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炼农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8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音乐
  • 8篇歌辞
  • 7篇乐府
  • 3篇诗集
  • 3篇乐府诗
  • 3篇乐府诗集
  • 3篇《乐府诗集》
  • 2篇音乐术语
  • 2篇玉台新咏
  • 2篇文本
  • 2篇文学
  • 2篇《玉台新咏》
  • 2篇表演
  • 2篇丛考
  • 1篇代文
  • 1篇东南飞
  • 1篇叙录
  • 1篇学史
  • 1篇音乐表演
  • 1篇音乐文献

机构

  • 12篇湖南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崔炼农

传媒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云南艺术学院...
  • 2篇音乐探索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唐都学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乱”之源流考辨——《乐府诗集》音乐术语丛考之一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辨析,文章认为:(1)对“乱”的解释应以韦昭注“曲终变章乱节”为的论。而广为学界认同的“繁音促节”之说是片面的解释;(2)《关雎》的复沓格式与《汉广》《君子于役》等十数首的布局有共同规律,《关雎》之“乱”当为“钟鼓乐之”一段;(3)《楚辞》“主曲一乱”的结构形式一直沿用至魏晋“相和三调”;(4)晋宋大曲之中没有“乱”辞的记录和相关说明。“三调”中的“乱”在大曲中已转化成为“趋”,与“艳”相对。构成“艳-曲-趍”的大曲结构。
崔炼农
关键词:《关雎》《楚辞》大曲
齐己《白莲集》的诗禅观被引量:3
2002年
诗禅关系是齐己《白莲集》中最突出的主题。齐己认为,禅与诗的关系乃是出世与入世、形而上与形而下、体与用之间的相对相应的关系。其次从佛家色空观来看,诗禅相通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佛家不一不异色空观所体认的那种抽象的体性层面上的相通,即偏于禅的层面;二是在形而下具体的相用层面上,即偏于诗的层面上。齐己对此问题的参究可概括为三点:一、业诗如同参禅,力求穷理尽性,非苦不得其功;二、诗与禅都靠心传,全凭内证,悟为玄机,旨在言外;三、诗与禅相通于闲静。然而禅人业诗原为不正之业,证悟之前难免以诗害禅,以诗废禅,诗禅矛盾由此发生。齐己从佛家因果业报理论寻找原因,以禅御诗,以诗助禅,试图在诗禅矛盾中求得诗禅相通,从而消除对立,归于禅寂境界。
崔炼农
关键词:齐己
《玉台新咏》不是歌辞总集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在详实的校勘和统计基础上,从作品性质构成、歌辞记录方式、作品编排体例、编撰目的和宗旨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证明了《玉台新咏》以作家为中心进行编辑,所录作品以徒诗为主体,歌辞拟作亦具有徒诗的性质;乐府歌辞作为“杂诗”之一得以收录,但配乐痕迹全被清除,变成纯粹的“诗”文本;编撰者自序更明确表示其目的仅供诸姬把玩、目阅口诵而已,故其本意不在度曲。
崔炼农
关键词:《玉台新咏》编排体例杂诗乐府歌辞
《孔雀东南飞》文本考索被引量:3
2006年
《孔雀东南飞》诗继承了汉代乐府古辞的叙事传统,结合了“弃妇”、“殉情合葬”、“烈女”等传统母题,叙事方式和整体结构安排因情节扩展和篇幅增长均有相应发展;其叙事风格与后汉辛延年《羽林郎》非常接近,受古辞《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影响较大,不仅迥异于以程序语句为框架的《木兰诗》,更与魏晋文人书面化程度较高的叙事作品有别。由于其文本形式的各个方面均与现存汉魏时期的文献材料密切相关,《孔雀东南飞》诗当为汉末建安文人拟乐府作品。
崔炼农
关键词:女性题材文句母题
先秦文献中的歌辞记录——古代歌辞文献研究之一被引量:2
2006年
笔者在文献疏理的基础上大致区分了先秦散文中的韵语、韵语短章和歌辞三种文本记录形式。通过对韵语短章诸多名目(如“语”“辞”“谚”“铭”等)的具体考证,理清了先秦歌辞记录的文本特征。发现先秦文献中歌辞名目繁多,其产生和演变与礼乐制度息息相关;具体的音乐表现方式和歌唱内容反映出当时音乐与文学全面结合的盛况。其中对“辞”的考证为《楚辞》命名缘由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歌唱方式的疏证为重新理解“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等经典文句提供了新的角度。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韵语都属歌唱之辞,只有用韵规范、句式较稳定且有歌唱记载或说明的韵语才可判为歌辞;“诗三百”是专门的歌辞结集,而非专门的歌辞记录则有纪事、引用和专录三种文本类型,其中纪事一类往往涉及具体的歌唱活动而最具研究价值;同一歌辞多有不同的记录文本共存,异文之中隐含的信息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特定的歌辞记录方式与相关音乐现实的交错和层积。
崔炼农
关键词:音乐韵语歌辞文本特征诗三百
《乐府诗集》“本辞”考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考证了《乐府诗集》所收乐奏辞和“本辞”的文献来源,通过相关歌辞文本的校勘分析与考辨,揭示了歌辞记录多种文本共存的实际情况。认为《乐府诗集》所录乐奏辞具有曾经入乐的明显痕迹,“本辞”则是最初(或前次)入乐之辞;二者的分判本是歌辞文本记录的传统,是配乐歌辞历史发展脉络的片断显现,《乐府诗集》对二者的收录具有深厚的古代音乐文化背景和文献资料基础。
崔炼农
关键词:歌辞《乐府诗集》文本乐歌考辨
官私目录中的歌辞著录——古代歌辞文献研究之一被引量:3
2004年
宋代以前官私目录所著录的乐书中,歌辞类文献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几占音乐典籍总数的三分之一。歌辞的归属或入经部乐类,或入集部总集类,折射出古人对歌辞性质的不同看法;说明歌辞自来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即具有音乐文学的本质,是音乐中的文学,是与音乐发生密切关系的文学。
崔炼农
关键词:歌辞韵文音乐文学乐书
歌弦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二被引量:7
2004年
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乐府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提出了如下几个崭新的观点 :(一 )“相和曲”与“三调歌”均曾以“行”命名 ,二者共有“丝竹更相和”的音乐特性 ,而用“丝竹”表演反映的正是“行”的本质 ;(二 )魏明帝相和歌改制与列和笛律的使用直接相关 ,多种表演手法与技巧的综合运用、叠奏和“相和”等唱奏方式的交错组合皆因笛律的统领而最终得以实现 ;(三 )“歌弦”的本义乃“歌所弦之曲” ,有用“器”与不用“器”之分 ,正是后者的普及才产生出了歌乐重奏的“歌弦”唱奏方式 ,后世称为“着辞”。
崔炼农
关键词:乐府表演手法
相和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一被引量:10
2004年
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相和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发现在古代文献中“和”有“协和”与“应和”两种用法 ,“相和”一词所表述的则是“唱”与“和”“应”之间的关系 ,是指两个以上不同 (或相同 )音响单元之间有序的规则组合 ;所有以“相和”为本质特征的唱奏方式 ,按构成因素可以分为人声相和、节歌相和、歌吹相和、弦歌相和、丝竹相和五种基本类型 ;“相和”唱奏方式 ,即“相和歌之道” ,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中包含歌乐不相重叠、歌乐交错。
崔炼农
关键词:乐府音乐表演
恕道──孔子的社会交换论
2007年
崔炼农
关键词:社会交换论孔子恕道人际传播政治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