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国阳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1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1篇颈动脉
  • 10篇动脉内
  • 10篇动脉内膜
  • 10篇动脉内膜切除...
  • 10篇膜切除术
  • 10篇内膜
  • 10篇内膜切除
  • 10篇内膜切除术
  • 10篇颈动脉内
  • 10篇颈动脉内膜
  • 10篇颈动脉内膜切...
  • 10篇颈动脉内膜切...
  • 4篇动脉狭窄
  • 4篇术后
  • 4篇颈动脉狭窄
  • 3篇支架置入
  • 3篇手术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聊城市人民医...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尹国阳
  • 8篇焦力群
  • 5篇王继跃
  • 5篇张利勇
  • 5篇凌锋
  • 3篇程磊
  • 3篇傅强
  • 3篇王旭
  • 3篇马妍
  • 2篇许崇福
  • 2篇朱凤水
  • 2篇谌燕飞
  • 2篇万晓楠
  • 2篇石军伟
  • 2篇肖以磊
  • 2篇杨凤海
  • 2篇吉训明
  • 2篇郝继恒
  • 2篇陈东
  • 2篇高志宇

传媒

  • 8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缺血症状发生六小时内行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2013年
1998年1月_2008年12月,“Dedinje”心血管病中心共进行58例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其中46例为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2例为进展性卒中患者。CEA前和术后均行头部CT检查,并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平均随访时间为(42.1±16.6)个月。在术后早期,均未发现TIA患者的头部CT有阳性改变,而进展性卒中患者3例有头部CT阳性改变。随访中期的卒中率在TIA组患者为2.2%,进展性卒中组患者为8.3%。术后早期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中期病死率TIA组为0,进展性卒中组为8.3%。对频发性TIA或进展性卒中患者行急诊CEA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尹国阳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急性脑缺血急诊症状发生TIA患者头部CT检查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缺血的特点——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CSS)的磁共振亚组分析
2013年
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nternational carotid stenting study, ICSS)是在欧洲组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对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 stenting,C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对亚组分析后显示,CAS与CEA比较,术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CAS后有更多的新发脑缺血灶。针对治疗后DWI所发现的新发缺血灶,对两组数目、单个体积及总体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纳入CAS组124例和CEA组107例),结果显示,CAS组患者较CEA组术后出现更多的缺血灶(50%比17%),术后出现脑缺血灶总体风险CAS相对CEA的RR值为8.8(95%CI:4.4-17.5,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基线血压偏低、合并糖尿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左侧颈动脉狭窄及CAS术中使用滤网式保护装置,术后出现脑缺血灶的风险更高。
尹国阳程磊王旭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后脑缺血支架置入
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术中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近期并发症——英国三级医疗中心的回顾性分析
2013年
本项研究探讨了〉75岁高龄患者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安全性,同时分析了术中超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连续纳入了496例有症状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70%,并接受CEA治疗。按年龄分为≤75岁组408例(平均64岁)和〉75岁组88例(平均78岁)。
尹国阳程磊王旭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老年患者三级医疗中心近期并发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大脑中动脉流速的改变不能预测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综合征
2013年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保障。CEA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或搏动指数增高,被认为是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的预测因素。为了明确了解这一监测指标的有效性,有学者使用TCD监测CEA术前、颈动脉阻断前、解除阻断后1、10min和术后30min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该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两个时期组:A组(1995-2007年)对CEA术后高血压的处理尚无正式的指南性文件。B组(2008-2012年间)指南中提到对术后高血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中1.1%(11/1024)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或过度灌注,明显高于B组的0例(0/426,P=0.02)。
尹国阳程磊王旭焦力群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过度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动脉流速切除术后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对高分叉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69例于手术显微镜下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47例为非高分叉颈动脉狭窄,22例为高分叉颈动脉狭窄)进入研究,其中高分叉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采用切断二腹肌后腹辅助暴露颈内动脉斑块远端;术后1周内行颈部CTA/DSA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是否完全解除,术后半年和1年时行颈部血管超声复查明确颈动脉是否再狭窄。回顾性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复查结果方面有无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颈动脉狭窄均完全解除;2组患者间新发脑梗死、暂时性神经功能损伤发生比例(4.5%vs.2.0%;9.1%vs.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颈动脉再狭窄,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二腹肌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切断二腹肌后腹能够较好地暴露高分叉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远端,从而为有效解除颈动脉狭窄提供便利,且安全性较高。
司俊臣于凯林凯蒋群龙尹国阳郝继恒王继跃张利勇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三家医院共494例连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共509例次.男性422例,女性72例,年龄35 ~ 84岁,平均(64±9)岁.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0 d内的各种并发症及原因,着重分析30 d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使用卡方单因素分析,对患者人群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及术中细节等每一个变量和术后早期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与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完成率为98.6%,7例完全闭塞的患者没有再通.术后30 d内,发生主要并发症有20例(3.9%),死亡6例(1.2%),脑梗死9例(1.8%),脑出血5例(1.0%);次要并发症120例(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率发生率明显增高(χ^2=20.517,P<O.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 CI:1.048~6.791,P=0.040)及mRS评分≥3分者(OR=8.690,95% CI:3.279~23.031,P=0.0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吸烟和mRS评分≥3分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
张利勇尹国阳王继跃焦力群陈东万晓楠石军伟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颈动脉狭窄
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2021年
目的探讨颅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例颅骨LCH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31岁;临床上均表现为颅骨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颅骨骨质破坏,合并或不合并其他骨骼或器官受累。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LCH。术后常规全身骨扫描发现1例局部异常代谢活跃,加行局部放疗;8例合并其他骨骼或器官受累者予联合化疗。随访1~5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且无一例死亡。结论颅骨LCH患者经积极手术后,根据术后复查结果再联合规范化放化疗,其预后可较好。
尹国阳刘翠翠肖以磊蒋海涛许崇福高志宇祝子鹏杨凤海傅强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颅骨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2015年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布茂振尹国阳张利勇张士刚王继跃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文献评价与现状被引量:7
2014年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开展[1],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预防卒中的效果肯定,尤其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后,现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2-4].我国CEA手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对国内学术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回顾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为国内今后CEA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韩涛焦力群凌锋马妍宋刚尹国阳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陈东焦力群王继跃万晓楠石军伟张利勇尹国阳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