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茜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黄檀
  • 5篇降香黄檀
  • 4篇群落
  • 3篇叶部
  • 3篇叶部病害
  • 3篇群落结构
  • 3篇人工林
  • 3篇病害
  • 2篇锈病
  • 2篇雅砻江流域
  • 2篇遥感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炭疽
  • 2篇炭疽病
  • 2篇土壤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流域
  • 1篇蛋白
  • 1篇典型植物

机构

  • 11篇教育部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三峡大学
  • 5篇南京水利科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浙江旅游职业...

作者

  • 18篇张茜
  • 10篇周国英
  • 6篇董文统
  • 5篇刘冀
  • 5篇刘艳丽
  • 4篇何苑皞
  • 4篇刘君昂
  • 3篇吴毅
  • 2篇王姣
  • 2篇杨蕾
  • 1篇仇润鹤
  • 1篇李文明
  • 1篇彭涛
  • 1篇彭涛
  • 1篇曹基武
  • 1篇杨蕾
  • 1篇钟永德
  • 1篇朱丹雪
  • 1篇董晓华
  • 1篇张茜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地区典型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被引量:6
2023年
为探究北方地区典型植被林地、草地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1982—2015年的GIMMS NDVI 3gv1数据集和气象资料,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物候,应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生长季长度(LOS)以0.32d/a的速率极显著延长,整体表现为生长季始期(SOS)以-0.18d/a极显著提前,生长季末期(EOS)以0.14d/a极显著推迟。林地SOS提前、EOS推迟和LOS延长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93.3%、90.4%和96.3%。(2)草地LOS以-0.01d/a的速率不显著缩短,表现为SOS以-0.09d/a不显著提前,EOS以-0.10d/a不显著提前。SOS提前、EOS提前和LOS缩短的区域占比为67.5%、69.1%和50%。(3)林地SOS主要受冬末春初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而提前,EOS受夏季气温升高、秋季以及冬末春初降水增加而推迟。(4)草地SOS主要受春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EOS受秋季气温升高和短波辐射减少而提前,草地物候与气象因子的响应时长小于林地。
赵心睿刘冀刘冀杨少康高放张茜
关键词:物候林草地遥感气候变化
基于冗余分析的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讨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因子与叶部病害发生的关系,对海南省13块降香黄檀人工纯林样地进行了病害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定,运用冗余分析找到影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的pH、速效氮、全磷、速效钾是影响病害发生最主要的4个指标。对病害发生影响的土壤因子按其重要性依次为:pH>速效氮>全磷>速效钾。在冗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地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感病区3种不同类型,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4个主导因子在不同类型样地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发病程度的样地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发病严重的Ⅲ类样地土壤中的速效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2.08mg/kg、0.68g/kg,轻度感病的Ⅰ类样地土壤中的pH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6.56、143.60mg/kg。
张茜周国英董文统杨蕾杨菁吴毅
关键词:土壤因子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
基于随机森林偏差校正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以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指数)为因变量,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淮河流域2001—2014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偏差估算法、旋转残差法和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4种方法进行模型结果校正,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干旱等级监测准确率对模型监测能力进行评估。选取最优校正方法,构建随机森林偏差校正干旱监测模型(Bias-correcting random forest drought condition,BRFDC),通过站点实测土壤相对湿度及干旱事件记录对模型干旱监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校正后,模型模拟精度指标R2和RMSE分别为0.897、0.874和0.335、0.362,优于其他校正方法;偏差估算法对各类干旱等级监测更为准确,尤其是对极端干旱的监测准确率最高,达到33.3%~50.0%,最终采用偏差估算法作为最优校正方法,构建BRFDC模型;相比SPEI3,BRFDC模型计算指数与大部分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0.01),适于农业干旱监测;BRFDC模型能够准确监测淮河流域2001年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能有效识别极端旱情。该模型可为淮河流域农业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刘冀张特魏榕张茜刘艳丽张茜
