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生

作品数:116 被引量:580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天文地球
  • 16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沉积物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3篇深海
  • 12篇大洋
  • 11篇夏季
  • 11篇南大洋
  • 9篇结壳
  • 9篇表层沉积物
  • 8篇生物地球
  • 8篇生物地球化学
  • 8篇海域
  • 8篇楚科奇海
  • 7篇营养盐
  • 7篇有机碳
  • 7篇中太平洋
  • 7篇钴结壳
  • 7篇富钴结壳
  • 7篇长江口
  • 6篇有机质

机构

  • 10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0篇国家海洋局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杭州科技职业...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116篇张海生
  • 44篇潘建明
  • 27篇刘小涯
  • 26篇扈传昱
  • 25篇陈建芳
  • 24篇于培松
  • 21篇武光海
  • 17篇卢冰
  • 16篇李宏亮
  • 13篇金海燕
  • 13篇韩正兵
  • 11篇薛斌
  • 10篇钱鑫炎
  • 9篇刘子琳
  • 9篇卢勇
  • 8篇夏卫平
  • 8篇周怀阳
  • 7篇倪建宇
  • 7篇杨俊毅
  • 6篇薜斌

传媒

  • 18篇极地研究
  • 16篇海洋学报
  • 13篇海洋学研究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沉积学报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南极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东海海洋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太平洋海山多金属结壳的成矿特征被引量:17
2001年
根据我国大洋多金属结壳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 ,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多金属结壳的类型、产状、成分、结构、分布等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广泛发育 ,但成矿特征较大地受地形、水深、基岩类型等成矿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
张海生赵鹏大陈守余胡光道
关键词:成矿特征中太平洋富钴结壳成矿环境
南大洋磷虾富氟机制Ⅰ.氟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通过对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进行活体生长培养,对其不同部位及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进行了氟的形态赋存分析,研究表明磷虾中90%的氟集中在甲壳中,在其生长脱壳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氟含量呈相对应的周期性变化,在脱壳后最初新甲壳和肌肉中氟含量较低,通过生物主动吸收,海水中氟迅速被有效吸收和转化,而磷虾所吸收的氟最终又以存在于旧甲壳中随磷虾脱壳而丢失.在磷虾的生长周期中甲壳和肌肉中的不同化学形态氟赋存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后提出了磷虾富氟机制的一个过程模式.
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
关键词:南极磷虾赋存形态磷虾
西南极企鹅栖息地粪土层生物标志物记录和实测群落结构变化与ENSO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210Pb进行年代测定,建立了西南极阿德雷岛AD2企鹅粪土地层的类脂生物标志物时间序列,应用粪土层记录的环境冷暖指标脂肪酸分子nC18:2/nC18:0比值变化,反映1931~2006年以来西南极地区几次短期气候冷暖变化事件,它们在年代和形式上与ENSO事件相互对应,且低值出现在2~3和6~7cm处的2个ENSO年结束年(1958和1983年),反映了记录在南极沉积地层中的ENSO信号可能有一个时间滞后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AD2粪土层正构烷烃主峰碳(MH)C23的相对丰度、C23/C17、轻组分与重组分比值(∑C21/∑C22+)、碳优势指数CPI等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土壤茵藻微生物与低等植被的相对变化,而且也与气候变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细菌脂肪酸很好地记录了近75年来该地区经历了两次明显的细菌变化,细菌脂肪酸iC15:0/aC15:0比值敏锐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在这两个时期微生物作用明显增大,且均发生在ENSO结束年,同时段的脂肪酸组分CPI。值降低,∑c2l-/EC22+增高,表明微生物为粪土层贡献低碳数的脂肪酸分子,与胁没有太大相关性,这种变化反映了微生物及细菌在南极这个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疑微生物的活动与气候冷暖条件密切关联.另外结合企鹅群落实测研究表明,鸟类数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对群落生态系统的影响.
张海生陆斗定于培松张卫国卢冰Hans-Ulrich PETERWalter VETTER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气候变化
南大洋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Ⅱ.氟在南极磷虾甲壳中的动态变异及其富集原因被引量:10
1992年
通过对南极磷虾蜕壳前后甲壳和残壳中氟含量变化特征的分析 ,对南极磷虾富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其它资料 ,本文还对南极磷虾的富氟来源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磷虾蜕壳后的残壳对氟具有二次吸收的功能和作用 ,其对氟的富集存在着与生命活动无关的机理。氟的积聚不仅来自海水 ,且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吸附的方式进行。
张海生泮建明程先豪夏卫平
关键词:磷虾甲壳
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E/O界限的地质记录被引量:2
2015年
