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明
- 作品数:86 被引量:71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治疗前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兔模型的研究,了解有效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探讨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疗效考核的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自感染的鱼体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经口感染7只家兔,14周后给予吡喹酮治疗,使用SPA-ELISA法检测感染及治疗前后血清IgG抗体,观察针对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7只实验兔均感染成功,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4周内显示不同程度的上升,至第4周均达较高水平,8~12周继续上升至峰值(0.143~0.307)。经过有效驱虫治疗,特异性抗体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兔(71.4%)在治疗5周后下降显著。到死亡或饲养结束,71.4%的实验兔A值降至0.1以下,为感染前的1.28~1.80倍。此外,解剖观察显示,完全驱虫治疗7或10个月后的3只兔肝仍可见病理性结节。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后IgG抗体水平的上升较早,部分兔感染后约2周就有明显上升,使用高敏感度的抗体检测方法有助于对部分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驱虫治疗后,大部分实验动物显示抗体水平先快速后缓慢下降的规律,血清抗体滴度的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此外,本研究显示单纯驱虫治疗并不能使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的肝脏病理改变很快恢复,提醒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须重视该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长期肝脏损害,将预防感染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对感染者的治疗应联合使用肝脏康复药物。
- 古梅英裴福全霍丽蝉崔惠儿王金龙张启明张龙杰岑咏珍张贤昌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家兔抗体变化
- 东莞市、惠州市部分河流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及其孳生环境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周边的东莞市和惠州市与深圳市毗邻、水系相通的区域藁杆双脐螺的孳生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10―12月选择与深圳市有螺分布地区水系相通的东莞市石马河和惠州市惠阳区的淡水河及相关的部分支流作为本次调查的范围,采用手采法采集所发现的淡水螺类并进行形态鉴定,同时调查其孳生环境特征。结果在东莞市石马河约30 km、其支流约5 km抽样调查7个点,其中6个调查点发现有藁杆双脐螺活螺或螺壳;在惠阳区淡水河约35 km、其支流约15 km抽样调查5个点,其中4个调查点发现有藁杆双脐螺活螺或螺壳。在水流平稳缓慢、杂草较多、有适量的腐殖质且水质较好的水体环境中藁杆双脐螺活螺数量较多。结论东莞市石马河和惠阳区淡水河及相关的水系环境适宜藁杆双脐螺的生长繁殖,并可能在进一步扩散。
- 卢文成黄少玉张启明张巧利陈平华张裕青刘梦然邓卓晖
-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
-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11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本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1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96例,其中间日疟40例,输入性恶性疟36例,未分型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2/10万,死亡2例。全省17个市的34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共报告57例,占全省病例的59.3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1月73例,占全年病例的76.04%。男女性别比为5.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68例,占病例总数的70.83%。2011年广东省128例疟疾病例(96例本省籍和32例外省籍)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77例和30例,占总发病数的60.16%和23.44%。输入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36例,其次为安哥拉19例,再次为缅甸11例。结论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和防控。
- 潘波阮彩文林荣幸裴福全张启明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疫情
- 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今后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全省2004-2009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查螺927.45 hm2,未查获活螺。复查历史病人2 679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2 345人,血清抗体阳性者287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8 766人,抗体阳性者417人,查获慢性血吸虫病人52例,其中虫卵阳性者6例。各地报告诊断病例281例,其中急性感染4例,(2004年1例,2005年3例),均属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9 064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 黄少玉邓卓晖张启明林荣幸张贤昌霍丽婵王金龙阮彩文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 顺德市杏坛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5
- 2001年
- 顺德市是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的主要流行地区之一,1973~1986年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6.6%,有些村庄高达62.9%~84.8%,某些鱼苗场职工竟达95.8%[1].为更全面地掌握该市目前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探讨合适的防治措施,于2000年10月在该市杏坛镇进行了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梁文佳方悦怡张启明裴福全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钩虫蛔虫鞭虫
