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乐
- 作品数:48 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骨股颈骨折及髋关节破坏性疾病
- 2000年
- 目的 :对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破坏性疾病的探讨。方法 :本组 10 0例中 ,采用单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4 2例 ,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4 8例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10例。结果 :单极型人工股骨头 4 2例 ,优良率 80 .9% ;双极性人工股骨头 4 8例 ,优良率 87.5% ;全髋关节 10例 ,优良率 90 %。结论 :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破坏性疾病采取人工单极或双极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可彻底解决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问题。
- 张永乐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老年人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肘关节功能评价被引量:14
- 2003年
- 1992-2000年间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牵引治疗、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17例.现将不同治疗方法与关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
- 王晓张世清张淞张永乐
-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髁上骨折
- 双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重度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成人肱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11例患者经过平均16个月的随访均骨性愈合,Jupiter评分优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2%。结论采用内外侧重建钛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获得较坚强的固定效果,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 张永乐王晓王义生张世清
- 关键词:HERBERT螺钉肱骨髁间骨折
- 胫骨骨折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三种治疗方法。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1例,不愈合6例(19.3%),外固定架固定25例,不愈合1例(4%),带锁型髓内针内固定42例,不愈合2例(5%)。结论钢板内固定存在较多并发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愈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外固定架固定对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多段、粉碎性骨折疗效理想。
- 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王晓曹鸿恩
- 关键词:胫骨骨折
- 膝关节调节托腿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关节调节托腿装置,包括托腿板和支杆,托腿板通过转轴与支杆转动连接,支杆同时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拆卸设置在手术床床沿上;螺纹,还包括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调节机构驱动托腿板和支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摆动。本发...
- 刘冰山阮昆鹏刘洋王晓张永乐
- 文献传递
- microRNA-199b-5p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的功能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199b-5p(mi R-199b-5p)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的功能,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人尤文肉瘤细胞系A673、TC252,分别以mi R-199b-5p寡核苷酸片段(mimic)及其阴性对照(mimic control)转染,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199b-5p m RNA相对表达量,并与MSCs比较;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mi R-199b-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初步检测mi R-199b-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Western blot验证靶基因。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对照组A673细胞及TC252细胞中的mi R-199b-5p m RNA相对表达量与MSCs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与实验组对应细胞相比亦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实验组处于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G2/M期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显著增高(P<0.05)。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199b-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是细胞周期调节蛋白1(cyclin-L1,CCNL1)和c-Kit。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对应细胞相比,实验组CCNL1和c-Ki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 R-199b-5p能抑制尤文肉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转换,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作用是通过靶向CCNL1和c-Kit实现的。
- 李卫华王晓张永乐郭建阔潘华刚
- 关键词:尤文肉瘤细胞增殖C-KIT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连接部形态与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胃镜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连接部形态与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胃镜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高分辨测压、胃镜检查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根据食管高分辨测压结果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食管连接部形态进行分型,其中胃食管连接部形态Ⅰ型(A组)30例,Ⅱ型(B组)28例,Ⅲ型(C组)22例。分析三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食管炎发生情况及分级)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结果 C组食管炎发生率、LA-B级及以上占比高于A、B两组(P<0.05);B组食管炎发生率、LA-B级及以上占比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气体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组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P>0.05);C组液体反流次数低于A、B组(P<0.05);C组酸反流次数、DcMeester评分以及酸碱暴露时间高于A、B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胃食管连接部形态为Ⅲ型者DcMeester评分、酸碱暴露时间、反流次数以及食管炎发生率高于胃食管连接部形态为Ⅰ、Ⅱ型者。
- 王银萍季峰张永乐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镜
- 下肢外固定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2003年
-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有利于开放性创面的处理等优点,随着使用技术的推广和适应证范围的扩大,应用日趋广泛,但其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增多,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就使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94年11月~2002年10月应用多功能单臂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129例,其中5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王晓张淞张永乐张世清曹鸿恩邓钧
- 关键词:下肢骨折并发症钉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关节活动受限
- ZnO纳米带/线肖特基势垒结构的微区测量和理论模拟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未来器件的要求是尺寸更小、集成密度更高、耗能更低。纳米器件代替微米器件将是器件发展的趋势。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既可以作为器件元件,又可以作为连接器件元件的导线,因此被广泛的用来构筑纳电子器件。在众多的...
- 张永乐
- 关键词:电极接触电学性质
- 持续负压引流在治疗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是最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国内外指南建议起搏器感染需要移除全套起搏器系统,但拔出电极所需要的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2-3];负压封闭引流(VSD)使用医用泡沫置于创面,并用半通透性的薄膜密闭创面,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在骨科及整形外科中被广泛应用[4].我们参考VSD在外科中的应用,采用负压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现报道如下.
- 张韩张永乐陈颖李彦明王治中闫成芸万琪琳
- 关键词:起搏器囊袋持续负压引流心脏永久起搏器缓慢心律失常负压封闭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