选择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和麦哲伦海山区的2块壳结纹层记录,进行生物地层学的精细研究,并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的生物印痕分出时代:马尔库斯-威克海山CM1D03年代为晚古新世到更新世,而麦哲伦海山CM3D06结壳年代则更久远些——白垩纪晚期(约大于70.0 Ma),这表明不同海山的富钴结壳最初形成年代和富集特征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而不同海山结壳层内部的古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分布特征上的差别表明有关属种对大洋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所致.本文还利用结壳纹层中所保存的钙质超微化石种群数进行生态学研究,寻找钙质超微化石变化与古新世末至渐新世初(E/O)界限地质事件的联系,研究发现在E/O界线之交(对应CM1D03结壳的25 mm和CM3D06结壳的58mm附近)生物群落发生明显演替和重组,这些生物群落在E/O界限上下的改变所形成独特的生态结构,无疑反映了西太平洋古生物群落对全球冷事件存在明显响应,也说明结壳生长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张海生胡佶赵军韩正兵于培松武光海雷吉江卢冰PULYAEVA Irina A
关键词:富钴结壳超微化石
广州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对广州2007年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的研究,讨论了广州地区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与之有关的大气化学演变过程。雨水硝酸盐δ15N的变化趋势与N2O5含量的相似,暗示雨水硝酸盐δ15N与氮氧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偏低,与OH自由基氧化NOx生成硝酸盐的"白天反应"为主要反应相一致;18:00以后硝酸盐δ15N值呈升高趋势,则与N2O5累积的"夜间反应"成为主导反应相一致。因"白天反应"生成的HNO3的δ15N值受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更能准确反映大气NOx的来源。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平均值为2.5‰±2.1‰,表明除火力发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来源外,雷电以及海源对大气NOx可能也有潜在贡献。
陈法锦贾国东陈建芳张海生
关键词:雨水硝酸盐氮同位素光化学反应
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中国第21—27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Ge)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总Ge(Getotal)的含量在1.14×10-6—2.35×10-6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1.71×10-6,最高值出现在湾外深海区P3-9站位,最低值出现在湾内冰架边缘附近的P4-13站位。在研究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生源Ge(Gebio)占Getotal的百分含量在16%—68%之间变化,Gebio与Getotal分布变化趋势总体上相近,以67°S为界均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在柱状沉积物中Ge的垂向分布呈现表层高于底层趋势。在普里兹湾湾内非冰间湖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Gebio与生物硅(BSiO2)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在P3-16站位柱状沉积物中Gebio与BSiO2垂向分布相似。
沈忱扈传昱孙维萍张海生
关键词:沉积物南大洋
北极楚科奇海域沉积物中总糖的分布及来源
2007年
对2003年7月至9月采自北极楚科奇海域的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及1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总糖、总碳、有机碳、无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有机碳和有机氮同位素(1δ3C和1δ5N)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极楚科奇海域沉积物中的总糖与有机碳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糖类是有机碳重要的组成部分;表层沉积物中TOC/TN平均值为9.273,1δ3C和1δ5N的平均值分别为-21.61‰和7.1‰,显示出表层沉积物中糖类物质以海洋藻类来源为主、混入部分陆源物质的分布特征;柱状样品不同深度沉积物中TOC/TN平均值为13.45,也反映出糖类物质为海洋自生和陆源输入共存的分布特征。
朱小萤潘建明李宏亮张海生刘小涯薛斌
关键词:沉积物总糖
南大洋碘分布的生物制约性被引量:5
1994年
讨论了中国第六次南大洋考察4条断面1个海湾计30个剖面海水中碘的赋存形式及化学形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总无机碘含量分有值在0.267-0.443μmol/dm3之间;海水无机碘及碘酸根含量的垂直分布与营养盐关系密切,溶解有机碘分布则较稳定,其含量约为总无机碘的10%。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对碘的吸收同化速率为0.17μmol/(m2·d),悬浮有机颗粒中碘的结合量约为4.3μmol/m3,真光层内颗粒碘的下沉速率大于7.2d/m。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测区真光层内碘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式。
程先豪潘建明张海生张平
关键词:营养盐南大洋
西南极海沉积硒的地球化学状态被引量:3
1998年
根据1984年11月—1985年4月首次南大洋考察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通过萃取液萃取并利用荧光素法测定不同形态硒,对硒在南大洋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总硒含量为278-1168×(10-9),其与粘土粒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硒含量的地理分布表现为海湾>半深海>外陆架;沉积物中硒含量不同,但其地球化学形态分配比基本相同,分别为可交换态占15%,有机结合态占36%,无机盐态占4%,晶质氧化物态占9%,矿物晶格态占37%;沉积物剖面中间隙水硒的含量变化与铁一致,在铁氧化物还原带达到峰值;可交换态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晶质氧化物态的含量则随深度而降低;有机质的早期成岩分解是沉积硒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来源;计算得出沉积柱表面逸入上覆海水的硒通量为3.5ng/(cm2·a),沉积通量为13.4ng/(cm2·a)。
潘建明张海生程先豪刘小涯
关键词:地球化学海洋沉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