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宇慧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真菌
  • 2篇药物
  • 2篇源性
  • 2篇真菌药物
  • 2篇通气
  • 2篇念珠菌
  • 2篇菌药
  • 2篇抗真菌
  • 2篇抗真菌药
  • 2篇抗真菌药物
  • 2篇机械通气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肺炎
  • 2篇肠源性
  • 1篇单胞菌
  • 1篇等渗溶液
  • 1篇定植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伤患者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篇崔宇慧
  • 10篇唐建国
  • 8篇吴春荣
  • 5篇杨春辉
  • 4篇徐丹
  • 2篇黄力鸥
  • 2篇杨卫明
  • 1篇陆刚
  • 1篇严蕾
  • 1篇薛杨勇
  • 1篇李虎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伤患者早期降钙素原水平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测定重症监护室中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血清PCT水平与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创伤部位、治疗结果有无相关性,并与同期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15日—2013年11月15日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创伤急救危重症医学中心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74例多发伤患者(多发伤组)的临床资料,测定其入重症监护室24h内血清PCT水平,记录并比较不同创伤部位、不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是否行急诊手术和不同治疗结果的多发伤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测定同时期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57例脓毒血症患者(脓毒血症组)治疗期间的血清PCT水平,比较两组间血清PCT水平。结果多发伤患者各创伤部位的血清PCT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腹部和盆腔1.003(0.269,3.805)ng/mL、四肢和骨盆0.839(0.243,3.750)ng/mL、头颈部0.777(0.125,2.645)ng/mL、胸部0.744(0.198,2.840)ng/mL、体表0.715(0.121,2.450)ng/mL、面部0.267(0.062,2.450)ng/mL,各创伤部位间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SS评分≤20分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为0.243(0.061,0.791)ng/mL,显著低于ISS评分>20分患者的0.945(0.294,3.990)ng/mL(Z=-2.920,P<0.05)。存活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为0.602(0.167,2.304)ng/mL,与死亡患者的1.460(0.128,22.770)ng/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3,P>0.05)。行急诊手术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为0.772(0.128,2.450)ng/mL,与未行急诊手术患者的0.524(0.167,2.840)ng/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为0.743(0.167,2.450)ng/mL,显著低于脓毒血症组的19.860(4.140,60.770)ng/mL(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评估多发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患者创伤越严重,其血清PCT水平越高;该指标不受急诊手术的影响,可与脓毒血症相鉴别,但无法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吴春荣崔宇慧杨春辉唐建国
关键词:多发伤降钙素原急诊手术
液体复苏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液体复苏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疾病中,如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重症胰腺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治疗,战伤休克等,是一种拯救危重患者的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针对液体复苏方法及所用的液体的研究提出了新观点。本文就近年来液体复苏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赵相旺崔宇慧唐建国
关键词:高渗溶液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459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459例患者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32株,43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有264株,占61.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和阴沟肠杆菌居多.革兰阳性菌有122株,占28.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真菌有46株,占10.7%.全部为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者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高(均在50%以上).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较敏感,未发现耐药或耐药性低(0%为未发现耐药,50%以下为耐药性低).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高,其对较多种类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需密切观察病原菌的及耐药性,以便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对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吴春荣崔宇慧杨春辉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
真菌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被引量:19
2011年
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真菌耐药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对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种类,分别总结论述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崔宇慧唐建国
关键词:真菌耐药机制抗真菌药物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VAP患者76例,随机分为雾化治疗组(雾化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比较雾化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细菌学反应、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雾化组患者7 d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3%vs 52.6%,P<0.05)。以敏感菌株进行分层,雾化组患者的7 d和28 d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雾化组患者细菌载量在治疗过程中迅速降低,对照组患者细菌载量在治疗前3 d内有明显降低,但后期未见明显下降。2组患者的病死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及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尤其是对阿米卡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VAP,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但对患者病死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影响。
李虎杨春辉薛杨勇徐丹崔宇慧唐建国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雾化疗法机械通气铜绿假单胞菌