关键词:遥感偏差校正
基于SPEI指数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人口和经济高度聚集的重要经济带之一,也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研究该区域的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为研究区,采用1961—2018年87个气象站逐月气象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进而基于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云模型,揭示研究区年和四季干湿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年、夏季、秋季与冬季均呈干旱化趋势,SPEI倾斜率分别为-0.027/10 a,-0.0048/10 a,-0.048/10 a和-0.0067/10 a。春季呈湿润趋势,SPEI倾斜率为0.031/10 a。秋季在1995年发生由湿到干的突变,其余各时间尺度下SPEI无显著突变。(2)研究区北部以干旱化趋势为主,南部以湿润化为主。春季和冬季分别有63%和53%的站点呈干旱化趋势,夏季和秋季分别有50%和85%的站点呈湿润化趋势。(3)云模型分析表明,58年来长江经济带上游年与季节多年平均干湿状态均处于正常,SPEI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比时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大。
张茜张茜刘冀张特刘艳丽
关键词: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
黄石寨景区旅游活动对典型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选择4种典型群落类型,研究不同旅游干扰程度对黄石寨景区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植被盖度降低率(CR)、植相变异度(FD)及植群高度减少率(HR)3个指标,组成植物群落干扰指数(IVI)。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4种不同群落类型乔木层的影响均不明显,对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层的盖度指标影响显著;对4种不同植被类型草本层3个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草本层的盖度、物种种类变化在游径10 m之内表现明显,植物高度变化在游径5 m之内最为明显;游客量比例与植物群落干扰指数呈正相关,相关性由近游径向远游径逐渐降低。
张茜杨东旭钟永德周国英李文明
关键词:旅游活动群落结构
越南黄檀锈菌与锈菌瘿蚊关系
2017年
【目的】对越南黄檀锈病及其食菌昆虫黄檀锈菌瘿蚊(双翅目:瘿蚊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锈菌发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锈菌瘿蚊用于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锈菌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以及通过定期林间调查及室内观察,研究锈菌瘿蚊锈菌瘿蚊的生活史及其与锈菌的关系。【结果】锈菌瘿蚊卵椭圆形,表面光滑,通体透明,背侧弧形而腹侧平直。幼虫纺锤形,头部白色,体两侧是透视可见波浪状的白色脂肪体,中间橙黄色至红褐色,幼虫无足型,体12节。蛹为离蛹,其发育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雌成虫全身密被绒毛;头黑褐色,三角形;触角念珠状,2+12节,鞭小节呈单结型圆柱状,其上有环丝;3对足近等长;前翅发达,透明,布满绒毛。雄成虫触角念珠状,2+9节,鞭小节双结状,端结中部缢缩而呈近三结状,每鞭小节的端结有两轮环丝,基结有一轮环丝;生殖器基部较粗,前端尖细,其他特征类似雌虫。幼虫以夏孢子为食,1个叶片上可发现0~50头不等的幼虫,黄色夏孢子堆经其取食后变成灰色孢子堆,对灰色夏孢子堆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夏孢子内含物消失、夏孢子内陷或破裂。在澄迈县9月上旬越冬代老熟幼虫停止休眠,在茧内直接化蛹,然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羽化结束,10—11月为幼虫暴发盛期,1年发生3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南黄檀锈病几乎全年均有发生,有2个明显的暴发期,锈菌瘿蚊出现于第2个暴发期,且在锈病第2个暴发期内锈病病情指数与锈菌瘿蚊幼虫数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82。【结论】黄檀锈菌瘿蚊是越南黄檀人工林中新发现的食菌性昆虫,自然条件下该黄檀锈菌瘿蚊对越南黄檀锈病有较为显著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生防利用前景。
王姣周国英苏圣淞何苑皞董文统张茜刘君昂
关键词:锈病生物防治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Y13^(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枯草芽孢杆菌Y13UV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在油茶体内的定殖动态,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引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通过喷叶、灌根、喷叶灌根结合处理多种接种方式及重复接种,测定菌株在油茶体内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数量,分析其定殖规律及能力。【结果】标记菌株可以在油茶根、茎和叶内定殖,单次接种当天,根内回收的标记菌株数量为1.07×10~5cfu·g^(-1);喷叶灌根结合处理7天后,油茶根、茎和叶内标记菌株的数量分别为8.70×10~2、5.00×10~2和7.30×10~2cfu·g^(-1),均高于喷叶、灌根单独处理。重复接种时,油茶根茎叶内标记菌株的定殖量在接种3~5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呈现稳定趋势,20天时定殖量开始大幅下降,第30天喷叶灌根处理的油茶根内的定殖量仅为5.30×10~2cfu·g^(-1)。荧光标记菌株生长较好,稳定表达,对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结论】枯草芽孢杆菌Y13^(UV)能通过喷叶灌根方式接种在油茶体内定殖并传导,有较好的定殖能力。
