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芝

作品数:2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四库
  • 6篇总目
  • 6篇《四库全书总...
  • 4篇明代
  • 3篇提要
  • 3篇文学
  • 2篇四库本
  • 2篇四库提要
  • 2篇四库学
  • 2篇文渊阁本
  • 2篇析论
  • 2篇明人
  • 2篇考论
  • 2篇官学
  • 2篇《四库全书》
  • 2篇《四库提要》
  • 2篇别集
  • 1篇代文
  • 1篇底本
  • 1篇学派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8篇四川外国语大...
  • 3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1篇张晓芝
  • 2篇黄大宏
  • 1篇黄伟

传媒

  • 3篇四库学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人元德秀仕履考——兼及《资治通鉴》系年和萧颖士生平问题被引量:6
2014年
唐代文学家、著名循吏元德秀一生三次出仕,以任鲁山令为世人所知,但任职时间不明;《资治通鉴》将其系于开元二十三年,是误解并修改史籍记载后的结果,这导致今人对元德秀的生平、仕历的认识有悖历史事实,也影响到对萧颖士生平与作品系年的研究。今考元德秀在开元二十一(733)年中进士第后,丁母艰;二十三年服除,补南和尉;最早在开元二十七年转左龙武军录事参军。天宝初已在鲁山令任上,秩满后归隐陆浑,终馁死空谷,其居官首尾约为十年。
黄大宏张晓芝
关键词:萧颖士《资治通鉴》
桥川时雄《四库全书编纂考》稿本考述
2022年
中国科学院藏《四库全书编纂考》稿本一部,共三卷。此稿上卷、中卷、下卷首页题有“桥川时雄子雍撰”字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据稿本题签,确定该稿为桥川时雄所著。2017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古籍珍本丛书》第1辑,收录《四库全书编纂考》一稿。《四库全书编纂考》自1939年撰成初稿后,并未整理出版,遂埋没世间80余年。迄至今日,此稿亦鲜有学者关注。这部诞生于民国时期的四库学研究成果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不仅为民国四库学研究成果增加了一份有分量的著作,更是为海外学者关注四库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性证据。这部稿本的版本特征极为复杂,有中文、日文两种字体,所用纸笔为“仿文津阁四库全书样式”,补充内容的衬纸用桥川专用稿笈纸,虽是誉抄本但墨笔涂改、删削之处较多。此稿相较众多民国时期四库学研究成果,具有“讲义式”特点。此稿对《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的重视,对四库馆臣事迹的考证,对稿本、阁本、定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比勘研究,对于当下四库学研究亦具有启发意义。
张晓芝
无题诗发覆及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被引量:1
2010年
无题诗自先秦产生以来,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题诗发展到唐代,则以李商隐最具特色。无题诗的发展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因而对无题诗作一个系统的总结,把握无题诗的文学史意义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有重要作用。文章试对无题诗的界定和发展过程以及无题诗产生的各种原因作了一些新的解释;并以李商隐为例,对其无题诗的创作原因进行了探索。
张晓芝
关键词:无题诗发覆
从馆臣漏辑大典本宋集篇目看清代官学约束被引量:1
2017年
《四库全书》大典本文献是四库馆臣辑佚的重要成果,然其部分成果是"残缺"的。研究发现,《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篇目颇多缺漏。以现存的《永乐大典》考辑,四库馆臣所遗漏的条目不下1 800条,这些条目绝大部分是馆臣刻意漏辑或"放佚"的。乾隆"无关典要"者不辑的谕旨,从根源上造成了大典本宋人别集的缺失。馆臣以"弃瑕录瑜"为借口,堂而皇之地"扩大式"删削,进一步造成了宋人别集的损失。学术屈从于政治,成为《四库全书》纂修的重要官学约束。
张晓芝
关键词:《四库全书》《永乐大典》
崔沔卒年考
2010年
关于崔沔卒年,有两种不同记载。李华《赠礼部尚书孝公崔沔集序》记崔沔卒年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而《旧唐书》载崔沔卒年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在崔沔卒年这一大事上,李华的记载是错误的,崔沔的卒年应该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张晓芝
关键词:卒年
李华古文创作与盛唐儒学觉醒
李华现存古文一百零八篇,在李华的古文创作中,表现出对儒学的极度崇敬。他大力推行复古思想,与陈子昂遥相呼应,但侧重不同。李华通过复古手段,对古文创作的手法、内容、题材等进行革新。他上承先秦两汉传统,创作了大量/(李华集有前...
张晓芝
关键词:古文创作盛唐
文献传递
隋唐文人“佣书”考论被引量:2
2009年
佣书是古代贫苦文人获取生计的一种手段,这一现象在隋唐时代尤为突出。此文将从文人佣书这一现象入手,窥探文人佣书的条件,阐释隋唐时期贫苦文人的遭遇。既而从文人佣书这一角度,探讨隋唐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谈到文人佣书的影响以及佣书者的消失,简略说明了文人佣书只是漫漫长史的一隅。
张晓芝
关键词:隋唐佣书
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被引量:1
2015年
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研究历程后,世纪之初《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然而对《总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总目学"尚未形成。《总目》研究具有分散性、自发性、偶然性的特点,这几方面都严重阻碍了《总目》研究的深化。《总目》以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总目》研究却缺少严格意义上的"专人"、"专才",即并无经学家专治"总目经学",史学家专治"总目史学",戏曲学家专治"总目戏曲"。《总目》研究尚未达到"精"、"专"、"高"的层次。未来《总目》研究方向如何,怎样让《总目》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学者需从哪些方面努力,作何种规划,这也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张晓芝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学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经典化”进程
2019年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通过自身的经典性奠定研究根基,其根底的厚重性与复杂性使其区别于其他目录学之作,成为代表清代学术思想的鸿篇巨制。对《总目》这一巨制的研究已历百年,研究进程与研究积淀所形成的脉络体系建构起"总目学"研究基本框架。《总目》百年研究史涵盖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诸学研究,又分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四大学术领域,至于其中研究的细枝末节亦有类别可归。《总目》研究畛域之广、规模之大、范畴之宽,显示出研究者对《总目》的关切。正因如此,《总目》研究学术成果不断层累,主流话语与集体意识渐次形成。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视角的转型与坚守将《总目》研究推向纵深。但从各项研究成果来看,《总目》研究"经典化"进程实际上只是初级阶段的百年,其功用是建设"总目学"稳固的塔基。尽管《总目》研究框架已搭建,"总目学"大厦宏观图谱已绘制,但《总目》研究新高度、新层次尚需来日。
张晓芝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主流话语学术视角
层裂化、碎片化、边缘化:百年四库学景观论略被引量:1
2023年
百余年来,四库学研究成果斐然,然而并未形成系统化理论。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四库学繁荣的背后存在诸多问题。四库学概念含混,且这一概念并不存在术语化过程,无限制的外延造成四库学研究偏离文献与思想这一正统的“二元”学术体系。四库学学术指向不明,其理论和方法的建构几乎空白,散漫式研究是当前的现状。四库学研究缺乏一定的学术个性、话语体系和史脉观念,学术个性不如敦煌学、甲骨学、红学等突出,话语体系缺失世界性话语权,史脉观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四库学研究应界定四库学概念,勾勒四库学理论体系。四库学研究亟须在学科与人才方面进行远景规划,认识到四库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意义所在,培养四库学人才。四库学研究更要突破主客观瓶颈,打破现有格局,走出重复性、散漫式研究局限,加强中观研究。
张晓芝
关键词:四库学术语化学术个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