肠道屏障在肠源性侵袭性真菌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证实菌群紊乱及急性应激状态下肠道屏障在侵袭性真菌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雌雄不计,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为抗生素组,每日静脉给予头孢曲松100 mg/kg一次;第三组为抗生素+胰腺炎组,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1.25 mg/kg两次,中间间隔lh,造成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同样给予头孢曲松,剂量及方法同第二组.分别于实验开始第7天、第14天,各取每组10只大鼠,取心内血、门静脉血、肠内容物、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做真菌培养,取肠壁组织及胰腺做病理镜检.若同一实验动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培养结果阳性,应用18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菌株层面的鉴定,确定是否有真菌突破感染.结果 抗生素组及抗生素+胰腺炎组大鼠的肠内容物真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1例及1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存在菌群紊乱、真菌增殖.在实验第7天及实验第14天两个时间节点,仅有3例发生真菌定植/突破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真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群的情况下,肠道固有屏障的保护作用,仍可保证急性应激情况下真菌不能突破肠道屏障,造成侵袭性真菌病,肠道屏障的免疫功能在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崔宇慧唐建国吴春荣徐丹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真菌肠道屏障头孢曲松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不同病原学结果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PT、NLR、PCT/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结果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白蛋白(PCT/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BSI脓毒症患者130例,根据不同病原学结果分为真菌组11例、革兰阳性菌(G+菌)组49例、革兰阴性菌(G-菌)组70例。根据28d临床结局将BSI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94例。检测并计算PT、NLR、PCT/AL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NLR、PCT/ALB对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G-菌组PT长于真菌组、G+菌组,NLR、PCT/ALB高于真菌组、G+菌组(P<0.05),真菌组与G+菌组PT、NLR、PCT/ALB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PT延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升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升高、NLR升高、PCT/ALB升高为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NLR、PCT/ALB联合预测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PT、NLR、PCT/ALB单独预测(P<0.05)。结论:相比真菌和G+菌,G-菌BSI脓毒症患者PT、NLR、PCT/ALB明显升高,且PT、NLR、PCT/ALB升高是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周子阳唐建国徐丹崔宇慧黄力鸥尹丽萍吴春荣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学凝血酶原时间预后
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肝硬化并发HE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肝和抗肝昏迷治疗31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肝素化CRRT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1±1.0)d,住院时间为(8.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8±1.1)d和(12.5±1.5)d,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氨、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69.3±10.5)mmol/L、(7.1±1.7)ng/L和(9.5±2.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8±8.1)mmol/L、(9.4±1.9)ng/L和(12.4±2.5)ng/L,P<0.01],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8.1±1.4)ng/L对(7.3±1.6)ng/L,P>0.0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1.2±8.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9.7)μmol/L,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32.9±3.2)g/L对(32.4±2.8)g/L]和INR[(1.2±0.4)对(1.3±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肝素化CRRT治疗肝硬化并发HE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黄力鸥吴春荣徐丹崔宇慧唐建国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血氨
pH 值对白色念珠菌形态和侵袭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 pH 值对白色念珠菌增殖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不同 pH 值条件下培养的白色念珠菌破坏力的差异。方法制备5组不同 pH 值的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液体培养基。取100μl 浓度为3×10^5个/ml 的白色念珠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各组培养基,恒温培养48 h 后,对各组的出芽酵母相和菌丝相的白色念珠菌计数,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取各组培养所得100μl 白色念珠菌菌悬液,接种于制备好的 Caco-2细胞培养瓶中,每隔1 h 测定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设定 LDH 浓度>160 U /L 为目标,分别记录各组所需时间,比较各组间差异。共同培养24 h 后,对残留的贴壁 Caco-2细胞进行计数,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pH =7.0组白色念珠菌出芽酵母相计数为(5.47±0.51)×10^8/ml,菌丝相计数为(2.41±0.42)×10^8/ml,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H =9.0组 LDH 浓度达到160 U /L 水平所需时间为(22.10±2.00)h,明显长于其余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H =9.0组残留的贴壁Caco-2细胞计数为(78.10±8.54)×10^6/ml,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H 值对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和破坏力有显著影响,中性环境更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及促使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化,碱性环境下白色念珠菌的破坏力下降。
吴春荣崔宇慧杨卫明杨春辉唐建国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PH侵袭力乳酸脱氢酶
肠黏膜保护降低肠源性念珠菌定植与侵袭感染
唐建国吴春荣崔宇慧陆刚杨卫明严蕾童译
近年来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念珠菌成为ICU中排名第四位的病原菌,临床上面临着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越来越高、念珠菌感染难以彻底根治、某些治疗药物还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肾毒性等难题,项目组以肠黏膜屏障保护为方向,以减...
关键词: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