂大年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反流量和酸度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研究酸反流量和酸度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26 例对照组及19例反流性食管炎组进行酸反流量测定,同时进行反流物酸度在Ⅰ级、Ⅱ~Ⅲ级、Ⅳ级反流性食管炎组中的比较。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对照组在酸反流量及酸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反流性食管炎组不同病变严重程度与酸度有相关性 (P< 0.01)。结论 酸反流量和酸度在反流生食管炎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徐海珊姜铀张伯伦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PH监测食管炎
慢性特发性便秘发病机制探讨
2001年
姜铀徐海珊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便秘发病机制肛门直肠动力学精神心理因素
胃pH监测对残胃黏膜泌酸功能的应用价值
2007年
目的研究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泌酸功能及其与黏膜病理改变、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 h pH监测仪测定51例残胃患者空腹胃内pH值,根据24 h胃内平均pH值分为低泌酸组(pH≥3)和正常泌酸组(pH<3)。胃镜观察残胃黏膜以及Hp检测。结果低泌酸组患者35例,其中29例黏膜呈重度萎缩;正常泌酸组16例,其中4例呈重度黏膜炎症(P=0.006)。胆汁反流率在低泌酸组和正常泌酸组分别为37.4%和18.7%(P=0.014)。两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但却接受了抑酸药物药物治疗。结论24 h动态胃pH监测可有效评价残胃患者胃黏膜泌酸功能。胆汁反流和残胃炎程度与黏膜泌酸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应力朱庆华姜铀姜春萌
关键词:氢离子浓度胃酸胃残端幽门螺杆菌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各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各因素的变化,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检测28例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变化,24名健康者作对照。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特发性便秘组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异常:(1)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异常:肛门括约机静息压、最大缩榨压降低(P<0.05,P<0.005);肛管高压长度增加(P<0.005),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小松驰容积(MRV)增加(P<0.005),肛门括约肌松驰率下降(P<0.025);(2)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直肠内容量刺激的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明显增加(P<0.005,P<0.005);(3)肛门括约协同失调:在模拟排便动作,观察排便压力曲线的实验中,86%在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存在B或C型异常的排便曲线,而正常对照组均为正常A型排便曲线。结果表明:CI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异常。
姜铀徐海珊
关键词:便秘肛门直肠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抑酸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的疗效和夜间酸突破现象 (NAB)的发生情况以及H2 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对NAB的影响。方法 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四组。A组 :口服雷贝拉唑 10mg每日 1次 ;B组 :口服奥美拉唑 2 0mg每日 1次 ;C、D组 :在A、B两组的基础上分别睡前加服法莫替丁2 0mg。结果  (1)四组患者平均胃内pH值 ,平均中位pH值 ,夜间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中位pH值及症状积分下降率比较 :C组和D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 ;A、B组之间 ,C、D组之间无差异。(2 )NAB的发生率 :C、D两组明显低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具有相同的疗效 ,都不能避免NAB的发生。但在使用两者的基础上睡前分别服用法莫替丁 2 0mg则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韩春丽姜铀王朝晖姜春萌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法莫替丁胃内PH值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治疗方案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观察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octurnalacidbreakthrough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2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A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法莫替丁20mg睡前口服;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C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1次/d;法莫替丁20mg睡前口服;D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d.以上病例均用药5d,于第5d早上8时起连续24h监测其胃内pH值,同时检测Hp.结果:发生NAB者:A组0例,B组1例12.5%,C组1例12.5%,D组5例62.5%;A、B、C组NAB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8例Hp阴性者中4例(50%)发生NAB,24例Hp阳性者中3例(12.5%)发生NAB,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平均胃内pH值、平均中位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和值夜间平均中位pH值比较,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2<0.05vsB,C组,P=0.005<0.01vsD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D组,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pH值<4.0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夜间pH值<4.0的时间占夜间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05<0.01),而B组与C组明显低于D组(P<0.05=0.03).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2<0.05).结论: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多发生NAB,改变奥美拉唑用药方式、剂量;联用高舒达可降低NAB的发生率.
李骢姜铀姜妙娜张善红李艳静姜春萌贾玉杰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夜间酸突破现象老年人
胃肠道间质瘤67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6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GIST患者发病年龄15岁~72岁,中位发病年龄59岁。GIST多发生于胃肠道内,本研究中胃占35例(52.24%),其次是小肠13例(19.40%)。67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占33.80%(22/67);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占28.17%(19/67);镜下肿瘤细胞形态梭形细胞为主型45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4侧,其他细胞形态18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95.52%(64/67)、cD34阳性率74.63%(50/67)、SMA阳性率14.93%(10/67)、S-100阳性率8.96%(6/67)、Ki-67阳性率67.16%(45/67)。67例患者随访3个月~48个月,失访10例,肿瘤复发15例,其他死亡原因者6例,余36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GIST发病多见于50岁以上,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手术是GIST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或出现复发转移的建议行分子靶向治疗。
姜铀耿艳丽刘岩孟艳孔露李东宁李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素评价
2002年
李艳静姜铀徐海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疾病胃内压食管下括约肌酸反流胃排空延缓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及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9
2001年
目的 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及其心理的变化。方法 肛门直肠测压法检测 2 8例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变化 ,同时进行心理测试 ,并与 2 4名健康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CIC患者年龄偏大 ( P <0 .0 5) ;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榨压降低 ( P <0 .0 5,P <0 .0 0 5) ;肛管高压带长度增加 (P <0 .0 0 5) ;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小松弛容量(MVR)增加 (P <0 .0 0 5) ,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下降 (P <0 .0 2 5) ;直肠内部容量刺激的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均明显增加 (P <0 .0 0 5,P <0 .0 0 5) ;CIC患者焦虑、抑郁精神心理异常倾向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结论 CI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异常。
徐海珊姜铀战敏崔淑红张伯伦
关键词:便秘肛门直肠测压
胃息肉患者胃液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胃息肉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胃息肉患者的胃液菌群组成,探究整体菌群变化与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7例胃息肉患者的胃液(GP组),7例胃体黏膜未见异常体检者胃液为对照组(C组),统计H.pylori感染情况。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结果 (1)7例胃息肉患者中5例H.pylori阳性,H.pylori感染率为71.4%;对照组与胃息肉组H.pylori感染率无差异。(2)两组之间菌群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有显著区别。门水平上,两组之间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胃息肉组胃液奈瑟菌属(P<0.05)、嗜血杆菌属(P<0.05)、Parvimonas属(P<0.05)比例显著增加。结论胃息肉患者胃液菌群发生紊乱,以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Parvimonas属显著增加为特征。
宁凯婷曲波卢姗李骢邹佳臻文姝姜铀
关键词:胃息肉幽门螺杆菌菌群紊乱高通量测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