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8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法律
  • 4篇法治
  • 3篇农村
  • 3篇牧区
  • 3篇藏区
  • 3篇草山
  • 2篇依法
  • 2篇依法治理
  • 2篇农牧
  • 2篇农牧区
  • 2篇物权
  • 2篇民族
  • 2篇法律思考
  • 2篇村集体
  • 1篇地权
  • 1篇第三人侵害
  • 1篇第三人侵害债...
  • 1篇调解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福利

机构

  • 17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省委宣传...

作者

  • 17篇康涛
  • 1篇曾青
  • 1篇高鹏

传媒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福利的法律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一直以来我国都将动物仅仅作为财产权的客体而对其任意支配。但《德国民法典》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受特别法的保护",这向我们昭示动物作为和我们人类有众多牵连的生命体,它们自有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我国对于动物福利的法律保护,应在不破坏现有法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不宜将动物确立为法律主体,以解除动物不必要的痛苦为动物福利保护的主旨,其保护范围应包括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又包括家畜动物、役使动物、伴侣动物、实验动物和娱乐动物。
康涛
关键词:客体动物动物福利
精神损害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004年
《民法通则》仅规定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被侵害时,民事主体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这一规定的缺陷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新的规定。本文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历史演进,还重点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康涛
关键词:具体人格权人身权
农村土地所有权形成历程及缺陷被引量:7
2007年
农村土地权利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为中心,纵观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设置的法律,因其规定的缺陷使农村集体土地的主人——广大农民无法充分行使和保障自己的权利。本文旨在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现行模式的形成历程,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缺陷,以提出问题,并为解决问题作好准备。
康涛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草山冲突治理失灵下对藏区牧场承包制的反思被引量:1
2015年
草山承包制在藏族牧区的实施,并没有如法律逻辑预期的那样,将草山冲突限制在户与户之间的越疆犯界,冲突的群体性特点并没有因草山利益的个体化而予以消减。相反,草山冲突的爆发较以往历史时期更加频繁。事实上,承包到户制在藏区实施的缺陷、生产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牧民对集体利益的维护都使承包制对冲突的化解极为有限。从长远看,产权的明晰方能消减冲突,但明晰产权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草山承包制,在草山产权制改革中,牧村成员对草山利用方式应具参与自决权。
康涛
关键词:群体性
中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比较分析——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被引量:1
2012年
始于20世纪中期的中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虽然在改革之前两国具有相似的背景,但不同土地制度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显然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即便在中国人民公社的实行弊多利少,但我们不能对其妖魔化。在此期间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为基础所进行的壮大和加强集体经济的作法不应该被全面否定。实践证明,中国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上仍然应该坚持和加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并选择适合中国的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康涛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
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涉藏农牧区草山纠纷治理与共同体法律文化基础铸牢被引量:1
2023年
青藏高原农牧区草山纠纷问题对社会正常秩序影响巨大,经由“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是解决这一现象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法治社会建设有助于增进农牧民自觉遵守法定权属线,减少草山纠纷,并由此促成农牧区对法律的认同,达成法律文化基础的铸牢。另一方面,经由草山纠纷依法解决、法律文化基础日益增进,也更利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法治化的推进,对草原边界依法维持、法律文化基础铸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社会解纷机制建设的诸多问题。本文拟探寻、总结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加强草原权属界线社会公信力、铸牢法律文化基础的路径及经验。
康涛
关键词:法治社会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探析
中国民族地域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大变革,原有的社会约束机制不再适应新的社会格局,法治作为新的社会约束机制,对民族地区团结的贡献将得以最大程度发挥.不能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仅理解为只是遵从国家法.今天,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仍需要...
康涛
关键词:民族事务参与式治理法治建设
民族特色村寨传统建筑的立法保护被引量:5
2021年
面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建筑损毁较大的现实,加强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民族特色村寨传统建筑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背景下,通过立法实施保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从立法理念到具体制度、从值得借鉴的经验到一些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相应制度如何调适等共同构成的立法准备的内容。
康涛周真刚
关键词:制度调适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被引量:1
2005年
为了维护第三人活动的自由,不使其承载过重的负担,传统的民法理论一直坚持债权的相对性原则,从而否认债权人对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请求权。第三人是否可对债权形成侵权,长期以来,一直是被争论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至今未规定第三人对债权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作者对此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
康涛
关键词:债权相对性侵权
环境视阈下藏区草山承包到户制度的思考被引量:3
2014年
在实施草山承包制度后,藏区草山生态仍持续恶化,也未能避免超载过牧的"悲哀",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并反思现行的草山使用制度。笔者认为仅仅将草山承包到户并不能够避免超载过牧的"悲哀"。文章提出,牧民对草山使用的方式应该拥有决定权,因为他们与草山具有至深关联,最有判断力,也最能够因地制宜。对于草山利用方式,不适宜进行划一、强制的规定。地域的差异,将导致生产制度的多元化。而且新制度建立时,不考虑本土知识的制度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勉强做到也意味着巨大代价的付出。
康涛
关键词:生态恶化用益物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