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飞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五大连池火山群深部电性结构探测与研究
- <正>五大连池火山、长白山天池火山、腾冲火山并列为我国大陆三个有历史记载的近代活动火山.对腾冲火山区深部探测研究表明在其深部存在低阻的岩浆房.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深部研究表明在地下深度12~40km之间存在一上宽下窄,并向...
- 詹艳赵国泽白登海王继军汤吉宣飞
- 文献传递
-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被引量:51
- 2003年
-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 赵国泽汤吉邓前辉赵俊猛王继军陈小斌詹艳宣飞A.K.SARAEVM.I.PERTELA.B.KOTCHEROVM.M.KHARLMOV鲁跃刘允秀张建新翟彦忠
- 关键词:电磁异常电阻率地震预测
-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地电磁探测和研究初步结果被引量:19
- 1999年
- 对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新近观测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和分析。研究表明,在地下约几百米深度至15~20 km左右,存在一个上宽下窄似铆钉状的高阻异常体,推测为固结过程中的火山岩浆体。该高阻体一直穿过地壳与上地幔连接,有向深处延伸的通道,并随着深度的加大,其电阻率逐渐减小。该火山群属于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的火山类型,在地壳内没有明显的低阻岩浆囊存在。火山区的构造走向为近南北方向。
- 詹艳赵国泽白登海晋光文王继军宣飞江钊任锦章曲家志郭德明
- 关键词:火山群电阻率岩浆囊
-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和岩浆系统被引量:80
- 2001年
-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RRI二维自动反演等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 :在近地表存在低阻体 ,并分别与长白山天池水体、聚龙泉温泉、锦江温泉及长白山山门附近的地下水相对应。在长白山天池及其以北和以东地区 ,约 12km深处存在电阻率很低的地质体 ,电阻率为 10到几十Ω·m ,可能是地壳岩浆囊。在测区范围内 ,地壳电性结构在南北方向存在着明显的横向变化 ,而东西方向相对均匀 ,变化比较平缓。
- 汤吉邓前辉赵国泽李文军宣飞晋光文白登海詹艳梁竞阁蒲兴华王继军李国深洪飞马明志陈风学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岩浆囊
- 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其在北京地区的观测试验
- <正>1.超低频/极低频电磁波技术依据国际电联(ITU)的定义,30~300Hz的频率范围称为超低频(SLF),3~30Hz称为极低频(ELF).超低频/极低频(SLF/ELF)电磁波技术是通过发信机向长数十公里的接地天...
- 赵国泽Alexander Saraev邓前辉汤吉赵俊猛Mikhail PertelAnton KocherovMikhail王继军宣飞詹艳刘云秀
- 文献传递
- 感应矢量及其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
- 磁场的垂直分量表征介质的水平不均匀性。描述Hz与Hx、Hy之间关系的感应矢量,是研究电性水平不均匀性的有利参数,它具有受局部畸变影响小,对电性噪声干扰不敏感等优点。由实感应矢量的方向和长度,可以确定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
- 汤吉晋光文赵国泽李文军宣飞白登海詹艳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岩浆囊
- 文献传递
- 青海达日—陕西靖边剖面电性结构初步研究
-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探明测区内区域构造与局部构造、深部构造和浅部构造的关系;探讨青藏高原和鄂尔多斯地块接触部位构造变形的深部表现,认识青藏高原隆升对鄂尔多斯构造变形与强震...
- 汤吉邓前辉王继军赵俊猛赵国泽宣飞詹艳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电性结构和地块变形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3
- 2004年
-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大地电磁剖面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沿剖面可以区分为4个电性区块,分别与巴颜喀拉地块(BK区块),秦祁地块(QQ区块),南北地震构造带(HY区块)和鄂尔多斯地块(OD区块)对应.区块BK,QQ和OD的地壳电性结构具有相似的特点,上地壳为高阻层,下地壳上部为低阻层,下地壳下部到上地幔的电阻率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上述3个地块的电性结构特点与青藏高原南边缘、东边缘等其他较完整地块的地壳电性结构相似,属于大陆内部变形不严重或较完整地块的正常地壳电性分层.HY区块属于地壳发生严重变形的边界区,电性成层性遭到破坏,结构复杂,是现今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较强烈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地块相互间的接触关系既有向外围的仰冲作用,又有走滑作用,不同于高原的南边缘带和东边缘带.对地壳内的低阻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岩石圈厚度进行了估测.
- 赵国泽汤吉詹艳陈小斌卓贤军王继军宣飞邓前辉赵俊猛
- 关键词:电性结构下地壳青藏高原低阻上地幔
-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地壳电性结构探测研究被引量:41
- 2005年
-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105°~107°E,36°~37.5°N)的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研究区内东西宽约160km、深约60km范围的地壳电性细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南西—北东的带状分布特征.由南西—北东可分为6个电性区块,依次为西吉盆地(Ⅰ)、西、南华山隆起(Ⅱ)、兴仁堡-海原盆地(Ⅲ)、中卫-清水河盆地(Ⅳ)、中宁-红寺堡盆地(Ⅴ)和鄂尔多斯西缘带(Ⅵ).各区块在平面上呈北西撒开、南东收缩的“扫帚状”形态;弧形构造区弧顶附近构造完整、规模大,自弧顶向北西、南东两端构造规模逐渐减小.地表到深度10km左右,西、南华山隆起和鄂尔多斯西缘带呈高阻特性,西吉、兴仁堡-海原、中卫—清水河和中宁-红寺堡4个盆地的电阻率较低且呈盆地凹陷形状.其中兴仁堡-海原盆地电性基底最深,显示为南西深北东浅的“簸箕状”起伏形态.研究区发育不连续的壳内低阻带,与该区中、强震活动密切相关.1920年海原大震区存在明显的电性结构差异,震区南西侧和上部区域为相对高阻,北东侧和下部区域为相对低阻.
- 詹艳赵国泽王继军汤吉陈小斌邓前辉宣飞赵俊猛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 感应矢量及其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被引量:16
- 1999年
- 磁场的垂直分量表征介质的水平不均匀性。描述H_z与H_x、H_y之间关系的感应矢量,是研究电性水平不均匀性的有利参数,它具有受局部畸变影响小,对电性噪声干扰不敏感等优点。由实感应矢量的方向和长度,可以确定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规模以及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实际应用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从表层到深部都存在低阻的电性不均匀体,浅部不均匀体与天池水和热资源有关,而深部的不均匀体可能与地下岩浆囊有关。
- 汤吉晋光文赵国泽李文军宣飞白登海詹艳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倾子岩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