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娜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吉奥联合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体部伽马刀治疗时用真空垫和三维立体定向体架固定,增强CT扫描,肿瘤靶区外扩10 mm为计划靶区,50%等剂量线包绕95%计划靶区为处方剂量线,每次350~450 cGy,5次/周.10~12次完成.肿瘤边缘总剂量:4 200~4 950 cGy.69例中联合组36例,行体部伽马刀治疗联合口服S1 40 mg/m2 ,2次/天,口服21 d,28 d为1个周期,口服4个周期;对照组33例,单纯行体部伽马刀治疗.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6.11%、77.78%,对照组分别为63.63%、54.54%,联合组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7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可耐受,经积极治疗可好转,未发生治疗相关性病死亡.结论: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提高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葛宁詹必红常娜臧春宝
- 关键词:食管肿瘤伽马刀
-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对直肠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是最常见的放疗毒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证实,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存在的放射性直肠反应,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影响。影响放射性直肠炎的因素较多,主要为体外照射技术、腔内治疗方式、DICRU点剂量、剂量体积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对直肠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放射性直肠毒副反应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向。
- 秦伟何义富常娜钱立庭黄大兵(综述)崔亚云(审校)
-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影响因素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2年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T-cell lymphoma,SPTCL)是近年来才确定的一种皮肤原发性淋巴瘤。1991年Gonzalez等^[1]首次报道了8例原发于皮下组织的T细胞淋巴瘤,常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病情进展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淋巴瘤亚型。
- 常娜汪晓虹柯学程广源
- 关键词: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
- 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近年来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更新,放疗技术也得以发展,直肠癌放疗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直肠癌术前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01-01-2018-05-01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IMRT的24例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对24例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IMRT和TOMO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50Gy/25次。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性指数(conformal index,CI)以及膀胱、小肠、股骨头的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2种计划均能达到临床处方剂量要求。2种计划PTV靶区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4),同时HI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253,P<0.001)。两者小肠的V4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30。TOMO计划膀胱的V30(t=7.942,P<0.001)、V40(t=8.641,P<0.001)、V45(t=7.048,P<0.001)及平均照射剂量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骨盆的V10(t=5.259,P<0.001)、V15(,t=5.479,P<0.001)、V20(t=3.059,P=0.006)、V40(t=3.308,P=0.003)、V50(t=5.776,P<0.001)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中左侧股骨头V50(z=-2.075,P=0.038)和机器跳数(t=-40.139,P<0.05)均高于IMRT计划。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TOMO放疗计划对比IMRT放疗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分布均匀性,同时明显减少小肠V40的照射体积、骨盆和膀胱的照射剂量。但是,IMRT放疗计划的机器跳数有明显降低。
- 常娜常娜张朋钱立庭赵于飞张红雁吴爱东
- 关键词:直肠肿瘤危及器官螺旋断层放疗
- 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成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成像装置,包括固定架、连接板和伸缩装置,固定架的顶部嵌入连接有导向杆,固定架的底部嵌套连接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底部嵌入连接有伸缩套筒,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治疗窗口,固定架的内壁嵌套连...
- 常娜
- 文献传递
- 脑转移癌全脑同期推量IMRT疗效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初步研究全脑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脑转移癌患者疗效。方法2016—2017年收治的52例脑转移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SIB-IMRT,对照组为常规全脑放疗。初步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患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P=0.00),中位生存期观察组也长于对照组(384d:211d,P=0.00)。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反应。结论SIB—IMRT治疗脑转移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常娜钱立庭赵于飞葛宁周庆许友毅方金梅杨柳
- 洛伐他汀通过TAZ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考察洛伐他汀抗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复苏并培养A549肺癌细胞株,给于洛伐他汀(0,20,40,80μmol/L)进行24 h干预或者给于洛伐他汀(40μmol/L)作用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洛伐他汀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洛伐他汀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TOR、p-p70S6k、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以及TAZ表达的影响。设置阴性对照组、TAZ过表达组、洛伐他汀(40μmol/L)组、TAZ过表达+洛伐他汀(40μmol/L)组,预先采用质粒过表达TAZ蛋白,转染48 h加入洛伐他汀(40μmol/L)继续干预24 h,考察TAZ在洛伐他汀抗A549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洛伐他汀(0,20,40,80μmol/L)作用于A549细胞后,A549的细胞生存率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洛伐他汀(0,20,40,8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p-AKT、p-mTOR和p-p70S6k的表达(P<0.05)。流式结果显示,洛伐他汀(0,20,40,8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洛伐他汀(0,20,40,80μmol/L)作用24 h后,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升高(P<0.05),TAZ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0.05)。过表达TAZ可明显减弱洛伐他汀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伐他汀通过抑制TAZ的表达抗A549肺癌细胞增殖。
- 胡芃郑艺赵于飞吴爱林赵于飞吴爱林
- 关键词:洛伐他汀肺癌A549增殖TAZ
-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rAd-p53)腺病毒配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性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今又生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2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颈部转移性癌。近期疗效评价参照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标准。结果:本组病例在接受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2例,病情稳定(SD)2例,病情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80.8%(21/2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5%(23/26);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到改善,2例QOL稳定,3例QOL下降。rAd-p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多为自限性低热(37.3~38.3℃),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使用rAd-p53局部注射与DF(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联合应用方法治疗颈部转移性癌显示较好的疗效,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
- 常娜吴韦炜徐成胜钱立庭
-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化疗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