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宏樟

作品数:63 被引量:1,10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6篇樟子松
  • 12篇沙地
  • 12篇人工林
  • 9篇沙地樟子松
  • 8篇碳同位素
  • 8篇同位素
  • 8篇土壤样品
  • 8篇稳定碳同位素
  • 7篇水分
  • 6篇土壤稳定
  • 6篇外生菌根
  • 6篇菌根
  • 6篇光谱
  • 6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 5篇樟子松人工林
  • 5篇中红外
  • 5篇中红外波段

机构

  • 3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国家林业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辽宁省固沙造...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科技...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上海市园林科...

作者

  • 62篇康宏樟
  • 25篇朱教君
  • 12篇刘春江
  • 12篇喻文娟
  • 11篇许美玲
  • 10篇刘星
  • 7篇殷杉
  • 5篇吴玉森
  • 5篇王瑞斌
  • 4篇刘玉敏
  • 4篇张莉
  • 4篇于立忠
  • 4篇徐慧
  • 4篇李智辉
  • 4篇黄天颖
  • 3篇张丹
  • 3篇周培
  • 3篇张金鑫
  • 3篇孙军德
  • 2篇申广荣

传媒

  • 13篇生态学杂志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研究
  • 1篇Journa...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土壤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得多个定标土壤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2)采集定标土壤样品的近红外波段的漫反射谱图,得到原始谱图;3)将原始谱图进行平滑预处理,...
喻文娟王瑞斌康宏樟刘星张莉刘玉敏吴玉森
文献传递
森林土壤黑碳:功能、储量和测定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土壤黑碳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长期时间尺度上具有重要的固碳作用。由于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天然森林火灾和人为用火的发生,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大量的土壤黑碳。相对于大气、农业土壤黑碳研究,森林土壤黑碳的研究工作起步晚,个案研究数据较少,影响着我们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准确评价,也影响着对森林土壤黑碳生态功能的了解。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森林土壤黑碳的主要研究结果、研究方法以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便促进我国森林土壤黑碳领域工作的深入开展。
康宏樟喻文娟刘春江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火灾碳循环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8
2006年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胁迫超过2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PEG胁迫的前期(4h之前),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在胁迫处理4h后,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另外,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2h的PEG胁迫处�
朱教君康宏樟李智辉
关键词:水分胁迫沙地樟子松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被引量:46
2007年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特征,从森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所需条件的系列试验,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障碍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土壤的干旱胁迫使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天然下种的种子很少有萌发的机会,尤其是在春季;(2)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季节(秋季),樟子松种子能够萌发,但萌发产生的更新幼苗数量极少,即便这些更新幼苗得以存活,但由于沙地表层(0~5cm)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菌几乎不能存活而导致幼苗根系无法形成菌根,从而致使存活的樟子松幼苗抗旱、抗病能力非常弱,不能越冬,即不能更新。
朱教君康宏樟许美玲
关键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
东亚地区栓皮栎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被引量:36
2009年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东亚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是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在本项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了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栓皮栎主要分布在19°~42°N、97°~140°E之间;栓皮栎除了在中国大陆有大量的分布以外,在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均有分布。在水平分布上,栓皮栎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3℃,最高和最低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3.6℃和7.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11~2000mm;在岛屿分布区域,栓皮栎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3.1℃(日本)~14.7℃(中国台湾),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788mm(日本)。2803mm(中国台湾)。在垂直分布上,在温带地区海拔上限大约为1500m。温度为7.7℃;在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上限超过3000m,温度为7.6℃。
王婧王少波康宏樟辛在军钱振华刘春江
关键词:栓皮栎气候
水分胁迫对不同年龄沙地樟子松幼苗存活与光合特性影响被引量:122
2005年
樟子松以其抗寒、抗旱和速生性,自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可能有病虫害、地理位置、水分条件、营林技术等,但其中水分条件应该是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提早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1~5年生樟子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观测水分胁迫条件下樟子松苗木成活与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随苗龄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1~5年生苗木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均在1.5%~1.8%之间.4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照、20%、30%和40%田间持水量)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轻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时对光合特性的各个指标影响不大;随胁迫程度加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导致樟子松苗木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应是气孔因素,即在水分胁迫下,气孔的开张度减小,导致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下降,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另外,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其供应不足时,也直接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2年生、4年生的樟子松幼苗在相同的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各生理指标比较接近,即生理指标与苗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区别.