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发酵液
  • 2篇柴胡
  • 1篇单端
  • 1篇地榆升白片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星点设计
  • 1篇星点设计-效...
  • 1篇药典
  • 1篇药用
  • 1篇药用部位
  • 1篇液相

机构

  • 10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0篇康敏
  • 8篇胡佳
  • 8篇邓赟
  • 4篇戴宇
  • 4篇王泽宇
  • 3篇宋川霞
  • 3篇陈红梅
  • 2篇郭大乐
  • 2篇周燕
  • 2篇闫婕
  • 2篇李鸿翔
  • 2篇丁立生
  • 2篇卫莹芳
  • 1篇古锐
  • 1篇龙飞
  • 1篇万波
  • 1篇林波
  • 1篇但小梅
  • 1篇张兵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药材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工艺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效应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筛选出用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酶反应的主要因素,选用CCD-效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最佳工艺。以底物浓度、缓冲液p H、反应时间为自变量,淫羊藿苷的转化率为因变量,利用星点设计模型进行二项式拟合,利用相应的三维曲面图直观分析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及预测分析。结果: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最佳工艺为:底物浓度为8.23 mg/m L,缓冲液p H为5.12,反应时间为35.34 h。结论: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联用CCD-效应面法确定了纤维素酶水解淫羊藿苷为宝藿苷Ⅰ的最佳工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预测性强。
宋川霞陈红梅戴宇康敏胡佳邓赟
关键词:淫羊藿苷PLACKETT-BURMAN星点设计水解工艺
江南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江南紫金牛Ardisia faber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正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Sephadex LH-20、C18、C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江南紫金牛全草80%乙醇渗漉液的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鲍尔烯醇(1)、油酸(2)、(Z)-10-heneicosenoic acid(3)、蚱蜢酮(4)、岩白菜素(5)、mallonanoside A(6)、没食子酸乙酯(7)、落新妇苷(8)、槲皮苷(9)、百两金皂苷B(10)、ardicrenin(11)。结论化合物2、7、9、10、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胡佳王泽宇康敏张兵邓赟
关键词:落新妇苷槲皮苷
马尔康柴胡不同药用部位解热、保肝作用与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川产"竹叶柴胡"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评价柴胡属其它植物药用价值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用酵母致热法引起实验动物发热,测定大鼠直肠温度。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肝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丙二醛(MDA)含量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结合HE染色病理组织切片镜检及评分分析,对马尔康柴胡地上部分和根部进行解热保肝药理作用的研究。采用最大给药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解热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地上部分高、低剂量及地下部分高剂量组造模后2 h肛温明显降低,地上部分高剂量组在造模后4 h出现肛温降低。保肝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马尔康柴胡根及地上部分水提液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OT、GPT、MDA水平,提高肝组织GSH水平;结合病理学观察,给药后第2天肝损伤明显,至给药后第6天和第14天,肝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最大剂量给药时呈现一定程度可逆性肝脏急性毒性。结论:马尔康柴胡根部和地上入药部分具有与柴胡一致的解热、保肝作用,具有药用价值;其"量-效-毒"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闫婕卫莹芳龙飞林波康敏
关键词:竹叶柴胡解热保肝急性毒性
疣孢漆斑菌发酵液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疣孢漆斑菌发酵液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疣孢漆斑菌发酵液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分别为cyclo-(Pro-Phe)(1)、cyclo-(4-OH-Pro-Phe)(2)、cyclo-(4-OH-Pro-Leu)(3)、cyclo-(Ala-Pro)(4)、cyclo-(4-methyl-Pro-9-propyl-Gly)(5)、cyclo-(Pro-Gly)(6)、cyclo-(Phe-Gly)(7)、cyclo-(Leu-Leu)(8)、N-乙酰色胺(9)、N-(2-苯乙基)乙酰胺(10)、N-(2-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1)、N-(4-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2)、尿嘧啶(13)、胸腺嘧啶(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康敏王泽宇郭大乐胡佳周燕丁立生邓赟
关键词: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疣孢漆斑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农药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对一株羌活内生真菌—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的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疣孢菌素B(1)、8-乙酰基漆斑菌素H(2)、疣孢菌素M(3)、疣孢菌素J(4)、漆斑菌素D(5)、乙酰基疣孢菌素L(6)、异漆斑菌素E(7)、漆斑菌素E(8)、漆斑菌素H(9)、漆斑菌素A(10)、乙酰基漆斑菌素E(11)、Isotrichoverrin A(12)、Isotrichoverrin B(13)、疣孢菌素A(14)。其中化合物2、6、7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对14个化合物进行农药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0 ppm对拟南芥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32 ppm对早熟禾有生长抑制作用,1000 ppm对绿棉铃虫的致死率大于70%,具有良好的除草和杀虫活性。这为进一步开发疣孢漆斑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和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康敏郭大乐胡佳万波周燕丁立生顾玉诚邓赟
关键词:化学成分除草活性杀虫活性
神经酸制备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神经酸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大脑神经和组织中一种天然核心成分,它能修复神经纤维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大脑健康息息相关。综述了神经酸的植物来源以及制备方法,包括分离提取方法、合成方法、生物转化及转基因生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泽宇胡佳康敏戴宇邓赟
关键词:神经酸植物来源
HPLC测定4种川产柴胡地上与地下部分柴胡皂苷a,c,d的含量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测定川产柴胡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中柴胡皂苷a,c,d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柴胡皂苷a,c,d分别在0.753 ~22.590,0.461~13.830,0.726~21.78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3%,99.96%,101.12%.结论: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柴胡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建议川产柴胡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入药.
闫婕卫莹芳古锐康敏
关键词:柴胡皂苷高效液相色谱
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对照提取物的国内外发展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就对照提取物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对照提取物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欧洲药典(7.0)、美国药典(36)的应用现状,就对照提取物展开讨论并展望。结果:阐明了进一步推动对照提取物的发展对中药国际化进程的积极影响。结论:中药标准物质中的对照提取物在中药质量控制中意义重大,成为中药国际化的重要亮点。
戴宇邓赟宋川霞陈红梅胡佳康敏
关键词: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
伏康树中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及其NMR波谱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伏康树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自1956年首次从非洲马铃果中分离得到老刺木灵至今,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出多种吲哚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在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优异而广泛,尤其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抗肿瘤方面表现良好,因此对该类化合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将伏康树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及NMR波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迄今已从伏康树中分离鉴定了69个生物碱,均为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其中单萜吲哚生物碱46个,双聚单萜吲哚生物碱23个。这些生物碱结构复杂,骨架类型丰富,但在结构上有一定规律,根据单萜部分结构变化对其结构进行分类,同时对各类型单萜吲哚类生物碱波谱规律进行总结,对进一步鉴定该类化合物结构以及进行波谱数据的归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红梅邓赟宋川霞戴宇胡佳康敏但小梅李鸿翔
关键词:吲哚类生物碱结构类型
HPLC同时测定地榆升白片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地榆升白片制剂中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GL Sciences lnc.),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体积流量1m L.min^(-1);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82~187.38μg.m L^(-1)(r=0.9996)、20.90~188.10μg.m 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RSD=1.88%)和101.09%(RSD=0.5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地榆升白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胡佳王泽宇广兵康敏李鸿翔邓赟
关键词:地榆升白片没食子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