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志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立位
  • 5篇模拟失重
  • 4篇失重模拟
  • 4篇立位耐力
  • 3篇肌肉
  • 3篇航天员
  • 3篇比目鱼
  • 2篇心血管
  • 2篇悬吊大鼠
  • 2篇血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量
  • 2篇失重
  • 2篇下身负压
  • 2篇肌功能
  • 2篇肌肉萎缩
  • 2篇航天
  • 2篇比目鱼肌
  • 1篇心血管反应
  • 1篇心血管功能

机构

  • 13篇航天医学工程...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孙亚志
  • 7篇沈羡云
  • 5篇向求鲁
  • 3篇孟京瑞
  • 2篇崔建
  • 2篇阎晓霞
  • 2篇杨光华
  • 2篇马永烈
  • 2篇李树春
  • 1篇汪涛
  • 1篇闫晓霞
  • 1篇严拱东
  • 1篇董颀
  • 1篇魏金河
  • 1篇杨鸿慧
  • 1篇崔伟
  • 1篇朱俊铭
  • 1篇张复生
  • 1篇张敏
  • 1篇张谦

传媒

  • 8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宇航航天...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位加下身负压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5
1989年
航天员长期失重飞行后返回地面时,无一例外出现立位耐力降低。为了选拨心血管调节功能良好的航天员,美苏多采用单纯立位和下身负压方法。但由于前者下肢血液潴留较少,后者不存在静水压差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均未取得满意效果。考虑到长期失重后立位时,回心血量下降及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量都大于飞行前,我们采用了立位加下身负压方法(简称负-立方法)模拟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站立时心血管系统遇到的刺激量。经过几年实践。
沈羡云向求鲁孙亚志孟京瑞徐立华阎晓霞李树春庄祥昌
关键词:立位下身负压
两种立位耐力检查方法的研究
2005年
沈羡云孟京瑞向求鲁孙亚志
关键词:立位耐力失重飞行航天员
卧床前后压力感受性反射机能变化的研究
沈羡云孙亚志向求鲁
关键词:反射(生理)压力感受器立位耐力航空航天医学失重模拟
失重/模拟失重下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1997年
失重/模拟失重下肌肉萎缩的研究进展马永烈孙亚志中、长期失重或模拟失重条件下,人或动物的肌肉组织,特别是下肢抗重力肌出现了废用性萎缩。这是航天医学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肌肉萎缩不仅影响航天员的飞行时间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能力,...
马永烈孙亚志
关键词:失重模拟失重肌肉萎缩
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变化与肌肉力学特性的关系被引量:6
1992年
本实验采用48只SD品系雄性大鼠,全身悬吊15天。远红外线照射一侧后肢,使用张力、位移传感器测肌肉力学特性参数,并选用标有^(51)Cr同位素青蛙红血球方法测比目鱼肌血流量。结果表明:远红外线照射使悬吊鼠后肢比目鱼肌血流量增加。悬吊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减少与肌肉力学特性降低存在着相应的关系。肌肉力学特性降低反映肌肉萎缩的程度,因此可以认为血流量下降是悬吊鼠后肢比目鱼肌萎缩的原因之一。
孙亚志朱俊铭向求鲁庄祥昌
关键词:失重模拟血流肌功能力学性质
模拟失重下机体的整体调节(英文)被引量:2
1997年
大鼠悬吊15d和30d,同体同步采样进行多系统多指标观察模拟失重时的生理功能改变。结果表明:出现矿盐含量减少、比目鱼肌和腓肠肌Ca2+转运动能改变及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的同时,局部因子(骨细胞分泌的蛋白因子、肌浆网的Ca2+-ATP酶)和全身性调节因子(免疫因子、生长激素)亦同步出现抑制现象,说明模拟失重时生理功能有着复杂的局部和整体调节过程。
杨光华崔伟孙亚志董颀沈羡云汪涛
关键词:失重模拟免疫因子生长激素红细胞流变性
提高人体立位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失重使航天员立位试验的适应能力降低,为提高人体的立位耐力,设计了反复的体位变换训练法,观察其对立位耐力的影响。受试者年龄为19~20岁的健康男性自愿者,分成A组(5人)和B组(4人)。A组每天进行2h的体育训练,中等运动量,持续6周,同时进行反复的体位变换训练,每次25~30min,每周4次,共23次,B组则只进行体育训练。训练前后两组都进行立位试验。结果表明,只进行体育训练的B组的立位耐力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反复体位变换训练的A组的立位耐力,有明显的提高(P<0.05)。训练后站立中A组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优于B组,很可能是由於反复的体位变换提高了心血管系统的反射性调节能力,从而提高了人体的立位耐力。
闫晓霞沈羡云孙亚志张复生
关键词:航天员训练立位耐力心血管系统体位
中长期模拟失重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变化被引量:2
1996年
为探讨失重对肌肉功能的影响,观察了中长期模拟失重时大鼠骨骼肌细胞内Ca2+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比目鱼肌、腓肠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结果是悬吊15、30d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线粒体Ca+2含量增加,肌浆网Ca2+-ATP酶活性降低,说明中长期模拟失重肌细胞内Ca2+转运功能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是影响肌肉收缩特性的因素之一。
孙亚志黄丽昀张谦杨光华张敏
关键词:模拟失重肌收缩肌浆网
立位加下身负压时的心血管反应被引量:3
1991年
本实验采用了立位加下身负压方法(负-立方法)模拟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受到的重力刺激,检查了20名健康受试者在单纯立位和负-立时的心血管反应。按照受试者在负-立时的心率、外周阻力和耐受时间,将受试者分为四种不同的反应类型,其耐力和潜力是血管型>混合型>心脏型>欠调型。结果表明负-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心血管功能检查方法,可应用于航天员心血管功能选拔。
沈羡云李树春向求鲁孟京瑞阎晓霞孙亚志徐立华范亚明庄祥昌
关键词: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立位耐力
模拟失重大白鼠比目鱼肌功能和组织结构变化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本研究采用尾吊大鼠作为模拟失重模型,在悬吊一个月过程中定量地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生物力学特性和其形态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悬吊造成的低动力和低运动引起比目鱼肌废用性萎缩。肌肉的质量、收缩力、耐力及反应速度在悬吊初期下降,两周后逐渐回升。悬吊组肌纤维平均面积要两周左右才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肌纤维类型及相应参数的显著改变要一个月时间。相关分析表明肌肉等长收缩力主要与肌肉质量有关。
崔建孙亚志庄祥昌
关键词:模拟失重肌肉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