樟子松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在较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3.5%)条件下没有降低,而在轻度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有升高趋势;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具有忍耐一定干旱胁迫的能力.综合研究表明:樟子松只有在极度水分胁迫时(土壤含水率接近成活的临界土壤含水率值:对于1~5年生苗木约为1.7%)才会出现死亡,这对研究水分与樟子松人工林衰�
朱教君康宏樟李智辉王国臣张日升
关键词:水分胁迫沙地樟子松水分利用率
樟子松幼苗水力结构参数和生长特征对模拟降水梯度的响应被引量:10
2013年
水分是影响樟子松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因素,为弄清樟子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过程,采用人工控制降水处理方法 (105%年均降水量:500 mm,无干旱;74%年均降水量:350 mm,轻度干旱;42%年均降水量:200 mm,干旱),监测了2 a生樟子松幼苗水力结构和生长特征对降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降水量减少,幼苗水分饱和亏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轻度干旱下幼苗组织密度显著增加,干旱下幼苗失水系数显著降低;表明樟子松幼苗的保水、抗旱能力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增加。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基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加量,轻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根重比和根冠比显著增加,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改变了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幼苗向有利于水分维持方向的发展策略;与轻度干旱相比,干旱胁迫下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樟子松幼苗可以通过改变水力结构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策略来适应轻度干旱;而在干旱下幼苗仅改变水力结构特征,不利于其在干旱环境下生存。
宋立宁朱教君康宏樟
关键词:SYLVESTRIS根冠比
温带-亚热带栓皮栎种子形态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0
2013年
在区域尺度上(25.14°–40.25°N,99.87°–122.07°E),采集20个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种群的种子样品,测定种宽、种长,并计算宽长比形态指标,探讨了区域尺度上种子形态变异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栓皮栎种子的宽度和长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21–2.18cm和1.20–2.96cm;宽长比的变化幅度为0.57–1.10。栓皮栎的种宽与种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宽、种长和宽长比在种群间差异显著(p<0.001)。种长与等效纬度呈负线性(R2=0.18;p=0.05),与经度呈凸型的变异关系(R2=0.43;p=0.009)。种宽和种长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2=0.35;p=0.006;R2=0.30;p=0.012),而与最湿季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2=0.28,p=0.019;R2=0.24,p=0.017)。种子宽长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大致趋于恒定(0.88±0.08)。
周旋何正飚康宏樟孙逍刘春江
关键词:气候因子栓皮栎种子形态
上海典型植被夏季与冬季的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不同植被之间、植被不同季节的光谱特征是进行城市植被遥感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实测的7种上海城市典型园林植被在夏季和冬季的光谱数据,分析了这些植被不同季相下的光谱变化特征,包括同一植被叶片与冠层的光谱差异。在此基础上,借助连续统去除法结合不同季相植被光谱差异分析了不同植被的可区分光谱波段。结果表明:供测植被在冬夏季的光谱特征有一些差异,冬季植被的反射率明显低于夏季,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分别低约60%和40%。同种植被的冠层和叶片光谱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不同,主要取决于该植被的盖度、冠层结构。夏季乔木的光谱反射率在全波段普遍高于灌木,而在冬季正好相反。供测植被中,夹竹桃在夏季和冬季,全波段反射率明显高于其他植被达40%~60%。基于连续统去除法的光谱变换处理,能够有效地放大植被光谱间的差异,由此获得了植被间的可分波段,原本在可见光波段可分的区域通过连续统去除变换后,可分区域面积扩大。
项巧巧申广荣吴裕吴裕朱赟
关键词:植被冠层季相
崇明岛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特点及估测被引量:21
2010年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用材和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生长速度快,种植广泛,水杉人工林在碳汇林经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树木生物量及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8、15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87.02、117.69和160.26t·hm-2;在8、15和30年生3个林分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3%、22.8%和41.0%,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88.8%、75.6%和57.1%。在8年生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碳储量(1.94t·hm-2)和枯落物层碳储量(3.19t·hm-2)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最大,15年生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近似相同(约为0.7t·hm-2),分别占总储量的0.6%和0.5%。在不同年龄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同一土壤深度层次,土壤碳含量高低顺序是30年>15年>8年,表明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土壤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0~20cm、20~40cm和40~60cm相邻层次之间碳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肖春波王海范凯峰Xavier Becuwe韩玉洁康宏樟刘春江
关键词:水杉人工林发育阶段碳储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