- 广东省“九五”期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动态。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0年共查螺51018842.36m2,均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9395人次。检查外来人口2353人,阳性者57人(2.42%)。调查低年龄组的中小学生9073人,皮试阳性者348人(3.84%)。阳性者经粪检复查均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解剖野鼠1080只,检查耕牛9257头次,没有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的老鼠和牛只。但通过被动监测,于1996和2000年分别发现1例和4例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人。结论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特别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 邓卓晖黄少玉陈泽池潘波张启明林荣幸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 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调查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调查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对周围人群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输入性丝虫病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检查,应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ELISA法检测丝虫IgG4抗体。结果2007年9月在广州南沙、番禺、汕头和中山等4市(区)共调查989人,其中47人来自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共发现3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为疫点长塘村干上、印山自然村人,微丝蚴密度分别为24、20和2条/120μl血,微丝蚴检出率为6.4%(3/47)。对残存疫点在粤人员、周围人群及非流行区对照人群共1501人进行丝虫IgG4检测,丝虫IgG4阳性者15例,其中来自干上和印山村12例,阳性率为25.5%(12/47),高于其他人群(χ2=295.83,P<0.01)。IgG4阳性而非微丝蚴血症者采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来自广西丝虫病疫点务工人群中存在少量传染源。
- 张贤昌黄少玉邓卓晖欧作炎伍卫平骆雄才陈锡欣张启明林荣幸阮彩文王金龙崔惠儿
- 关键词:丝虫病疫点微丝蚴血症者
- 广东省2008-2009年5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掌握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的东南西北中5个县(市)各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连续两年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2008年监测4 794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1.06%,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34%、3.84%和2.15%,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8.74%;2009年监测4 436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7.89%,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88%、2.14%和1.74%;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4.80%。高州市两年感染率均最高,兴宁市感染率最低,其中高州和陆丰两地两年感染率均高于平均感染率。两年不同地区间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χ2=292.99,P<0.001;2009年χ2=292.99,P<0.001),每年各地区间进行两两比较,除2009年始兴与陆丰外(P>0.05),其它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同一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前后两年总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蛲虫各地区前后两年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东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较大,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今后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影响。
- 张贤昌张启明裴福全王金龙林荣幸阮彩文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 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分布与潜在传播危险因素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分布及其血防KABP的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2月,全省按地理、经济分层随机抽取22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流动人口分布情况,来自疫区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血防KABP;用血清检查初筛、病原检查确诊,KABP问卷调查;分析流动人口的分布、血吸虫病感染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果22个县(市、区)共调查统计流动人口数6360505人,主要是分布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占82%。来自疫区的占流动人口的19.49%(24777/127122),其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4%(228/13076),患病率为0.38%(50/13076),确诊率为0.05%(6/13076)。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2.32%(2982/7047)、血防态度、信念正确率分别为79.09%(5571/7047)、2.24%(158/7047)、血防正确行为的形成率为45.55%(3210/7047)。结论在广东省的流动人口中有数以万计的血吸虫病患者,且大部是居住在粤中水网地带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而当前广东省流动人口的血防KABP是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将对当地血防成果的巩固形成较大的威胁。
- 黄少玉林荣幸张启明张贤昌李建中邓卓晖王金龙吴景赠
- 关键词:血吸虫病外来人口
- 高州市部分儿童连续3次采样检测蛲虫卵结果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高州市部分儿童连续3次检测蛲虫卵的结果,探讨增加检测次数对蛲虫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个乡镇中1-2所幼儿园或1所学校作为调查点。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连续3d,每天采样1次并镜检蛲虫卵,计算每次蛲虫卵阳检率(2次、3次检测计算累计,重复者只计1次)。结果完成连续3次采样检测共818人,检测1次、2次和3次的蛲虫卵阳检率分别为37.3%、47.7%和55.0%,检出率随检测次数增加而升高;连续检测3次的阳检率高于检测2次或1次;西部片区检出率最高(68.3%),中部最低(46.6%)。结论蛲虫感染检测中,增加检测次数可减少影响蛲虫卵检出的因素,提高阳性检出率。高州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传播。
- 张启明邓卓晖阮彩文卢文成周东旋张锋华
- 关键词:寄生虫病蛲虫病儿童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