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峰成
- 作品数:35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试验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吸收了最优回归设计的原理,具有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农场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该地区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和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玉米的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以及其他施肥参数。
- 刘志雄冯勇胡达古拉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孙峰成
- 关键词:玉米
-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杂交种的营养品质及相互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2002-2008年审定的140份(不包括特用玉米品种和未进行品质分析品种)玉米杂交种的分析,研究了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同时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玉米的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孙峰成赵瑞霞冯勇苏二虎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
- 极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内早101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 100℃~2 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 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 冯勇孙峰成张来厚苏二虎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研究内蒙古的玉米育种材料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规律,用5个标准测验种(B73、Mo17、丹340、黄早4和掖478)和内蒙古主推品种的40个自交系为供试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得到200个杂交组合,通过种植鉴定,对F1产量及产量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对其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内蒙古玉米生产中应用的自交系分为国内群(Dom)、A群(Reid群)、B群(非Reid群)三大群,且M3401、巴816、MZY、K12、M9271等11个自交系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是较好的育种材料;主要杂优模式有Lan×塘四平头、Reid×塘四平头、Reid×Lan等三种模式;在200个测交组合中,M3401×黄早4、M9271×黄早4、K12×Mo17、昌7-2×掖478等7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在育种中可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 孙峰成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
- 内蒙古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 2002年
-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皆居粮食作物之首。“九五”期间,全区年均玉米种植面积达133.8万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年均玉米总产达733.9万t,占粮食总产的50%以上;玉米单产平均为5536.5kg/hm2,超过全国和世界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在我国也属前列。2000年我区玉米出口量达300万t,排全国第一位,玉米在我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但是,“八五”、“九五”期间我区玉米单产水平基本在5500kg/hm2左右,已处于徘徊状态,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年间变幅加大。
- 冯勇张来厚苏二虎赵瑞霞刘志雄孙峰成
- 关键词:玉米育种
- 内蒙古东北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7年
- 玉米是高产农作物,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皆居粮食作物之首,是自治区第一大农作物。玉米替代种植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由于过分强调比较效益,人们放弃了合理轮作体系,造成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使作物的轮作体系遭破坏,将会使土地生态环境受到更大损害,影响粮食持续增产。文章从玉米轮作及生态高效种植制度的主要效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对策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适宜的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模式,使主要粮食作物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轮作,走以科技支撑提高单产和保障总产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 孙峰成路战远孟繁盛李文霞包额尔敦嘎贾晓清张向前刘亚楠
- 关键词:玉米轮作生态种植
- 早熟玉米新品种内早9的选育
- 2005年
- 苏二虎冯勇赵瑞霞张来厚刘志雄孙峰成侯旭光
- 关键词:早熟玉米内早9多抗玉米玉米产量畜牧业发展农牧业生产
- 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分析
- 2019年
- 以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中农239、先玉335、豫单9953六个耐密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6×10^4株/hm^2、7.5×10^4株/hm^2、9×10^4株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从收获期前7d开始,每隔7d测定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穿刺强度、压碎强度与茎干抗折力),共测定5次,分析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站杆时间的推移,三个密度下的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和中农239这四个品种的三、四、五、六节抗折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在10月4日(第二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三个密度下的先玉335和豫单9953的各节茎秆抗折力则都在第一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6个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压碎力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
- 刘亚楠孙峰成路战远包额尔敦嘎冯晔张向前贾凯
- 关键词:玉米
- 优质高效青贮玉米品种选育途径与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5
- 2002年
- 冯勇赵瑞霞苏二虎张来厚刘志雄孙峰成
- 关键词:青贮玉米玉米自交系粮饲兼用型玉米子粒产量玉米杂交种玉米品种
-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广德5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对中熟春玉米品种广德5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该研究于2017年以广德5的5个密度水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密度处理对春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广德5的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以7.50万株/hm^2处理的株高最高,最大值为386.70 cm;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在大喇叭口期以前差异性较小,大喇叭口期开始各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9.00万株/hm^2>8.25万株/hm^2>7.50万株/hm^2>6.75万株/hm^2>6.00万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广德5单株干物质和群体干物质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增大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单株干物质和群体干物质影响的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6.00万株/hm^2>6.75万株/hm^2>7.50万株/hm^2>8.25万株/hm^2>9.00万株/hm^2和7.50万株/hm^2>6.75万株/hm^2>8.25万株/hm^2>6.00万株/hm^2>9.00万株/hm^2;以7.50万株/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纯收益最大,其值为17 959.33 kg/hm^2和15 422.75元/hm^2。通过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纯收益的综合分析来看,广德5的较适宜种植密度在7.50万株/hm^2左右。
- 张向前贾凯路战远郭晓霞白岚方程玉臣孙峰成郭小刚
-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