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会潇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4篇肝炎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免疫性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因子
  • 2篇上消化道
  • 2篇食管
  • 2篇随访
  • 2篇曲张
  • 2篇自身免疫性肝...
  • 2篇自身免疫性肝...
  • 2篇黏膜
  • 2篇系感染
  • 2篇消化道
  • 2篇慢性泌尿系感...
  • 2篇泌尿
  • 2篇泌尿系
  • 2篇泌尿系感染

机构

  • 8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孙会潇
  • 3篇徐侠
  • 3篇王树俊
  • 3篇王满
  • 2篇梁伊乐
  • 2篇方立峰
  • 2篇徐芸
  • 1篇陈宏超
  • 1篇王晓霞
  • 1篇陈佩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6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奥美拉唑镁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腹胀痛消除时间、烧灼感消除时间及反酸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
王树俊王满徐侠孙会潇宋晨源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泌尿系感染的关系初探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泌尿系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对3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1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及3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测,并跟踪随访。结果7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有28例在入院时检查出泌尿系感染,占22.6%,其中AIH-1型13例,PBC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例,AIH—PBC重叠综合征7例,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有7例泌尿系感染,占12.4%。35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呈反复泌尿系感染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有16例,CHB仅1例。结论慢性泌尿系感染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遗传易感者发病。
孙会潇徐芸梁伊乐
关键词:肝炎自身免疫性泌尿系统
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疗效及预后随访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疗效及预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个病灶符合治愈性切除151例(81.59%,164/201);26个病灶符合非治愈性切除24例(12.94%,26/201),其中8个(8例)进一步补充外科手术,3个(3例)术后给予放疗,其余进行跟踪随访;11个(11例)病灶(5.47%,9/201)无法进行评估,全部入组。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用于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生存率高、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疗效较优。
孙会潇陈宏超王晓霞陈佩方立峰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癌前病变随访
去甲斑蝥素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甲斑蝥素和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6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进行比较;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2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OL-Ⅳ、PC-Ⅲ、HA、LN、IL-6、TGF-β1、TNF-α、hs-CRP、YKL-40、sP-selec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L-Ⅳ、PC-Ⅲ、HA、LN、IL-6、TGF-β1、TNF-α、hs-CRP、YKL-40、sP-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OL-Ⅳ、PC-Ⅲ、HA、LN、IL-6、TGF-β1、TNF-α、hs-CRP、YKL-40、sP-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BeAg、HBsAg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6.67%(21/45)、53.33%(24/45)、68.89%(31/45),对照组患者HBeAg、HBsAg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24.44%(11/45)、31.
王树俊孙会潇徐侠王满
关键词:肝硬化去甲斑蝥素替诺福韦酯乙型肝炎病毒可溶性P选择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泌尿系感染的关系初探
背景和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可简单的分为以肝炎为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
孙会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泌尿系感染随访观察
早期经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早期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 h内内镜下行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急诊止血率高达96%,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复发率较低,曲张静脉清除率较高。结论早期内急诊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孙会潇方立峰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硬化剂注射
益生菌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症患者脱机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脓毒症患者脱机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脓毒症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8例,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与对照组(48例,早期肠内营养)两组,比较两组的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统计其7 d内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PCT、TNF-α、IL-6低于对照组;试验组7 d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抑制其炎症反应。
王树俊王满徐侠孙会潇宋晨源
关键词:血清炎性因子脓毒症早期肠内营养益生菌
382例乙肝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穿刺液标本的病原菌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穿刺液标本的病原菌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382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82例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标本中,培养出阳性标本98例(阳性率为25.65%);98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50.52%)、革兰阴性菌44株(占45.36%)和真菌4株(占4.1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中科氏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则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苯唑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则无耐药。结论: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腹水标本的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其感染,确保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后期治疗。
孙会潇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乙肝细菌培养
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钛夹组(63例)和药物组(62例)。钛夹组接受内镜下钛夹止血,药物组接受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钛夹组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钛夹组的IL-6、CRP、PCT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优于药物注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孙会潇
关键词:钛夹药物注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炎性因子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D组与EMR组,各40例。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ESD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ESD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87.50%)高于EMR组(44.44%),手术时间(93.67±15.72) min、住院时间(11.59±1.86) d短于EMR组(264.18±40.09) min、(16.28±3.01) d,ES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EMR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直径<2 cm中的完全切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手术耗时短且患者恢复快,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
孙会潇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完全切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