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怡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民族性音乐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现代对于我国小提琴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音乐分析方面,其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作者认为应该加强对我国小提琴作品中民族性音乐元素及其演奏的研究。文章从现代"新音乐"创作技法的使用入手,分析了中国现代小提琴作品的民族性特征与演奏特征。
- 孙文怡
- 关键词:创作技法小提琴作品
- 对音乐教育课堂中小提琴教学民族化的探索与研究
- 2012年
- 小提琴作为“乐器中的皇后”,是中国音乐教育中一件具有影响力的乐器,其教学民族化的问题一直受到小提琴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以及发展的民族化方面入手,对推进我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进程提出了几点建议,着重论述了音乐教育课堂中小提琴教学民族化的问题。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教育民族音乐
- 浅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被引量:3
- 2016年
- 借鉴国外的经验是提升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关键,小提琴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我们在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性是一个国家音乐最显著特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性,中国小提琴音乐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音乐。艺术家有自己的民族,其创作的作品也带有民族性,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源泉。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艺术发展教学体系民族性
- 哈尔滨城市音乐地标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 2020年
- 城市音乐地标是多学科交汇的产物,涉及城市地标、音乐人类学和音乐史学等相关学科。哈尔滨城市音乐地标研究以哈尔滨物质性历史音乐地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为架构填充与其相关的历时性、共时性音乐文化内容。在物质性地标的研究过程中,确立相关的精神性地标,通过物质性地标和精神性地标的互证互促,挖掘以地标为核心的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价值。
- 陈艳秋王艳莉孙文怡
- 小提琴的音色与情感表达被引量:5
- 2013年
- 音色在小提琴演奏表现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提琴的音色训练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小提琴的基本音色特点、音色与演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音色的变化及其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小提琴音色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从而说明系统化音色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对感情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音色情感表达
- 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
- 2007年
- 小提琴艺术的产生、发展与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派,又极大地促进了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学派
- 对李自立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情感理解被引量:2
- 2014年
- 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由小提琴教育家李自立创作于1973年,作品以广东汕尾渔歌为素材,以南海波涛为背景,描写了海湾夜色中渔民成群结队出海捕鱼,中途劈波斩浪,最后喜获丰收归来时的情景。渔樵形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的集中反映,成为文人寄情山水和精神净化的象征性符号,是他们人格精神和审美品位的外化。有关渔樵的音乐作品透出"隐"和"逸"的思想,具有儒道兼济的哲学基础。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
- 论黑龙江省现代文化艺术产业中的人才培养——小提琴艺术人才的培养
- 2012年
- 黑龙江省现代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艺术人才的培养,艺术人才是文化艺术产业的强大智力支持,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艺术人才是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在高校依托下关于小提琴这一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并将这一成果鼓励运用到实践中,促进我省现代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 孙文怡
- 关键词:艺术人才培养小提琴
- 将中国小提琴音乐融入基础教育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 2013年
- 随着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小提琴音if,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音乐基础教育过程中,小提琴教育者应加强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重视,使我国的小提琴音乐能得到不断的促进和发展。本文从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现状出发,着重论述了在基础教育课堂中融入我国小提琴音乐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中国小提琴音乐融入基础教育课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孙文怡
- 关键词:小提琴基础教育课堂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 2024年
-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 陈艳秋孙文怡王欣昕
-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行动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