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星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第一性原理
  • 6篇第一性原理研...
  • 6篇密度泛函
  • 6篇密度泛函理论
  • 6篇泛函
  • 6篇泛函理论
  • 4篇PT
  • 3篇电池
  • 3篇燃料电池
  • 2篇阳极
  • 2篇氧化物
  • 2篇氧化物燃料电...
  • 2篇硫中毒
  • 2篇固体氧化物
  • 2篇固体氧化物燃...
  • 2篇核壳
  • 2篇CU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机构

  • 13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濮阳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张岩星
  • 9篇杨宗献
  • 4篇路战胜
  • 2篇楚兴丽
  • 2篇王明阳
  • 2篇张喜林
  • 2篇王金龙
  • 2篇殷岩
  • 1篇张娜
  • 1篇朱川川
  • 1篇刘来君
  • 1篇陈留定
  • 1篇付召明
  • 1篇宋风忠
  • 1篇张锋
  • 1篇杜爱慧
  • 1篇毛建军
  • 1篇李东霖
  • 1篇董珊
  • 1篇陈志明

传媒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大学物理
  • 1篇第十二届国际...
  • 1篇第十三届国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镍锡合金与锡原子吸附抗硫中毒的机制研究
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软件包,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镍锡合金,和锡原子吸附,对固体氧化物阳极抗硫中毒机理的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合金形式,由于锡原子倾向偏析在表面,从而会减弱硫原子吸附,同时我...
张岩星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锡镍合金硫中毒氧空位
第一原理的原子热力学方法及反应相图分析
2021年
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性质是热力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文基于相平衡原理详细介绍了第一原理的热力学方法,并将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热力学平衡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也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楚兴丽张岩星杜爱慧
关键词:吉布斯自由能相图
第一性原理研究由金属镍和钇稳定的氧化锆所形成的三相边界微观结构(英文)
2014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结合经典的蒙特卡罗方法对镍团簇在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表面的各种稳定吸附构型进行了结构搜索,并得到了不同于以往文献中报道的更稳定的三相边界构型.在此基础上,对氧迁移时所伴随的电荷转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里,从YSZ到Ni上的电子转移是描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电化学反应的关键,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电荷转移量的可能因素.所得研究结果暗示着在SOFC阳极可能存在着新的电化学反应机制.
付召明王明阳张岩星张娜杨宗献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一性原理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碳沉积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清洁能源转化装置,有燃料多样性的优点。但是采用碳氢燃料时,会有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积碳现象,产生了积碳就会导致阳极没有催化活性甚至失去导电性。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是由金属Ni和...
张岩星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积碳
Cu在Zr掺杂CeO_2(11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Cu在Zr掺杂的CeO2(111)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及所形成的Cu/Ce0.75Zr0.25O2(111)界面体系的吸附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Cu在Ce0.75Zr0.25O2(111)表面上邻近Zr原子的次层O的顶位吸附最强;2)Zr的掺杂增强了Cu与CeO2衬底的作用;3)Cu的吸附在Ce0.75Zr0.25O2(111)表面的O2p-Ce4f态之间引入了新的间隙态,这些间隙态主要来自于Cu3d与衬底O2p的杂化作用,这是Cu与Ce0.75Zr0.25O2有较强作用的主要原因;4)吸附的Cu被Ce0.75Zr0.25O2氧化为Cuδ+,并伴随着表面Ce4+→Ce3+的转化,该反应可以总结为:Cu/Ce4+→Cuδ+/Ce3+.
殷岩陈留定朱川川靳义华秦天明张岩星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CU密度泛函理论
高活性氧气还原催化剂Cu@Pt核壳纳米粒子的理论研究
耿志霞杨宗献张岩星王金龙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核壳纳米粒子扩散
Ni与钇稳定的氧化锆(111)表面相互作用以及界面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Ni原子在钇稳定的氧化锆(YSZ)(111)和富氧的YSZ(YSZ+O)(111)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以及CO和O_2分子在Ni_1(单个镍原子)/YSZ和Ni_1/YSZ+O表面吸附的几何与电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单个Ni原子倾向于吸附在O原子周围,几乎不吸附在Y原子周围,且Ni原子在氧空位上吸附最稳定;2)和YSZ相比,单个Ni原子在YSZ+O表面易发生氧化现象,Ni原子失去1.06 e电子,被氧化成了Ni^+,吸附能力更强;3)被氧化的Ni催化活性大幅下降,大大减弱了表面对O_2和CO等燃料气体的吸附作用.
董珊张岩星张喜林许晓培毛建军李东霖陈志明马款范政权魏丹丹杨宗献
关键词:CO吸附第一性原理
面向铁电相变的机器学习: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24年
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功能器件中,对铁电体进行方便、准确的理论建模,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铁电相变模拟方法,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对铁电材料的势能面进行原子层面的建模,并将得到的神经网络势函数作为计算器,以驱动大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给定原子位置,训练好的图卷积神经网络能够给出势能的高精度预测,达到每原子1 meV级别,与从头算(ab inito)精度基本相当,同时在计算速度上相比从头算方法有数个数量级的提升.得益于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和快速预测能力,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本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铁电材料——GeTe和CsSnI3进行研究,成功模拟了它们随温度发生的结构相变,模拟结果和实验相符合.这些结果说明了图卷积神经网络在铁电体建模和相变模拟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铁电体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个通用建模方法.
欧阳鑫健张岩星王之龙张锋陈韦嘉庄园揭晓刘来君王大威
关键词:铁电相变势函数
S在Pt皮肤Pt_3Ni(111)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S原子在Pt皮肤Pt3Ni(111)面不同位置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S原子在Pt皮肤Pt3Ni的fcc位吸附最强,吸附能为5.49eV;与S原子在纯净的Pt(111)表面吸附相比较,S原子在Pt皮肤Pt3Ni(111)面相应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变小,与近邻Pt原子形成的S-Pt键变长,表明掺杂的Ni会减小相应位点S原子的吸附能,降低体系对S原子的吸附能力,进而减弱S吸附对体系催化能力的影响;态密度分析发现,S原子的吸附使得Pt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主要是S的2p电子引起的;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研究Pt基合金电极抗S中毒效果以及探究S原子吸附后Pt3Ni的活性位提供依据.
张喜林殷岩李沙沙张岩星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M@Pt12(M=3d,4d,5d金属)核壳结构团簇稳定性和化学活性
张岩星杨宗献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核壳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