金勤朱丹雪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张茜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枯草芽孢杆菌油茶炭疽病定殖
湖南衡山优势种群金钱松群落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金钱松是现存松科植物的原始类群,是受国家II级保护的珍稀树种。采用样方法,对湖南南岳衡山金钱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于35科44属,其中优势科主要有樟科、杜鹃花科、豆科、大戟科及蔷薇科等;该群落是以金钱松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季相明显;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灌木层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
吴毅曹基武周国英闫法领杨蕾张茜种浩种洁
关键词:金钱松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
越南黄檀锈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描述在海南省澄迈县新发现的越南黄檀锈病的症状及其孢子形态特征,并提取DNA进行ITS序列扩增测序,从而鉴定该病的病原。【方法】实地调查该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观察并记录病害症状。采集该病新鲜夏孢子,制备浓度为1×105个·m L-1的夏孢子悬浮液,对越南黄檀健康叶片进行涂抹接种,采用单孢子堆分离法获得1株越南黄檀锈病纯培养物HNCM1。利用孢子形态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越南黄檀锈病为害寄主叶片与枝条,以当年生嫩枝叶为主,每年暴发2次,4月上旬—6月上旬与9月中旬—11月上旬为2个盛发期,重病株发病率可达75%以上。夏孢子堆初期为黄色或橙黄色,粉状,一般长在叶背面圆形或椭圆形小突起上,直径约0.2-2.5 mm,严重时连接成片引起嫩叶卷曲或畸形,后期在叶片上形成锈褐色枯死斑,导致老叶枯死或早落;夏孢子圆形、椭圆形,表面有小刺,萌发孔不明显,大小为(13-21)μm×(10-16)μm,壁厚约1μm。冬孢子堆苍白色、胶质状,天气转凉时偶见,呈圆形,小于夏孢子堆;冬孢子椭圆形、棍棒形或近纺锤形,大小为(19-28)μm×(13-16)μm,无色,光滑单细胞,具柄,长约7-10μm,壁厚约1μm。该病原ITS序列扩增产物长约750 bp,产物经双向测序拼接后得到640 bp,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病原菌ITS序列与Gen Bank中已有的序列同源性较低,最高仅为90%。【结论】引起海南省澄迈县越南黄檀锈病的病原菌为紫檀无眠单胞锈菌,夏孢子ITS序列在Gen Bank中尚无同源性较高序列,获取HNCM1菌株的Gen Bank登录号为KU301795。
王姣周国英苏圣淞何苑皞董文统张茜刘君昂
关键词:锈病
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对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为了揭示降香黄檀主要叶部病害的发生机制,本研究从群落结构角度来探讨降香黄檀人工林病害发生情况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旨在为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全岛范围内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发生和人工林分布情况,设置41个人工林样地,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害进行调查。选择树高、地径、林龄、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冠幅8个群落结构因子作为调查指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影响降香黄檀叶部病害发病最显著的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进一步分析显著因子与叶部病害之间的关系。【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个因子中有5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分别为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冠幅。林分密度是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P〈0.01),对降香黄檀人工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852,P=0.000;R=0.851,P=0.000),林龄极显著地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林龄(1-12年)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797,P〈0.01;R=-0.653,P〈0.01),随着林龄的增大,林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逐渐降低;郁闭度对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0.644,P=0.024;R=0.646,P=0.023),整体上,疏林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中疏林和密林;草本盖度对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呈正相关关系(R=0.560,P=0.010;R=0.533,P=0.006),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Ⅰ,Ⅱ,Ⅲ级草本盖度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草本盖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冠幅显著地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冠幅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张茜周国英董文统杨蕾吴毅
关键词: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叶部病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