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爱芳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护理
  • 6篇急诊
  • 3篇湿化
  • 3篇气道
  • 3篇气道湿化
  • 3篇气管
  • 3篇气管切开
  • 3篇切开
  • 3篇护士
  • 3篇急救
  • 2篇新护士
  • 2篇抑郁
  • 2篇器官
  • 2篇气管切开病人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消毒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抑郁

机构

  • 18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8篇应爱芳
  • 13篇应君芳
  • 9篇朱蔚玲
  • 3篇金文扬
  • 2篇孙伟
  • 2篇陈建萍
  • 2篇秦杰
  • 1篇钱卫央
  • 1篇林雪飞
  • 1篇葛慧青
  • 1篇王玲玲
  • 1篇蒋芳芳
  • 1篇徐培峰
  • 1篇施欢欢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救护理模拟案例手册》在实习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模拟案例手册》用于急诊科实习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在急诊科轮转的实习护士40人为对照组,2015年轮转的实习护士4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急救护理模拟案例手册》,1个月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模拟案例演练考核结果,同时测评观察组实习护士对模拟案例手册在提高急救理论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反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模拟案例演练考核成绩为85.77±3.35分,对照组模拟案例演练考核成绩为62.3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培训手册的总体认可度达97.5%。结论使用《急救护理模拟案例手册》能提高对急诊实习护士培训的效果。
应爱芳金文扬施欢欢
关键词:实习护士急诊急救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
朱蔚玲应爱芳应君芳
文献传递
分阶段多模式培训方式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分阶段多模式培训方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急诊科新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40人、观察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多模式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出科时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模拟案例测评上的成绩差异及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出科时理论成绩(86.85±5.02)分、操作成绩(91.05±5.62)分、模拟案例成绩(88.33±1.90)分,高于对照组新护士的出科时理论成绩(72.50±5.46)分、操作成绩(76.68±5.58)分、模拟案例成绩(65.35±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素质自评为"好"的人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多模式培训用于急诊科新护士教学可有效提高新护士急救护理能力。
应爱芳朱蔚玲应君芳
关键词:护士
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急诊临床护理查房中PBL和病例教学及以护生为主体的查房混合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8名护生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人和常规带教组(对照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和病例教学及以护生为主体的查房混合应用的方法。分析比较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知识面、协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带教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加强了护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了教学互动,提高了查房效果。
应爱芳应君芳朱蔚玲孙伟蒋芳芳
关键词:护理病例教学临床教学
臭氧与紫外线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臭氧与紫外线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两个空间相等的急诊抢救室分别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比较二者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消毒方法对急诊抢救室空气消毒均有效,臭氧的消毒效果更好。结论臭氧消毒法有效、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孙伟陈建萍应爱芳
关键词:臭氧紫外线急诊抢救室消毒
伤口造口小组在压疮防护中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小组在提高压疮防护质量中的干预作用。方法:2016年1月由护理部组织挑选优秀护理骨干参加,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建立压疮会诊制度。统计伤口造口成立前后全部带入压疮患者治愈率。结果:在伤口造口小组的跟踪及指导下,压疮治愈率由40.7%提高至64.4%。结论:伤口造口小组提高了压疮的防护质量,在压疮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应君芳应爱芳林雪飞
关键词:压疮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应爱芳朱蔚玲应君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观察护理
经气切口高流量氧疗呼气末正压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经气管切开管进行高流量氧疗的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及相关生理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7月1日到12月31日入我院急诊监护室,诊断颅脑损伤(GCS评分≤8)并已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24 h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依次给予文丘里气切面罩给氧(mask oxygenation,MO)和经气切口高流量氧疗(tracheotomy high flow oxygenation,THFO),THFO组氧流量设置30 L/min、45 L/min、60 L/min依次上升,每种给氧方式分别持续3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测量患者不同给氧方式过程中呼气末肺容量的变化(ΔEELI),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不同给氧方式对患者生命体征、氧合及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共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在经气切口给予高流量氧疗后呼气末肺容积(EELI)随着流量的增加出现明显下降(P<0.05),主要表现在非重力依赖区肺容积的下降。THFO组血氧合指数(P/F)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MO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和P<0.05),但随着THFO流量的增加,P/F没有明显提高(P=0.234),PaCO2下降(P<0.05)但未引起pH的改变(P=0.298)。THFO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较低(P<0.05),但随着流量增加,呼吸频率并没有进一步下降(P=0.554)。其他生命体征如潮气量、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等变化在高流量氧疗与文丘里面罩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气切口高流量氧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频率、呼气末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升患者的氧合,但不影响患者其他的生命体征。通过气切口进行高流量氧疗并不产生PEEP效应,呼气末肺容积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徐培峰金文扬应爱芳秦杰江叶葛慧青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电阻抗成像气管切开术
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PSD)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提供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40.8%的患者...
应爱芳应君芳应芳芳
文献传递
不同户籍神经外科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不同户籍神经外科陪护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为实施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210名患者的主要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户籍陪护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农村户籍的神经外科患者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21.40%)低于城镇户籍的陪护人员(28.10%)(P<0.05);城镇户籍的神经外科患者陪护人员在手卫生对健康很重要、洗手能够控制及切断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洗手可以保护患者不被感染、洗手能够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以及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对手卫生的认同率高于农村户籍的陪护人员(P<0.05);城镇户籍的神经外科患者陪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喂食患者前、喂食患者后、自己如厕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或血液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等手卫生的依从率高于农村户籍的陪护人员(P<0.05)。结论农村户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陪护家属的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偏低,手卫生的认同率较低,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应引起关注。
应君芳应爱芳钱卫央杨鸯红王玲玲
关键词:神经外科消毒隔离手卫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